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克·朗西埃(1940-),法国哲学家,巴黎第八大学哲学荣誉教授,前巴黎第八大学哲学系主任。1965年与阿尔都塞合著《阅读〈资本论〉》,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研究哲学教育、历史性及诗学问题著称,90年代则专注于美学-政治的研究,在《歧义:政治与哲学》之后,陆续发表《影像的宿命》、《美学中的不适》、《民主之恨》、《获解放的观众》等。论述主要涉及文学、电影与政治等哲学思考,被誉为当代法国重要思想家之一。
刘纪蕙,台湾交通大学社会与文化研究所教授。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校区比较文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精神分析、当代欧陆政治与美学思想、东亚现代性、跨艺术研究。合译《拉冈精神分析词汇》。
林淑芬,台湾交通大学社会与文化研究所副教授。英国Essex大学政治系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当代政治思想。
薛熙平,台湾交通大学社会与文化研究所博士生,目前的研究领域为精神医疗人类学,译有吉奥乔·阿甘本《例外状态》。
陈克伦,台湾交通大学社会与文化研究所博士生,研究领域:台湾小剧场运动(史)与政治-美学实践、文化理论、当代批判思想。
展开
——亚里士多德
★歧义并非错误认识,因此不需要知识的补遗;歧义亦非错误理解,因此并不要求词语净化。歧义的情况是,在争执说话内容的意义时,已经构成了话语情境之理性本身。“话语之可能性条件”的整体,说明了人之所以是政治动物的基础。
——朗西埃
★朗西埃强调治安和真正的政治间的分界线为何总是模糊混淆而备受争议的。比如说,在马克思主义的传统中,“无产阶级”可以被解读为“没有分的组成份子”的主体化,其将自身所遭遇的不正义提升并且接受普遍性的终极检验;同时,它也可以被解读为将促成“后-政治”理性社会之创制的操作者。我们的欧洲传统中包含了一系列对此政治时刻的否认——对于政治冲突之真正逻辑的否认。朗西埃在《歧义》一书中发展了对于这些否认的辨识方式,而这本书可以被视为他最杰出的政治思想著作。——齐泽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