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燕京大学史前陈列馆
燕京大学史前陈列馆于1940年12月4日正式成立。经费由哈佛燕京学社提供,馆址选定在燕大镜春园坐北朝南三间一套的大平房。标本全部由裴文中征集。当时日军占领北京,地质调查所机构早已南迁,但还留有不少标本。裴老接替杨钟健的工作,并担任了新生代研究室主任职务。因此裴文中就提取了两处留存的部分标本给燕京大学史前陈列馆。其中有一些是在周口店发掘到的,但更重要的标本则是裴文中在法国时收集到的一些典型的欧洲旧石器时代的标本,包括法国史前各个时期代表品。这批标本由当时的学生成恩元用汽车押运至燕京大学。陈列馆创办伊始,很多展具赶制不及,所以标本柜也只好从地质调查所运来。当时地质调查所更高的领导已经南迁,无暇无力无人过问这些事情,成恩元不断奔波于北京城里的兵马司胡同和西郊的燕大史前陈列馆之间。标本运到燕大后,还无法立即展出,需要再度精选。因为像北京猿人头骨、山顶洞人等复原模型、猛玛象牙那样巨大的、重要的标本,固然可以立即决定展出,但另外还有大量的周口店和安阳发掘所残存的标本,其中颇多有价值而被人忽视选漏的标本。因此,裴文中带着成恩元多日从事检选的工作。
全馆工作人员只有三个:裴文中、成恩元和一王姓工友。前来参观的人,主要是历史系的师生。有些同学并没有参加开幕式,而是在下午络绎不绝地、三三两两来参观的。有关这个馆的情况,除了陈恩元这篇回忆性的文字外,再就是程明洲(当时已是研究院的学生)发表在燕大《史学年报》(3卷2期,民国29年12月出版)一则史学界消息了。
程明洲的这篇报道是我们今天所看到有关燕大史前陈列馆最早的一篇简报。在程明洲的报道中,没有提到馆中陈列的裴文中从法国收集到的一系列的欧洲旧石器标本。这批标本,既有代表性,也比较全面,当时欧洲史前考古学家所公认的几个大的分期,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代表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使学生们有了比较、参考的资料。当时国内的大学生都没有机会看到国外石器的质量如何,具体型制如何。只看到了周口店或其他遗址所发现的较小、较短的石英石石器,而没有看到法国所产的既大而长的、不同色泽的优质石英石石器。燕大史前陈列馆却弥补了这一缺项。燕大史前陈列馆从它成立之日起,到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12月8日燕大被日军封闭止,陈列馆内的工作停滞。1945年抗战胜利后,燕大复校。据《燕京社会科学》载:“史前博物馆……民三十五年(1946)夏,复由鸟居龙藏先生重加整理,渐复旧观,并聘任助理,协助研究工作。④”据此,知史前陈列馆复校后曾改称“史前博物馆”,而且由鸟居龙藏先生负责重加整理,同时鸟居还把他“发掘之石器、骨器、兽骨多种”捐助于史前陈列馆。
解放后,1952年院系调整时,燕大合并于北京大学,并以旧燕京大学校园为新校址。“史前陈列馆”(后改称“史前博物馆”)一名已不复存在,这批标本同古物陈列室文物一样,最后都归到了北大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