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趣味物理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2758316
  • 作      者:
    (苏)别莱利曼著
  • 出 版 社 :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如果你喜欢物理,一定要读别莱利曼编写的这本《世界科普巨匠经典译丛:趣味物理学》,因为它让你知道,物理无处不在,生活中还有那么多自己不知道的物理知识啊;如果你不喜欢物理,也一定要读别莱利曼编写的这本《世界科普巨匠经典译丛:趣味物理学》,因为它让你知道,原来物理学这么有趣,这么通俗啊!
展开
作者简介
  别莱利曼(1882-1942),诞生于俄国格罗德省别洛斯托克市。他17岁开始在报刊上发表作品,1909年大学毕业以后就全力从事教学与科学写作。1913~1916年完成《趣味物理学》,这为他后来完成一系列趣味科学读物奠定了基础。1919~1923年,他创办了原苏联第一份科普杂志《在大自然的实验室里》并任主编。1925~1932年,担任时代出版社理事,组织出版大量趣味科普图书。1935年,他创办和主持列宁格勒“趣味科学之家”,开展广泛的少年科学活动。在反法西斯侵略的卫国战争中,还为原苏联军人举办军事科普讲座,这也是他几十年科普生涯的最后奉献。在德国法两斯侵略军围困列宁格勒期间,这位对世界科普事业作出非凡贡献的趣味科学大师,不幸于1942年3月16日饿死。  
展开
内容介绍
  莱利曼编写的这本《世界科普巨匠经典译丛:趣味物理学》介绍了物理学的一些基本知识,如速度、运动、力、永动机、液体和气体的性质、热现象、光的反射和折射、声学常识等。《世界科普巨匠经典译丛:趣味物理学》避开枯燥式的说教,利用一些趣味故事、难题或者奇怪现象引导读者思考,让他们对所学的物理学知识有一个全新的、更深入的理解,做得活学活用,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世界科普巨匠经典译丛:趣味物理学》是一本集趣味性、科学性、实用性于一身的科普读物,能激发读者深入探索与学习的兴趣,巩固所学的知识,是学习物理学的最佳入门书。
展开
精彩书摘
  自从发明家在公开场合展示了这台永动机之后,从那一刻起,有关这台“奇迹的发明”的机器传遍了德国的每一个角落。而奥尔费列斯也因此获得强有力的支持,波兰国王对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而黑森一卡塞尔州的伯爵为了支持他顺利地从事研究工作,还特地将自己的城堡赐予给这位发明家。
  在获得大力支持的情况下,1717年12月12日,一台与实验室混合在一起的大型永动机问世了。从一开始,这间装有永动机的房间就被锁了起来,唯一进出的大门还有两名士兵看守。一连14天,大门没有被打开过,也就是说没有人进入这间装有神秘机器的房间。在12月26日这天,禁令被解除,伯爵才带着侍卫打开大门进入房间。他们惊奇地发现,那台机器还不紧不慢地以原有的速度在转动……他们还发现,即使用东西阻止它运转,只要阻止物一移去,它又会恢复转动。就在伯爵和侍卫参观完后,出来时,伯爵命令重新锁住大门。这回大门锁了近在40天,直到1718年2月4日,禁令才解除。考察这台机器的监察委员们进去观察机器时,发现轮子还在转动。
  不用说,伯爵对考察结果相当满意。随后,第三次考察也顺利完成了,在房间大门被锁了两个多月后,也就是禁令期过后,打开大门时,人们发现轮子依然如当初一样的速度在转动!
