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国际经济环境与国内经济发展: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的学习与思考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1852040
  • 作      者:
    王天龙著
  • 出 版 社 :
    天津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王天龙,男,辽宁桓仁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学士,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硕士、博士,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曾赴德国比勒菲尔德大学(Biele-feld Universitv)经济学院留学。主要从事经济问题研究工作,2009年以来,公开发表文章百余篇,独著、译著、合著作品十余部。
展开
内容介绍
  《国际经济环境与国内经济发展: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的学习与思考》是作者王天龙,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工作后写作的一些内部报告、文章及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的栏目中的经济评论的结集。《国际经济环境与国内经济发展: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的学习与思考》分为五章,第一章为积极参与国际治理,第二章为欧元区经济与欧元,第三章为美国经济与战略动向,第四章为国内经济改革与发展,第五章为智库观察:经济问题短评。
展开
精彩书摘
  《国际经济环境与国内经济发展: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的学习与思考》
  三、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前景
  目前,对如何解决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主要的办法还是对“问题国家”进行救助。比如继向希腊提供120亿欧元救助款之后,欧盟领导人近期决定再向希腊提供1090亿欧元的纾困基金。但长期来看,受制于欧元区内“问题国家”赢弱的经济增长形势,对它们的救助很可能是“救得了初一,救不了十五”。如果意大利再爆发主权债务危机,甚至会出现“太大而无法救”的问题。
  讨论较多的办法,是让部分主权债务高企的欧元区国家退出欧元区,或者是通过软重组或硬重组的方式来让私人投资者参与救助。但无论哪种方式,都隐含着巨大的风险。比如,让希腊等国家退出欧元区,则意味着欧元区的解体,而且这种做法很可能会形成传染效应,对西班牙、葡萄牙等外围国家形成示范,未来将会有更多成员国退出。欧元区的存在符合成员国的长远利益,欧元体系瓦解,无论对德国、法国,还是希腊、爱尔兰、西班牙和葡萄牙来说,都将是一场经济灾难。
  退出欧元区后这些国家的日子也不会好过。一旦退出,只能实施本币贬值的政策,印钞还债,比如希腊。由于希腊的出口仅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1/4左右,企业在欧元区内部的竞争力也比较薄弱。因此,希腊货币贬值短期内不会提升希腊实体经济的竞争力和经济增长水平,无助于解决其主权债务问题。从历史数据看,在加入欧元区之前,希腊曾经有过长期的严重通货膨胀记录,即使在加入欧元区之后的2000至2010年期间,希腊的消费价格涨幅也比欧元区平均水平高出很大一块。目前,希腊已经出现了明显的通胀趋势,如果退出欧元区,实施本币贬值政策,将继续推高希腊国内的通胀水平,最终将引发严重的经济波动和社会动荡。
  就债务重组来说,目前讨论的重组有两种方式,一是采取延长债务期限与降低利息的办法来“软重组”,另一种是以“减记”债务的方式进行“硬重组”。但不管是哪种方式,都将构成违约。
  硬重组对欧洲的银行业影响较大。根据减记希腊债务的设计,约3250亿欧元的希腊债务将减记50%,意味着债权人将承受超过1600亿欧元的损失。这会导致希腊国内外银行、希腊债券持有者及希腊国内养老基金的持有者受到严重损失。欧洲央行持有数百亿希腊债务,而贷款规模更大,因此欧洲央行将需要更多资金,以减轻债务重组带来的冲击。如果欧洲央行支持不力,可能导致许多欧洲商业银行倒闭。在金融市场上,所有问题国家的政府及私人债券都将遭到抛售。据惠誉评级机构发布的信息,美国优质货币市场基金50%的资产投向了欧洲。因此,美国也将受到影响。
  通过让私人投资参与救助的软重组则面临着巨大的道德风险。欧盟领导人在向希腊提供纾困基金的同时,要求希腊债券的私人投资者以债券互换或债券展期的形式提供1/3的资金,原因是希腊处于“独一无二的困境”之中。但其他欧元区“问题国家”最终也很可能宣称和希腊一样,处于“独一无二的困境”之中,要求违约。希腊的经济规模不大,但是引发的信用危机波及的范围甚广,考虑到全球金融市场的紧密联系以及主要发达国家的主权债务形势,欧元区小国的债务违约很可能形成欧洲版的“雷曼兄弟”而席卷全球,引发更大的全球性危机,也基本上断送了欧元的未来。所以,退出和重组都不是好办法。
  ……
展开
目录
《国际经济环境与国内经济发展: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的学习与思考》
第一章 积极参与国际治理
完善二十同集团(G20)国际合作机制的建议
卡恩辞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的五大影响
全球主权债务形势及前景、影响
美欧日三大经济体主权债务风险加大
加快国际信用评级体系改革的步伐
2013年国际经济形势分析与宏观调控建议
中国应对“碳减排”问题的对策建议
加强战略谋划应对人民币升值压力
抓住机遇支持中资企业赴斯里兰卡投资
中国可考虑适时参加TPP谈判
中国应积极参与网络空间安全国际治理
“钓鱼岛争端”如何影响东亚经济合作
我国应加快实施国际话语权战略

