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乐观幽默
天津人生性乐观,凑到一块儿聊天,幽默诙谐,气氛火暴。天津人不爱看一脑门子官司,总耷拉着的长脸;不爱读空话连篇、毫无创意的长文;不爱听照本宣科、又臭又长的报告。天津人爱看笑脸,爱读短文,爱听段子,爱说笑话,爱逗闷子,天津人的语言生动活泼。如:吹鼓手抱公鸡——嘀嘀咕咕;白萝卜扎眼儿——穷呕(藕);地葫芦不叫地葫芦——小藕(怄)儿(注:小怄儿,开小玩笑);莲蓬子儿不叫莲蓬子儿——藕豆(怄逗);绕城转——白牌;海光寺当家的——衡(横)宽;日本船——满完(丸);十二时辰占三样——身子虚(申子戌);木鱼儿漂大海——闯荡江湖的老梆子;大德祥改祥记——缺了大德了,等等。
1.3.4生动形象
天津话中存在着大量具有地方特色的方言语汇。这些方言语汇,大都生动形象、质朴俚俗,感情色彩浓郁。如双音节词:格涩(行为古怪)、打镲(开玩笑,戏弄人)、崴泥(遇到麻烦)、腻歪(讨厌,不顺心)、不够(不是人)、添堵(引起烦恼)、瞎掰(胡说)、拔闯(为冲突中的一方壮威、出气)、捌饬(修饰,化妆)、栽面儿(丢脸,出丑)、胡吣(瞎说)、邪门儿(反常)、找乐儿(寻开心)、耍单儿(一个人单独行动),等等。三音节词语:没眼眉(不会察言观色)、白话蛋(口若悬河、夸夸其谈的人)、吃挂落(受牵连)、咕棒槌(在上司面前说别人的坏话)、斗闷子(斗气)、念山音(话中带刺儿,甩闲话)、屁屁蛋(云山雾罩、撒谎吹牛的人),等等。
1.4天津人擅长言语创新
天津人喜欢编造新俗语,例如俗语“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到了天津,就说成“你走你的大经路,我钻我的耳朵眼儿”。大经路就是天津市河北区的中山路,建于1903年,宽三十多米,在当时是全市最宽的马路。北门外的耳朵眼儿胡同,最窄处不到两米,是全市最窄的小胡同。俏皮话“南门外警察——代管八里台的事儿”。当年,出了南门外,海光寺一带就是连绵的稻田了,直到六里台、八里台,都是郊外开洼荒原。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