《翻译研究丛书:翻译研究二维透视》:
二、关联翻译的本质特征
关联理论认为翻译是语内或语际动态阐释的明示一推理交际活动。交际性、动态性与阐释性是其本质属性。首先,关联理论把翻译置于交际模式框架下进行翻译研究,强调翻译的两轮明示一推理交际本质。其次,关联理论认为翻译本质上是译者在源语认知语境和目的语认知语境之间进行动态推理,寻找最佳平衡点的过程,使目的语读者“无须付出不必要的认知努力,就能取得充分的语境效果”。再次,翻译是一种阐释性运用,译者既要考虑阐释的充分性,又要确保运用的可接受性,使阐释的文本与原文本具备最佳相似性。
关联翻译不提倡某一种翻译模式或方法,而是采用一种动态阐释性研究范式,揭示了翻译的本质特征。赵彦春认为转载自重中之重“把翻译看作对原语进行动态阐释的明示一推理交际过程,就从根本上抓住了翻译的本质”。
三、理解与关联翻译的本质特征
(一)交际性与对话性
关联翻译的明示一推理交际过程实质上就是译者同原作者和目的语读者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对话过程不再是传统的静态二元关系,而是由原作者、译者和目的语读者这三种阐释者构成的动态三元关系:原作者和目的语译者构成第一轮交际双方,译者与目的语读者构成另一轮交际双方。但是,由于受到时空历史等因素的制约,译者很少有机会与原作者和读者进行直接对话,更不用说原作者与目的语读者进行直接对话。译者作为中介者,只能通过历史的文本,架起原作者和目的语读者之间的桥梁,让他们进行间接对话,直接对话发生在译者与原语文本之间。译者面对的好像是无生命的文字符号,但实际上是原作者的思想观点与情感抒发。因此,当他面对文本时,一方面,要调用源语方面的最佳关联性语境,对文本的明示信息进行分析与推理,解读原作者的意图,完成同原作者的间接对话;另一方面,译者要激活目的语方面的认知语境,对理解的文本进行阐释,以恰当的方式把原作的意图传递给目的语读者,实现与目的语读者的间接对话。哲学阐释学认为,对所有流传物的阐释,都是现在与过去的对话。翻译的明示一推理交际活动,不仅体现出译者视域与文本视域的融合过程,而且译者通过历史的文本促成了原作者与目的语读者视域的融合。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