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学人丛书:孙中山的活动与思想》:
来有案可查的即达10万字,他还有大量的社交活动,短短半年时间,有无可能广泛阅读?况且孙中山的中英文水平均未臻上乘,他翻译《红十字会救伤第一法》,为《伦敦被难记》提供素材,都需要前往大英博物馆查阅资料。从其他材料看,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形成的脉络一直延续到1903年。在未获得孙中山在大英博物馆阅读内容的可靠资料前,不应对他此时思想的完整程度过高估价。
从1897年8月17日开始,日本外务省文书中出现了有关孙中山活动的报告,在所涉及的范围内,以1900年的勤王运动和惠州起义为中心,上溯下延,数量可观,是研究这一阶段孙中山活动的重要依据。这些档案以前虽有使用,一则不完全,二则歧误之处不少,编辑时尽可能完整地录用原档。相信这批资料的选录,有助于研究孙中山的思想、活动、与日本人的关系、惠州起义前后的变化发展,同时可以纠正前此引用的错误。孙中山与法国的关系,则参照芒霍兰和巴罗利用法国档案所做的研究成果,相互印证取舍。此外,近年来清政府的档案时有披露,尽量吸收补充。
2.报刊资料。
1895年至1905年间,国内和留日学界相继举办了一批政治色彩很强的报刊,其中如维新派的《时务报》《知新报》《国闻报》《湘报》《清议报》《新民丛报》,留日学界的《国民报》《江苏》,上海的《苏报》《国民日日报》《警钟日报》《大陆报》《中国白A话报》《二十世纪大舞台》,以及兴中会的《中国日报》《中国旬报》《广东日报》等,都曾零星刊载过孙中山的文章、信函、活动报道和其他有关文字,在考证可信的前提下,尽量加以利用。如《时务报》1896年至1897年转载英国和日本报刊关于孙中山伦敦蒙难的报道,最早向国内披露这一消息。1898年9月25日《国闻报》刊登的《中山樵传》,是目前所见国内最早公开发表的中文孙中山传记,尽管该报编辑声称系得自日本人,文中又多有诬蔑不实之词,仍予录用。当时日本人士盛传此文出自徐勤之手,对徐极为不满,为此徐勤特致函宫崎寅藏加以辩解。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