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优秀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7603318
  • 作      者:
    金本能编著
  • 出 版 社 :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优秀教师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希望。优秀教师的成长不仅需要教师个人的主观努力和情感的投人,也需要外在环境的支持,可以说优秀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教师内在发展动力和外部社会支持相互作用的结果。
  《基础教育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丛书·教师专业发展系列:优秀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主要论述了优秀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优秀教师如何在教学、课程开发和教育科研中成长,如何克服职业倦怠等。
展开
内容介绍
  优秀教师的成长是一个专业化的过程,是教师专业素质不断提升的过程。
  《基础教育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丛书·教师专业发展系列:优秀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在梳理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概括了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发展历程与发展趋势,阐述了优秀教师的内涵、特征、专业素质与成长因素,并进一步分析了优秀教师的专业成长动力。优秀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基础教育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丛书·教师专业发展系列:优秀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详细介绍了优秀教师如何在教学、课程开发、科研和克服职业倦怠等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
展开
精彩书摘
  《基础教育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丛书·教师专业发展系列:优秀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
  二、教师职业初步走向专业化19世纪末,人类历史上发生了以电气化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施普通初等义务教育已不能满足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因此,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许多国家把义务教育年限从小学教育阶段延长到初中教育阶段(9年左右),对中学教师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同时,由于初等教育水平的提高,要求初等学校教师也要有高等学校的学历,特别是实行中小学教师按教育程度确定工资的制度以后,初等学校教师也逐步过渡到由高等师范学校来培养。人们充分认识到,教学作为一项专业化的工作,仅有专业知识已很不够,还必须具有职业的专业训练。于是,中小学师资培养就逐步归于高师统一体中。随着大学教育专业的增设和扩充,在教育学和有关的社会科学方面,也蓬勃地开展了研究工作和理论工作。1900年以后,美国教育领域已经发展到能授予教育博士学位的水平,人们可以攻读教育哲学、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史学、教育心理学、学校管理等领域学位。
  1935年,国际教育大会建议书反复强调,支持在完成中等学校学业后,应由大学或大学教育研究院或师范学院来培养中学教师的观点。为此,必须确保未来中学教师在大学的学院或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受到安排良好的科学培训,并且这种科学培训必须具有一定的专门化。具体来说,即可以首先实施普通文化的课程,而在培训中心(大学、教育学院、大学教育研究院、培训学院或师范学校等)仅仅实施专业培训。
  在这种形势下,中等师范学校或者被撤销、兼并,或者升格为高等师范学校,高师教育迅速发展起来。1882年,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巴纳德倡导建立教育史、教育理论与实践系。1893年,美国纽约州奥尔巴尼市率先把原来的师范学校升格为州立师范学院,而后其他各州纷纷效仿。到了20世纪,师范学院在美国各州普遍建立,并逐步形成以四年本科为主的高等师范教育体系。
  这一时期,由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更由于杜威、桑代克、沛西·能、马卡连柯、蒙台梭利等有识之士大力倡导的新的教育哲学和教育科学运动,为教育专业学科树立起了新的形象,教育学科与心理学科已经进入了学术殿堂。特别是他们提出了“教学专业化”主张,要求必须掌握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后才能取得教师资格,使教育学科的学术地位大大提高。学术性大学也开始建立教育学院或师范学院等教育专业机构,培养教师。师范教育与学术教育开始从分离走向整合,从而缓解了经验化与科学化、师范教育中的师范性和学术性之间的冲突。然而,这个时期教师专业化程度仍处于初级水平。
  第一,教育学科的学术地位虽已树立,但势单力薄,教育作为一种科学的活动尚未被社会广泛承认。如美国学者弗莱克斯纳于1930年在其出版的《美国、英国和德国的大学》中认为,掌握学科专业知识是师范教育“最重要的因素”,学生的教育学成绩“并不重要”,同物理学、化学和政治学相比,教育学课程的问题“是那么的不重要”。由此可见,即使在20世纪前半期,许多国家依然把教师的学术能力放到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忽视教师“师范”能力的培养,忽视教师“教育专业”的训练,教育学科是否属于科学的领域还在被怀疑和被否认。
  第二,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向中等教育发展,但是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仍然不高。教师的培养方式主要还是采用班级授课制,不注重实践研究,不能将教育理论的传授与教育实践相结合,不重视教育专业训练。
  第三,对教师的在职培训缺乏足够的认识。教师的职前培养受到了充分的重视,但对教师的在职培训缺乏必要的途径与措施。
  ……
展开
目录
总序

