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田野中的传播与乡村社会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5141562
  • 作      者:
    杨星星,孙信茹著
  • 出 版 社 :
    民族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自1997年云南大学新闻系单独建系以来,就把“民族传播”作为一个学科建设与发展的主要方向。当时这样一个方向的确立,并非是我们对中国传播学研究的未来有某种“先知先觉”,而是和云南大学整个学校的学科建设重点密切相关。民族学是那个时候云南大学文科学科发展的重点,出于各方面的考虑,不少非民族学的学科也自觉不自觉地向民族学靠近。
  云南大学新闻专业是1984年设置的,1985年招收首届本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云南大学新闻专业就在本科课程中开设了传播学课程。这与云南大学新闻专业首任教研室主任高宁远有着直接的关系。高宁远老师195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来到云南工作,1958年被划为“右派”,2006年7月22日不幸去世。1994年底,高宁远出版了《新闻传播基础理论》一书,从《传播与民族文化研究文丛:田野中的传播与乡村社会》的内容框架来看,它已经与同时代的国内出版的新闻学理论的教科书有较大的区别,书中出现了很多传播学的概念,如“信息”“传者”“受众”等。讲这方面的情况,并非是要去强调云南大学新闻系传播研究的“悠久历史”,而是要讲在传播学进入国内不久,作为这样一所边疆大学一个新办的新闻学专业,与传播学相关的内容在教学、教材中就有了具体体现。
展开
精彩书摘
  《传播与民族文化研究文丛:田野中的传播与乡村社会》:
  2010年1月18日
  这段路程是从17号下午的长途卧铺汽车开始的。选择冬天开始这次田野考察,似乎是有些不太明智的做法。云南滇西北的冬天有着寒气渗透骨头般的冷,尤其我们去的还是滇西北最偏北的怒江。但此外也别无他法了,唯有这个寒假,大家才能有较为完整的一段时间。
  同行的共有5人,我、苏和平(研究生)、崔锦、李杰、杨武(他们3人都是本科生)。原本系里的杨星星老师也要同行,他有事要办,相约后续到来。下午我们早早就到了昆明市西部汽车客运站。印象中这个昆明市重要的汽车枢纽不久前才刚刚建好,可是依旧显得局促和拥挤。车站里的人和行李不仅把每一个可坐的位置占满了,就连过道也不放过,到处充满了令人焦灼不安的气氛。
  因为是长途夜班车,所以只有卧铺客车可供选择。上了车,就等于上了床。那窄窄的小床上是唯一能够活动的地方。除了要将自己身体挤进小床之外,每个人还都有额外的行李。我还好,身材瘦小,于是可以将行李尽量多地放在自己脚边。然而,这对于身高一米八的李杰来说,躺下后不仅脚长出一大截,而且,和他同床的还有PD190摄像机、三脚架等物件。这些可都是我们的重点保护对象。据他说,他最后只好使出“缩骨功”和“蜷腿法”,边“发功”边睡觉了。
  八个多小时的不眠之夜和600多公里的山路颠簸之后,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兰坪县辖区的“八十一”(剑川县和兰坪县交界处)。如果一直随班车坐到兰坪县城,再到大羊村,那么我们相当于还绕了很多弯路。下车时,天还没亮,冬日的清晨对我们这帮初来乍到者丝毫不留情面,站在路边,直打哆嗦。昨晚就已经从大羊村赶到八十一的大羊村团支部书记和东阳是我们这次行程的第一个接头人,他早早就等候在这里跟我们汇合了。在东阳找的小旅馆房间里待到天亮,开始到市场里买一些铺盖行李。要知道,村里人家是没有多余铺盖的。办完所有事情,雇了一辆面包车,我们6人、加上满满当当一车行李,开始向大羊进发了。
  大约开了1个小时的车,大羊村终于出现在我们眼前。大羊位于半山腰,村落呈梯形分布。村里基本修通了水泥路,只可惜,村里灰太大,加上马粪、羊粪、牛粪、猪粪……所有这些都被路人碾磨成了尘土,混杂在一起,常常让人觉得水泥路比那山路还要难走。村里已经通电,最近邻近的村子正在农网改造,每天都要到晚上8点左右才会有电了。
  ……
展开
目录
绪言

第一部分 普米族村寨大羊村
第一章 大羊村的社会与传播
一、走进大羊村
二、大羊村的传播环境
三、大羊村独特的组织传播
第二章 大羊村田野调查
第三章 田野思考:少数民族村民传播实践与赋权
一、问题的源起:媒介化社会与少数民族村民传播实践
二、村民媒介实践活动的展开
三、传媒“赋权”的核心及意义

第二部分 傣族村寨大等喊村
第一章 大等喊村的社会与传播
一、传统大等喊
二、大等喊村的媒介环境
第二章 大等喊村田野调查
第三章 田野思考:作为文化建构的记·IL
一、作为文化建构的记忆研究
二、大等喊傣族村的照片故事
三、家庭照片与记忆建构

第三部分 白族村寨石龙村
第一章 石龙村的社会与传播
一、印象石村
二、信息传播
第二章 石龙村田野调查
第三章 田野思考:媒介化语境中的民族文化“断裂代”
一、媒介化 民族文化传承的语境
二、“断裂代”村寨文化活动的缺席者
三、“断裂带”媒介裹挟下的文化传承
……

第四部分 哈尼族村寨箐口村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