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卡特彼勒之道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2384491
  • 作      者:
    克雷格·T. 布沙尔(Craig T. Bouchard), 詹姆斯·V. 科赫(James V. Koch)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电力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谁能基业长青?卡特彼勒!
20世纪80年代早期,卡特彼勒公司连续三年日损失高达百万美元,身处生死存亡的关键点。三十多年过去了,如今,“CAT”是全球比较赚钱的建筑、矿用设备和大型发动机制造商。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这就是卡特彼勒之道。
展开
作者简介
克雷格·T.布沙尔 Signature控股集团董事会主席和CEO。他是曾经的美国第四大钢铁公司埃斯马克(Esmark Inc.)的创始人。他成功策划了两个上市公司的敌意收购案,曾担任波士顿大学和蒙大拿大学的基金会理事、杜克大学体育部的董事会成员,经常出现在CNBC,NBC和彭博电视和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福布斯杂志上。
詹姆斯·V.科赫 奥多明尼昂大学名誉校长,微观经济学专家,曾在伊利诺州,加利福尼亚州和布朗大学及其他许多地方担任教学和研究职位。他曾在超过75家企业和大学中担任顾问,著有《Born Not Made and America for Sale》。
展开
内容介绍
《卡特彼勒之道》是作者在对卡特彼勒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执行副总裁、经理、经销商、客户、工会领袖以及华 尔街分析师等相关人员的采访和分析的基础上写就,较全面地展现了卡特彼勒的管理与经营之道。 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了解到,卡特彼勒怎样从一个伊利诺伊本地企业发展成全球性企业,在面对 变化和危机时是怎样调整的,它是怎样做到长达几十年持续增长的,为什么卡特彼勒成了人力资源与工会谈判的福地……进而帮助读者增强对生产企业管理和经营的认识,并积极地面对困境和危机。
展开
精彩书评
《卡特彼勒之道》是对30年来最伟大组织之一(卡特彼勒)的精到分析。布沙尔和科赫对令卡特彼勒出类拔萃的领导力、风险和文化的细节进行了深入研究。从品牌化到相对优势,卡特彼勒在洞察力和执行力方面都堪称典范。
——山姆·泽尔 股本集团投资董事长
《卡特彼勒之道》是如何使战略、结构和文化共同推动突破性成果的一个典型案例,这本书肯定能让你受益匪浅。
——大卫·C.诺瓦克 百胜餐饮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近二十年来,在中国良好的投资环境里,卡特彼勒公司已成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首屈一指的外资企业。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多数企业,目前都在建立适应自身条件的企业文化。尽管其内容千差万别,但都包含有卡特彼勒公司所倡导的团队精神的基本要点,对领导者和员工群体双方,都具有深刻的督导作用。
——杨红旗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前任理事长
展开
精彩书摘
  《卡特彼勒之道》:
  “没有什么事情比观看绞刑犯的绞索更能让人全神贯注的。”这是英国作家塞缪尔·约翰森(SamuelJohnson,1719—1784)的犀利见解。在20年代80年代至90年代期间,历任卡特彼勒首席执行官和董事会成员或许已经注意到了这个暗喻的企业绞索从远处隐隐逼近。就在那个时期,卡特彼勒领导层渐渐相信,如果公司不能由集中控制的成本中心转变为遍及全球、由强有力的总经理掌舵各核心业务的利润中心,未来会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即便如此,卡特彼勒在变革与消亡的问题上达成共识也并非源自灵光一现。这并不是像索尔(Saul)那样,在前往大马士革的途中突然改变了信仰,卡特彼勒团队的所有核心领导成员也绝非在同一时间得出“我们必须变革”的结论。相反,他们的顿悟是在多种影响、事件及人物的共同作用下逐渐产生的。
  正如塞缪尔·约翰森所讲,卡特彼勒执行官和董事会成员将注意力都集中在了20世纪80年代初公司持续的财务损失上。简而言之,卡特彼勒公司净运营资本和现金出现了巨大亏损。1982年,公司亏损了1.8亿美元。
  1983年的情况更加恶化,亏损达到了3.45亿美元。1984年更是达到了亏损的顶峰——4.28亿美元。
  1984年,卡特彼勒日亏损额超过117万美元,这种势头必须加以遏止。巨额亏损给公司、员工、全美汽车工人联合会以及卡特彼勒所在社区泼了一盆冷水。更糟糕的是,卡特彼勒自信满满的日系竞争对手小松,正在全球范围内上赢得大量客户。
  对于卡特彼勒的高管们来说,一个史无前例的想法慢慢开始滋长:卡特彼勒或许已经输掉了这场战争。小松挥舞着诸如“挤垮卡特彼勒”“围剿卡特彼勒”的标语。这家日本公司有更新的制造工厂,率先推行之后被称作是精益生产的管理体系,推出的设备设计精良,媲美卡特彼勒的明星产品,并借日元疲软之势迅速攻城略地。宫本武藏(Musashi)在1645年所著的《五轮书》成为了卡特彼勒核心高管们的必读书目。这两家位于太平洋两岸的公司的高管们都奉行着这本经典教科书中有关斗争规则的建议。
  卡特彼勒会(能)变革吗?如若卡特彼勒的高管们心存疑虑,也是情有可原的。他们可以轻易发现,二战后的美国商业图景上散落着一些无法继续提升并最终走向破产的制造企业。半个世纪前被约瑟夫·熊彼得(JosephScumpeter)生动地称之为“创造性破坏”的持久浪潮,在20世纪的最后二十年成为了现实。在此期间,像阿里斯·查尔摩斯(AIlisChalmers)、哈尼斯费格(Harnischfeger)、万国收割机(InternationalHarvester)这些公司都纠结于类似的问题,最终一败涂地。除此之外,那些著名的工业巨头,比如德士古(Texaco)、伯利恒钢铁(BethlehemSteel)、凌坦一姆科一沃特(LTV)、柯尔特((Jolt)、凯撒铝业(KaiserAluminum)、宝丽来(Polaroid)、欧文斯一科宁(OwensCotaaing)、莱昂纳尔(Lionel)、德尔福(Delphi)、布兰尼夫(Branifr)、密尔沃基公路(theMilwaukeeRoad)以及惠灵一匹兹堡,均因破产或被迫重组而濒临倾颓。
  ……
展开
目录
序言
第 1 章 探寻“圣杯”
第 2 章 不变则亡:卡特彼勒重构和改组
第 3 章 总部设在美国的全球性公司
第 4 章 中国:卡特彼勒未来的象征?
第 5 章 重估中国机遇
第 6 章 中国经济增长率回归平稳了吗
第 7 章 卡特彼勒的国际化之路
第 8 章 卡特彼勒及员工
第 9 章 卡特彼勒宝贵的代理商网络
第 10 章 产品质量、定价及品牌
第 11 章 生死关头
第 12 章 调整卡特彼勒业务模式
第 13 章 未雨绸缪:卡特彼勒化危机为商机
第 14 章 卡特彼勒为何能在投资者面前脱颖而出
第 15 章 经验启示
致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