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延安——中国现代革命的符号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527127
  • 作      者:
    王东仓著
  • 出 版 社 :
    人民日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王东仓,历史学博士,延安干部学院副教授。在《光明日报》、《近代史研究》等报刊发表文章多篇,参与国家社科基金“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教育学重点课题、2012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与党的建设研究》等,主持院内重大项目及一般项目多项。
展开
内容介绍
  延安之“圣地”形象,对于中国共产党争取民众支持、在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争取话语权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提到延安,人们总是不约而同地想到“革命圣地”这一称谓。然而,作为中国现代史、中共党史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延安何以“革命圣地”化的问题,却一直是学术界研究比较薄弱甚至可以说是被忽略掉的问题。《人民日报学术文库·延安:中国现代革命的符号》拟从形象学的角度出发,借助传播学的思路和知识考古学的方法,考察延安“革命圣地”形象的建构过程,进而探讨形象与精神、艺术与政治间的关系。
展开
精彩书摘
  《人民日报学术文库·延安:中国现代革命的符号》:
  三、时空范围与核心概念
  (一)时空范围
  从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设立延安州开始,“延安”一名始见于史书。但它真正在历史上大放异彩,成为海内外进步青年和革命人士心中的革命圣地,则要等到中共中央来到陕北、进驻延安以后。中共中央驻延安期间,成功地走出一条“延安道路”并领导人民夺取全国胜利,为建立新中国积累了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的经验,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浓重的一笔。因此,中共中央在延安的这一时段被学界称为“延安时期”。关于延安时期的起止时间,目前最少有三种说法。第一种是狭义的延安时期:从1937年1月13日中央进驻延安城到1947年3月18日中央和毛主席撤离延安,总计10年时间。第二种是广义的延安时期,通常从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算起,到1948年3月21日中共中央和毛主席东渡黄河离开陕北为止,总计13年时间。还有一部分学者为了保证毛泽东思想理论发展及实践在研究中的完整性,主张延安时期应该是1935年1月遵义会议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样一个时段,本文称其为超广义上的延安时期。
  ……
展开
目录
导论
一、研究缘起与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三、时空范围与核心概念
四、理论与方法
五、难点与创新
六、思路与内容

第一章 内联外合:延安“革命圣地”形象的建构体系
第一节 体系的构成
一、内部体系
二、外部体系
第二节 体系的运行
一、统一领导,分工协作
二、具体策划,各展所长
第三节 体系的特点
一、隐形的体系
二、领导权高度统一
三、极其广泛的参与面
四、内联外合

第二章 综合传媒:“革命圣地”形象之载体
第一节 宣传媒介
一、印刷媒介
二、电子媒介
三、其他媒介
第二节 艺术形式
一、民族特色
二、大众化
第三节 艺术风格

第三章 从神秘到神圣:延安之“革命圣地”形象
第一节 揭秘延安
一、从白色“围城”到“红色堡垒”
二、民族解放的熔炉,中国青年的圣地
三、民主的模范,中国的希望
第二节 展示延安
一、集中展示
二、日常展示
第三节 “革命圣地”的由来
一、概念辨析
二、延安何以成“圣地”?
三、从“天堂”到“圣地”:革命圣地的由来

第四章 太阳与救星:“圣地”延安的“毛圣人”
第一节 “苏维埃巨头”
第二节 抗日领袖
第三节 太阳与救星
第四节 革命领袖
第五节 民主斗士

第五章 歪曲与偏见:延安的负面形象
第一节 歪曲与偏见
一、载体与形式
二、负面形象
第二节 制作群体分析
一、立场与目的
二、“创作”情形

第六章 天下人心归延安:“革命圣地”形象的受众与反应
第一节 边区与各根据地受众
第二节 国统区受众
第三节 海外受众
一、海外官方受众
二、海外民间受众
第四节 天下人心归延安:受众反应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