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文化心理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6815200
  • 作      者:
    汪凤炎,郑红著
  • 出 版 社 :
    暨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国文化心理学(第五版)》共十四个章节,各个章节讲述的主要内容分别是:首章走进中国文化心理学;第二章中国人的社会化观;第三章中国人的自我观;第四章中国人的尚“和”心态;第五章中国人的人情观;第六章中国人的脸面观;第七章中国人的孝道心理观;第八章中国人的迷信心理与对策;第九章中国人的教育心理观;第十章中国人的管理心理观;第十一章中国人的释梦心理观;第十二章中国人的文艺心理观;第十三章中国人的人格心理观;第十四章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文化心理学(第五版)》:
  如果说在西方文化里,“人”可以被视作一种自然存在,“天赋人权”的观念在西方文化里源远流长,那么在中国文化里,“人”就只能被视作一种社会存在或文化存在,因为中国文化里缺乏“天赋人权”的土壤。同时,如果说在西方文化里,“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人的完整自我,那么在中国文化里,“本我”只在婴幼儿和老年人的身上才有合法地位。对于青少年和成人而言,“本我”是兽性,不是人性,必须加以彻底涤除,否则,你就不是在做人,而是在做禽兽。因此,“做人”是中国人的头等大事,一个人在未做好“人”之前,是没有精力,也没有必要去做事的。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伦理道德型特点的深层原因之一。这种思想至今仍有相当大的影响,这从今人对“人才”的解释里可见一斑:一方面,在当代一些学人乃至平常人的心中,“人才”是先成人(成有德之人)后成才之义,一个人若未“成人”,要“才”干什么呢?另一方面,人主要是靠自己做出来的,而不是靠天赋的,因此,中国人实际上是将人的社会性作为确定一个人是“人”的主要依据,并将裁定一个人是否在“做人”的权利交给了他人、社会和国家。因此,中国人向来深信不疑的道理是:
  自己肯作人,便是个人;自己不肯作人,便不是个人。自己是个人,别人也把你当作人;自己不是个人,别人也把你不当作人。别人把你当作人,你便真是个人;别人把你不当作人,你便真不是个人。((清)刘芳喆《拙翁庸语》)
  这种做人理念的最大优点是,以德性的有无为尺度,将人从其他万物尤其是禽兽中突显出来,强调人的独特价值与做人的尊严。这种做人理念的明显不足有二:一是易抹杀人的生物属性,进而不易重视和尊重一个人的基本需要和基本的做人权利(基本人权);二是割裂了德与才之间的辩证关系,过于优先考虑德在“成人”过程中的价值,而轻视才在“成人”过程中的价值,进而主张为学之道仅在“学为人而已,非有为也”。因此,当德与才不能兼得的时候,自然容易滋生宁要德不要才的思想与思考顺序。这种思想若发展至极致,就会产生德与才完全对立的观点,导致诸如“知识越多越反动”或“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等极“左”思想的滋生,这是当代中国人应引以为戒的。
  因此,若想融会中西方做人理念的长处而避免其短处,当代中国人在其社会化过程中,就要树立“做人”与“做事”并重的理念。这实际上是一种“必仁且智”的完整的做人理念,它有利于促进当代中国人人格的完善发展。
  ……
展开
目录
第五版自序

第一章 走进中国文化心理学
一、为什么要研究中国文化心理学
二、什么是中国文化心理学
三、如何研究中国文化心理学

第二章 中国人的社会化观
一、“社会化”与“做人”:一对名异实同的概念
二、“社会化”的中式理论
三、中式“社会化”历程的主要特点
四、中式“社会化”的内容

第三章 中国人的自我观
一、“我”的语义分析
二、“我”的内容
三、中国人自我表现的特点
四、中西方自我的差异
五、对当代中国人培育具有文化心理根基的健全自我的启示

第四章 中国人的尚“和”心态
一、“和”的语义分析
二、“和”的种类
三、尚“和”心态的表征
四、尚“和”心态的缘由
五、实现真正和谐人际关系的策略
六、对当代中国人正确看待“尚”和“心态”的启示
附:问卷

第五章 中国人的人情观
一、何谓“人情”
二、中国人为什么重“人情”
三、人情运行的法则
四、“人情”的异化、细化、泛化与错位
五、人情(狭义)压力及其消除机制
六、对当代中国人辩证看待“人情”的启示

第六章 中国人的脸面观
一、什么是“脸面”
一为什么要讲“脸面”
三、“脸面”行为及其产生的心理机制
四、形形色色的面子功夫
五、对当代中国人理性看待“脸面”的启示

第七章 中国人的孝道心理观
一、孝道的内涵
二、孝道的类型与运行机制
三、“孝”的表征
四、中国人为什么推崇孝道
五、孝道的演化
六、对当代中国人理性看待“孝道”的启示

第八章 中国人的迷信心理与对策
一、中国人的禁忌心理
二、中国人的盲信心理
三、中国人的崇拜心理
四、帮助当代中国人破解迷信心理的对策

第九章 中国人的教育心理观
一、学习心理观
二、智慧心理观
三、教学心理观

第十章 中国人的管理心理观
一、中式管理的人性假设与管理目标
一“得其心有道”:赢得民心的方法
三、对当代管理心理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

第十一章 中国人的释梦心理观
一、“梦”的语义分析
二、梦的实质
三、梦的类型
四、梦的成因
五、梦的功能

第十二章 中国人的文艺心理观
一、创作心理观
二、鉴赏心理观
三、对当代中国文艺心理观的启示

第十三章 中国人的人格心理观
一、什么是“人格”
二、中国文化里的人格类型说
三、中国传统理想人格、现实人格及二者脱节的原因
四、中西方人格观的差异

第十四章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一、经典中式思维方式及其特点
二、经典中式思维方式的“先天不足”
三、对当代中国人培育完善的思维方式的启示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