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9世纪中欧枪械比较研究:以两次鸦片战争为重点》:
2.3 关于影响枪械发展的社会因素
在影响枪械技术发展的社会因素方面,尚缺乏较为直接的研究成果。但通过查阅已有的著作和论文,仍然可以找到一些线索。
孙毓棠的《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1840———1895年)(科学出版社,1957)从六个方面综述了中国近代工业发生发展的过程:第一,18、19世纪中国手工业的基本情况;第二,外国资本在中国经营的近代工业;第三,清政府经营的近代军用工业;第四,清政府经营的采矿、炼铁与纺织工业;第五,民族资本经营的近代工业;第六,近代工业工人初期的情况。虽然该书所搜集资料并非军工企业及技术方面的专门研究,但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第五册)(上海神州图片社,1954)中所载义律·宾汉的《英军在华作战记》一文对鸦片战争时期英军和清军所使用的枪械外观及其性能进行过简单描述,为比较中英两军的枪械性能提供了一些可资利用的资料。彭泽益所著《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1840—1949)》(第1卷)(中华书局,1984)一书,引用了大量清史资料,对清代鸟枪、军需火药的制作过程进行了较为仔细的考证。据嘉庆十七年《钦定工部军器则例》卷二五,鸟枪筒的打造过程是:“每净重壹斤用荒铁叁斤,钢叁钱,油壹两。每荒铁壹斤用煤炸陆斤,木炭贰两。每净重壹斤用铁匠捌分工,擰匠伍分工。每鸟枪壹杆用装锭匠伍分工。各项鸟枪打眼,应照炮位分别厚薄核算,装锭什件,匠工锉枪筒并火漆,与炮位例同。”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