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早已过了知天命的年龄,正迈入古稀之年,然而冷战结束以后,其宿敌——华约解体,俄罗斯成为北约对话伙伴,北约面临要么解甲归田要么寻找敌人的尴尬处境。合法性饥渴,成为北约永远的痛。应对合法性挑战,北约积极实施转型。1990年,在东西德统一、华沙条约组织瓦解的前夕,北约曾在英国召开峰会,发布了《伦敦宣言》,宣布调整北约战略,宣称不再将华约组织的成员国“视为对手”,宣告“将同所有欧洲国家一起,共同创造欧洲大陆的和平”,北约转型之路由此启程。
何谓转型?功能定位从集体防御向应对来自区域外威胁能力,性质从军事向政治—安全组织转型。北约为何要转型?除了合法性饥渴外,应对时代挑战是转型的压力源泉。除了建立新型威胁应对部门外,为维护全球公域安全,还要建立全球伙伴关系。与此同时,成员国的债务危机也强迫其转型,“巧防务”理念的提出就是转型的举措。北约转型的趋势,导致北约的欧洲化。
乌克兰危机爆发后,北约重新“发现”了集体防御的重要性。在北约看来,俄罗斯之所以敢“鲸吞”克里米亚,是因为乌克兰不受集体防御——即“第五条款”的保护。假如在俄罗斯的边境线驻有北约军队,即使是象征性的,也将使俄心生忌惮,因为俄一旦与之发生冲突,将面临北约集体防御之剑的惩罚,而这意味着俄将与北约占绝对优势的军力对抗。尽管过去五年来,北约的军费开支下降了20%,俄罗斯增加了50%,但是北约军费开支之和仍是俄罗斯的10倍,在北约看来“普京现在咄咄逼人的表现,让人觉得军费开支像是倒过来一样”,这是北约不能容忍的。因此,增加北约集体防御的存在感和威慑力势在必行。
乌克兰危机催促北约回归传统,关注边界安全和以第五条义务为代表的集体防御,使得其转型面临扭转。正如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发表的报告所指出的,北约面临的国际环境类似一战前,多极世界里大国试图平衡其他国家影响。考虑到近几年来北约成员国军费开支不断被削减,许多人质疑北约是否仍有能力震慑对手。所以,北约必须有能力对准对手的致命弱点,与此同时展示其采取行动的政治决心。为了有效防止混乱状况再次发生,北约不仅需要有能力进行远征军事行动,更需要有足够能力与其他伙伴进行密切有效的合作,包括当地政府,其他国际组织像联合国、欧盟,或是非洲联盟以及其他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和非北约成员国。
在北约启动转型24年后的今天,北约即将结束在阿富汗的行动。在这场有史以来历时最长、规模最大的域外军事干预之后,北约疲态尽显,意兴阑珊,但当前乌克兰危机愈演愈烈,欧洲大陆烽烟再起,回归英国的北约峰会将目光再度聚焦到欧洲。一时间,“北约重返欧洲”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