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法院能动司法机制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2060857
  • 作      者:
    张榕著
  • 出 版 社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张榕,女,法学博士,厦门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民事诉讼法、证据法、司法制度改革的教学及研究工作。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理事、福建省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在《中国法学》《现代法学》《法律科学》《政治与法律》等杂志上发表论文数十篇,有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诉讼法学、司法制度》转摘;主持国家社科、教育部、司法部等多项科研课题研究项目;出版专著《事实认定中的法官自由裁量权一以民事诉讼为中心》(法律出版社);主编《证据法》《诉讼法案例精解》(厦门大学出版社)等书: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法院能动司法机制研究》由能动司法与司法能动主义;最高人民法院能动司法的模式及路径;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之能动司法实践;我国法院司法机制的优化四章构成,主要包括:我国能动司法发展之进路;司法能动主义之实践与争议;能动司法与司法能动主义之比较等。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法院能动司法机制研究》:
  尽管对案例指导制度存在不同的看法,但最高人民法院及地方各级法院对案例指导制度的不断摸索与尝试,为案例指导制度的规范化运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2010年11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正式出台了《关于案例指导工作的规定》(以下简称《案例指导规定》),将案例指导制度目标定位于:总结审判经验,统一法律适用,提高审判质量,维护司法公正。同时,其明确了指导性案例发布的主体、推荐与遴选的标准及程序、发布的载体等问题,并规定对全国法院审判、执行工作具有指导作用的指导性案例,由最高人民法院确定并统一发布。而指导性案例,是指裁判已经发生法律效力,并符合以下条件的案例:①社会广泛关注的;②法律规定比较原则的;③具有典型性的;④疑难复杂或者新类型的;⑤其他具有指导作用的案例。最高人民法院设立案例指导工作办公室,负责指导性案例的遴选、审查和报审工作。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的指导性案例,统一在《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最高人民法院网站、《人民法院报》上以公告的形式发布。对于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指导性案例,各级人民法院在审判类似案件时应当参照。此后,最高人民法院分别于2011年12月、2012年4月、2012年9月、2013年1月、2013年11月、2014年1月、2014年6月、2014年12月、2015年4月共分十批发布了52个指导性案例,其中民事案例31个,刑事案例9个,行政案例9个,国家赔偿案例3个。对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指导性案例,评论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根据《案例指导规定》发布的指导性案例,不仅不同于以往发布过的指导性案例,而且与最高人民法院建立案例指导制度前发布的各类案例有明显不同。建立本次案例指导制度对人民法院审理类似案件、作出裁判具有指导作用,即各级人民法院在审判类似案件时应当参照,并可以作为裁判文书的说理依据加以引用。其他任何形式的案例均无此明确、权威的裁判指导作用,更不能在裁判文书中加以引用。该批指导性案例的发布标志着中国特色案例指导制度的形成,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丰富与发展。而对指导性案例的性质,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胡云腾法官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人民法院的指导性案例,从其性质上看是解释法律的一种形式,更准确地说,是解释宪法性法律以外的国家法律的一种形式。如有关刑法、刑事诉讼法、物权法方面的指导性案例,实际上起到了解释、明确、细化相关法律的作用。需要明确的是,指导性案例所具有的明确、具体和弥补法律条文过于原则、模糊乃至疏漏方面的作用,不是造法而是释法的作用。因此,指导性案例是法官释法而不是法官造法,是总结法律经验法则而不是创制法律经验法则。”如果按此界定,指导性案例应属于司法解释的一种形式,但其是否具备司法解释的效力?在最高人民法院《案例指导规定》出台后,许多专家学者认为规定中的“类似案件”、“应当参照”、“具有指导作用”等字眼都显得有些模糊;实务中亦有法官提出既然《案例指导规定》中只是规定参照,就不是必须执行,即指导性案例的效力并不明确。对此,胡云腾亦做了说明:“《案例指导规定》发布以后,理论界和实务界在理解《案例指导规定》的有关内容时产生了一些疑问。最高人民法院正在起草《案例指导规定》的实施细则,对一些不明确的问题加以明确。”同时,其对《案例指导规定》的一些不明确问题,提出了几点个人的看法:一是如何理解“类似案件”。这个问题比较复杂,需要深入研究。我的理解是,类似案件就是相似或者相同案件。包括行为类似案件(如利用虚假诉讼诈骗他人财物或者利用网络诽谤他人)、性质类似案件(如罪名相同和民事案由相同案件)和争议类似案件(即案件中争议的问题相同,如知识产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能动司法与司法能动主义
一、我国能动司法发展之进路
(一)能动司法提出之背景
(二)能动司法之运行
二、司法能动主义之实践与争议
(一)司法能动主义的实践进程
(二)对司法能动主义之争议
三、能动司法与司法能动主义之比较
(一)实用主义司法哲学指引下的迥然相异的结果
(二)以个案为依托的司法能动主义和不以个案为依托的能动司法

第二章 最高人民法院能动司法的模式及路径
一、我国最高人民法院能动司法的主要模式
(一)最高人民法院解释法律的正当性
(二)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司法解释能动司法的实证分析
二、最高人民法院能动司法模式的选择
(一)我国是否需要判例
(二)我国案例指导制度的实践进程
(三)我国判例机制的建构
三、最高人民法院能动司法的理性路径

第三章 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之能动司法实践
一、地方各级法院能动司法的模式与路径
(一)江苏法院的能动司法实践
(二)四川法院的能动司法实践
(三)陕西法院的能动司法实践
二、地方各级法院能动司法实践之评析
(一)地方各级人民法院能动司法实践的特点
(二)地方各级人民法院能动司法实践之反思

第四章 我国法院司法机制的优化
一、法院审判权运行机制之理顺
(一)前三个改革纲要实施期间审判权运行改革之实效
(二)“四五改革纲要”实施中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可能面临的窘境
(三)法官员额配比的合理性与审判权运行机制的优化
二、审判管理绩效考评机制之合理定位
(一)我国法院审判管理绩效考评之发展历程
(二)审判管理绩效考评机制在实践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三)审判管理绩效考评机制之理性归位
三、司法与民意良性互动机制之建构
(一)“民意”关注下的司法窘境
(二)司法如何应对民意?
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