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研究生教学用书:产业经济学(第四版)》:
以传统工业发展类似的阶段对比而言,从1977年到1986年的10年期间,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能耗,美国降低了2.37倍,日本降低了2.6倍,而我国却增加了1.1倍。就煤产量和发电量而言,我国为世界第三大能源大国,但能源利用率仅为30%,而工业发达国家则为50%以上。经过30多年的改革,这种情况虽有些改观,但却使能耗及运输等瓶颈问题“荒上加荒”,这主要源于粗放式经营。据联合国的一份统计报告,我国如果合理运用信息手段,可以减少现有交通流量的30%~40%。我国铁路运输编组站信息系统建设经验表明,建成全国的计算机化管理系统后,可提高运力30%左右。据统计,在物质、能源和信息等三大资源的消耗中,我国每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中信息资源的耗费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12。而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引进、消化、吸收新工艺和新技术,采用先进的信息处理和工业控制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物耗、能耗和货物运输量。因此,我国发展经济过程中,诸如基础设施薄弱、能源紧张、设备陈旧落后、科研水平落后、管理水平低及员工素质低等瓶颈问题的有效解决必须依赖于整个产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我国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而面对目前信息设备制造业和社会信启、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的局面,国家必须在宏观上加以积极引导,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产业信息化长远发展纲要和近期发展规划,把2002年的《实施意见》切实落实下来,积极推进整体协调、适当控制和效益为主的发展策略,尽快提高我国整个产业的信息化水平。
(2)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技术改造的核心是技术规范的转换。这通常包括两个部分:其一,传统产业的常规技术改造,其特征是技术进步的连续性拓展;其二,传统产业的技术创新,其特征是技术进步的间断性拓展,即开辟了具有本质差别的新的技术途径。而我国目前相当一部分企业的技术改造是用于扩大原有产品的生产能力,其产品的技术含量和设备的技术水平并没有多大提高,改造仍然是在原有的技术层次上循环运作,并没有体现技术进步的连续性原则,加之技改战线过长、资金分散且挪为他用现象普遍存在,致使技术改造的账越欠越多,产业的技术水平徘徊不前,虽体现了现时的短期“集约经营”,但难以为继。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通过向传统产业的渗透、扩散和融合,将高新技术和新型适用技术注入传统产业,以加速传统产业的高级化进程,促进传统产品的更新换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7年发布的《高技术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指出:“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的重要举措。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加快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改变落后的生产和管理方式,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提升传统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为此,传统产业必须以市场导向为原则,采取“新老技术融合”的改造策略,加速整个产业的技术进步步伐。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