  这台机器让伯爵喜不自胜,他特地赐予发明家奥尔费列斯发明永动机的官方证明。证明的全文如下:永动机转速每分钟50圈,能将1.6千克的物体提高到1.5米处,同时能拉动锻造风箱和带动锻造机床工作。凭着这张官方证明,奥尔费列斯可以周游欧洲各地。如果他同意把这台机器卖给彼得一世的话,他获得的收入可能远超100000卢布。
  这台神奇的永动机发明出来后,便以令人吃惊的速度传遍整个德国,继而欧洲各国,当然不久就传到了沙皇彼得一世的耳中。这位极其贪念奇珍异宝的沙皇立即对它表达了空前的兴趣。
  早在1715年,彼得一世到欧洲各国访问时,就对奥尔费列斯教授当时发明的“永动的轮子”就极感兴趣。他还特地派外交大臣奥斯捷尔去调查、考证这项发明,随后发出立即购买这台永动机的指示,尽管他一直没曾看到这台机器的庐山真面目。彼得还特地向奥尔费列斯发出邀请,请这位天才的发明家到俄国效力,据说还派遣哲学家赫里斯基·沃尔夫(俄国著名科学家罗蒙诺索夫的老师)询问他的意见呢。
  因为这项“天才”的发明,这位“著名”的发明家在当时获得了人们极高的赞誉和得天独厚的恩宠。许多诗人不吝赞美之词,纷纷为他撰写赞歌以纪念这“伟大的轮子”。不过,当时已有人怀疑这个精巧的骗局,并纷纷发表自己的不满。一些勇敢者公开站了出来,指责奥尔费列斯的欺骗行为,甚至还有人悬赏1000马克寻找证人揭穿它。我们在当时关于对这一骗局的抨击文章中发现了这样一张图,即图4-12。看了这张图后,我们就会恍然大悟,原来所谓的永动机竟然有人一直在机器背后拉动绳子,以维持它的运行。按照揭露者说法:这根不起眼的绳子极其巧妙绕在轮轴上,它的位置很隐蔽,如果观察者不细分析这套机器的结构就很难发现,而绳子后面当然有人在拉动。
  这个精巧的骗局最终还是被人揭穿了。然而事情却很偶然。这位教授曾把这台机器的秘密告诉过他的妻子,不幸的是,他与妻子发生了一次很大的争吵,一气之下,这位妻子抖出了这个秘密。如果不是因为这件不幸的事发生,也许奥尔费列斯的骗局还会欺骗世人多年,还要让人们不断地争论这个所谓的“奇迹”。这台所谓的永动机之所以能转动,就是因为有人一直在拉动那根极其隐蔽绳子,而拉绳子者正是发明家的弟弟和仆人,揭露者说。
  骗局被揭穿后,“天才”发明家遭到了人们的唾弃,尽管一直到死,他都坚称是他的妻子和仆人因为报复他才故意这么做的。但任凭他如何辩解,人们对他已不再信任、不再尊敬。事后,他还一再地向彼得一世的使臣舒马赫解释人们对他侮蔑和报复,并说“世界上到处是那些顽固不化、始终坚信不可能的恶人”。但这一切,如今已是徒劳了。
  有趣的是,在彼得一世的时期,还有一台比较著名的永动机。它的发明者叫格特涅尔。对于这一杰作,舒马赫曾如实记录它动行的情形:“在德累斯顿,我有幸见到格特涅尔先生的杰作'Perpetuummobile'的设计草图。整个机器像一个巨大的磨刀石,内面装满了沙子。它能不断地前后移动,不过移动的幅度很小,发明家再三解释说,它的运动幅度不能太大。”不用多说,这台永动机没法达到“永动”的目的,它充其量不过是一个构思精妙的隐藏某种机关的机械装置而已。舒马赫曾在给彼得一世的信中特阐明了对这类机器的看法,“不管这些机器被鼓吹得如何神奇、如何惟妙惟肖,在英国和法国的学者眼里,它们不值一顾,因为他们知道这些东西违背了最基本的数学规律。”舒马赫的见解是多么正确啊!
  ……
展开
目录
第1章 速度和运动
1.1 我们的行动到底能有多快?
1.2 与时间赛跑
1.3 千分之一秒
1.4 时间放大镜
1.5 地球上的我们什么时候转得更快:是白昼还是夜晚?
