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对于传统广告业的冲击十分巨大,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是颠覆的,对于传统的广告从业者来说,如何在这个新时代帮助刚踏入广告公司的新广告人快速整理工作思路,梳理工作流程以及快速上手,需要老广告人的帮助与指导,本书作者朱海松老师是我国本土广告营销实践经验的总结者,长期扎根于中国市场的应用实践,致力于中国本土广告的实用理论创新与研究,创造性地把中国本土广告实践与国际4A广告的理论相结合,创作的“国际4A广告”系列丛书已成为业内的经典。
在移动互联时代,已有大批广告人彻底迷失了。一方面,他们切身感受到移动互联网潮流中的各种机遇与挑战,而另一方面,却迷失在被不断碎片化的一个个假想的广告媒介当中,迷失在如石沉大海的投放中。而在本书作者当代知名广告人朱海松老师看来,很多广告人其实迷失在自己的惯性思维当中。传统出身的广告人、媒体人并不懂移动互联网,更不懂如何在移动互联网中去做广告。
工业化的高度发展,一方面使得产品种类的极大丰富,而另一方面也使得产品同质化,竞争日益加剧。市场正由卖方垄断向买方垄断演变,消费者主导的营销时代已经来临。在买方市场上,消费者将面对更为纷繁复杂的商品选择。互联网的发展,电商的兴起,使得商品的选择和比价变得越来越方便,更加剧了这一矛盾的激化。另一方面,现代社会发展和变化速度极快,新生事物不断涌现。消费心理稳定性降低,在心理转换速度上日益加快。消费者对购买的风险感随选择的增多而上升,而且对单向的“填鸭式”营销沟通感到厌倦和不信任。移动互联网的强烈特征,正是新的广告模式的机会所在。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带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脱媒”现象。手机用户喜欢分享,因为手机让分享变得越来越容易,无论是前几年的微博,还是近两年的微信都是如此。同龄人、朋友圈的信息交流变得更为频繁,把营销者被排除在外,消费者更愿意听从朋友或者信任代理的建议决定买还是不买。而消费者之间的讨论是无形的,“营销者”成为遭人讨厌的角色,他们干脆被排除在外。这样的趋势下,移动互联网广告的效果不好,并不在于移动媒体的成熟度,也不在于移动门户的产生,而是在于所有的广告从业者(包括广告主和4A公司)也需要观念上的变革,他们必须承认:高曝光并不等于营销的成功。真正在消费者群中“走心”的并不是整天挂在嘴边的“32场演唱会”,而可能是只有9分钟的国贸快闪音乐会。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会自发地迅速传播他们喜欢的东西,而不愿被动地接受企业强推给他们的信息。本书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详细阐述了在移动互联时代如何做广告,如何定位人群,如何结合群体需求开展广告的设计与运作,并结合国际4A广告的转型与经典案例帮助从业者等接受转型、扭转思维、掌握先进的方法与技巧。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