第一章 现代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第一节 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化
一、职业与专业
二、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化
第二节 教师专业化的历程与发展趋势
一、教师职业的开端与发展
二、教师职业初步走向专业化
三、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兴盛
四、我国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第三节 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一、职前师范生阶段的专业化
二、入门阶段的教师专业化
三、在职阶段的教师专业化
四、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启示
第四节 专业化背景下教师角色的重塑
一、反思传统的教师角色定位
二、教师角色转变: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必然要求
三、专业化背景下教师角色的塑造与再定位

第二章 优秀教师的专业素质
第一节 优秀教师的内涵与特征
一、优秀教师的内涵
二、优秀教师与一般教师的差异
三、优秀教师的特征
第二节 优秀教师的专业素质
一、优秀教师的专业知识
二、优秀教师的专业技能
三、优秀教师的专业情意
第三节 优秀教师的成长因素
一、影响优秀教师专业成长的外部因素
二、影响优秀教师专业成长的内部因素

第三章 优秀教师的专业成长动力
第一节 优秀教师专业成长的社会动力
一、提高教师物质待遇是优秀教师专业成长的经济动力
二、提高教师社会地位是优秀教师专业成长的政治动力
三、强化教师职业权利是优秀教师专业成长的文化动力
第二节 优秀教师专业成长的知识动力
一、现代教师应具备的知识结构
二、现代教师知识结构的一般现状
三、知识更新是优秀教师专业成长的必要途径
第三节 优秀教师专业成长的自主动力
一、教学反思是优秀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动力
二、终身学习是优秀教师专业成长的持续动力
三、人格塑造是优秀教师专业成长的精神动力

第四章 让教师在教学中成长
第一节 现代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
一、把握学科本质的能力
二、调研学生、了解学生的能力
三、教学设计能力
四、教学操作能力
五、教学监控能力
第二节 优秀教师教学风格的养成
一、教学风格是优秀教师教学艺术的理想境界
二、教学风格的含义、特征及构成要素
三、优秀教师教学风格的养成
第三节 优秀教师教学创新的推动
一、教师的教学创新与教学创新能力
二、教师教学创新的内容
三、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的心理结构
四、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的发展

第五章 让教师在课程开发中成长
第一节 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体
一、课程开发的内涵与层次
二、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社会背景和必要性
三、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体
四、教师作为课程开发主体的有效形式
第二节 课程开发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一、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宏观层面
二、对教师专业素质的影响——个体角度
第三节 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途径与策略
一、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途径
二、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策略

第六章 让教师在科研中成长
第一节 教师即研究者
一、教师应该成为研究者
二、教师作为研究者的优势
三、教育科研的范围
第二节 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一、促进教师丰富专业知识
二、推动教师提高专业技能
三、激励教师树立专业理想
第三节 教育科研的基本步骤
一、选好研究课题,明确研究方向
二、做好研究设计
三、撰写研究论文或报告
第四节 教育科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施策略
一、多方位拓展学习资源,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
三、关注教师多重需要,激励教师的专业理想
四、草根化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第七章 教师如何预防职业倦怠
第一节 职业倦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绊脚石
一、什么是教师职业倦怠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类型
三、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形式
四、教师职业倦怠的危害
第二节 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影响因素
一、职业因素
二、社会因素
三、学校因素
四、个人因素
第三节 教师职业倦怠预防与应对的策略
一、创造良性社会支持网络和优质教育环境
二、树立健康的工作态度,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三、探索教师减负之路,缓解教师工作压力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