第二章 欧元区经济与欧元
中国为什么应该支持欧元区渡过危机
支持欧元区发行“欧洲联合主权债券”
欧洲央行近期不会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需要欧洲联合主权债券
欧洲央行加息影响及其未来政策走向
欧债危机形势还难言雨过天晴
欧债危机继续恶化的影响及对策
西班牙债市动荡或引发欧债危机卷土重来
经济乍暖还寒,债务危机任重道远
中国应避免欧洲分散发债覆辙

第三章 美国经济与战略动向
美国提高债务上限的五大影响
美国很可能会走上债务违约之路
对中美经贸关系的观点和诉求——中方观点
对中美经贸关系的观点和诉求——美方观点
华尔街游行揭示美国经济多重问题
顺势提出、推动中美自贸区谈判
美国新军事战略报告的重点、意图及看法
经贸合作中美双方都要高瞻远瞩
约翰·桑顿:中国对美经济影响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美大选走向
基辛格论中美关系:对抗是种选择,但不是必然选择
中美双向投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如何看待并应对美国“战略东移”

第四章 国内经济改革与发展
中国未来经济改革的优先次序——基于中印经济社会发展的比较与思考
中国经济没有出现“硬着陆”的迹象
应创新思路,采取新举措防控物价过快上涨
高度警惕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五大突出风险
调整关税体系落实进口政策
高度重视进口从国际市场获取有效供给
中国应在较长时期内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增加,宏观调控应灵活稳健
货币政策将侧重于结构微调
对世界与中国经济形势的看法
对做好中国经济工作的政策建议
国企改革:考核指标才是牛鼻子
用降准与存款加息来微调货币政策
联网直报在源头上确保数据真实性
我国CPI与PPI数据蕴含经济风险
谁在误读中国对外直接投资
推进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政策矛盾与结构性新趋势__基于重庆市忠县的
挂职调查与思考
第五章智库观察:经济问题短评
购买欧债可间接助我国保持外需稳定
妥善处理中美经济合作问题共建双赢
走出经济困境需要各国加强合作
中俄能源、经贸合作大有可为
中国目前不需要动用外汇储备干预汇市
未来中美贸易合则两利
美资回流的前因后果
实行浮动汇率制是美国忽悠了全球
国内评级机构应加快改革
人民币升值应坚持渐进稳定可预期
希腊退出欧元区或形成传染效应
存款保险制度有利于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垃圾债形势与经济形势密切相关
货币政策暂不需显著放松可做微调
中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优势仍在
保障房建设有利于推动经济体制改革
应将中美贸易对抗转化为对话
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可微调货币政策
我国已基本具备利率市场化条件
美国没必要纠缠贸易不平衡问题
应加快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
国有企业改革重在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温州金改及个税改革方向
金融对内改革或比对外开放更急迫
要高度重视发展实体经济
深圳金融重要创新点是双向跨境人民币贷款
中日经贸关系未来还应该加强
不要过于忧虑经济增长的速度问题
降关税可缓解通胀压力改善国民福利
稳增长仍需重视投资的重要作用
划部分国有产权入社保基金有充足依据
不能低估国家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决心
中国有条件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改革系大利好
打破金融体系垄断有助利率市场化
银行业运行稳健经济不会“硬着陆”
中概股“出海”上市需练好内功
三大原因致农民工“返乡潮”提前出现
洋奶粉垄断国内奶粉市场“涨你没商量”
奥运奖牌榜折射全球经济版图变化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需做好风险防范
经济减速致民间借贷迅速降温
地方政府出台经济刺激计划是利好
俄罗斯有意借APEc峰会推进战略东移
中国经济企稳态势已确立
应加快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需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亚洲正充当全球经济发展引擎
我国外贸企业应努力转型升级
中国企业在美融资遇冷与政治经济形势有关
我国外贸粗放式发展难以为继
楼市暴涨恐慌很大程度是人为操纵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