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3)受教育者主体。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是把思想政治教育者当作主体,因为他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是主动者,而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受教育者)是受动者,因而就是当然的客体。这一认识将受教育者的学习过程简单看作是被改造的过程。实则不然,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传递给受教育者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并没有结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受教育者形成一定社会要求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政治观点。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作用下的外化一内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受教育者绝不是教育者传授什么,就被动地全盘照单接收,而是自觉的、能动的有选择地摄取。皮亚杰的认知发生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受教育者接受时主动摄取的证明,“主体所完成的一切建构都是以以前已有的内部条件为前提”。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时,他会根据已形成的观念体系去分析、整合新的教育内容。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同样是积极的能动的主体。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取决于政治集团对思想政治教育性质、目标、内容、原则的确立,受制于教育者如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直接体现于受教育者能否有效地对教育者传递的信息进行积极反应、选择、整合,使之有效地内化为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并外化为自己的行为,养成相应的行为习惯。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