1.6 车轮之谜
1.7 车轮上哪部分移动最慢
1.8 不是开玩笑的问题
1.9 帆船从何方驶来?
第2章 重力和重量·杠杆·压力
2.1 请站起来!
2.2 步行和奔跑
2.3 如何从行驶的车上跳下来更稳,向前还是向后?
2.4 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
2.5 西瓜炮弹
2.6 台秤上的秘密
2.7 物体在什么地方比较重?
2.8 下落物体的重量
2.9 《炮弹车厢旅月记》
2.10 儒勒·凡尔纳的月球之旅
2.11 用不正确的天平测量出正确的重量
2.12 肌肉的力量
2.13 尖锐物体的秘密
2.14 跟巨鲸相似
第3章 介质的阻力
3.1 子弹和空气
3.2 超远程大炮
3.3 风筝为什么会飞起?
3.4 动物滑翔机
3.5 植物的没有动力的飞行
3.6 迟缓跳伞
3.7 飞旋标
2.9 《炮弹车厢旅月记》
2.10 儒勒·凡尔纳的月球之旅
2.11 用不正确的天平测量出正确的重量
2.12 肌肉的力量
2.13 尖锐物体的秘密
2.14 跟巨鲸相似
第3章 介质的阻力
3.1 子弹和空气
3.2 超远程大炮
3.3 风筝为什么会飞起?
3.4 动物滑翔机
3.5 植物的没有动力的飞行
3.6 迟缓跳伞
3.7 飞旋标
5.10 筛子盛水
5.11 浮沫选矿法
5.12 凭空臆想的“永动机”
5.13 肥皂泡
5.14 最细最薄的东西
5.15 水中拿物而不湿手的秘密
5.16 怎样才能喝到水?
5.17 改良漏斗
5.18 一吨木头和一吨铁,哪个更重?
5.19 失去重量的人
5.20 “永动”的时钟
第6章 热的现象
6.1 十月铁路全长是多少
6.2 天气窃贼
6.3 艾菲尔铁塔有多高?
6.4 茶杯和水表管
6.5 为什么洗完澡后穿不进靴子
6.6 神仙显灵
6.7 自主发动的时钟
6.8 奇怪的香烟
6.9 拒绝融化的水
6.10 冰上还是冰下?
6.11 密闭的房间里的风
6.12 随手转动的纸片
6.13 皮袄能增温吗?
6.14 地面下的季节
6.15 纸锅煮蛋
6.16 为什么冰是滑的?
6.17 冰凌问题
第7章 光线
7.1 捕捉影子
7.2 鸡蛋里的鸡雏
7.3 滑稽照片
7.4 日出趣题
第8章 光的反射和折射
8.1 隔着墙壁看东西
8.2 “被砍掉的头”
8.3 放在前面还是后面
8.4 镜子的特性
8.5 镜中人到底是谁
8.6 对着镜子写字画图
8.7 捷径
8.8 乌鸦的飞行路线
8.9 万花筒
8.10 迷宫和幻宫
8.11 光的折射?
8.12 什么时候走曲线比走直线更快?
8.13 新鲁滨逊
8.14 冰透镜取火
8.15 请太阳光来帮忙
8.16 海市蜃楼的趣闻
8.17 “绿光”
第9章 一只眼睛和两只眼睛的视觉
9.1 照相机发明之前
9.2 应该怎样看照片
9.3 看照片的艺术
9.4 该把照片放多远
9.5 放大镜带来的惊喜
9.6 放大后的照片
9.7 电影院里的好座位
9.8 怎样看画报
9.9 什么是立体镜?
9.10 天然立体镜
9.11 用一只眼睛和两只眼睛看
9.12 鉴别真假票据的简单方法
9.13 巨视眼
9.14 立体镜里的星空
9.15 用三只眼睛看
9.16 什么是光辉
9.17 急速时的视觉
9.18 奇怪的颜色眼镜
9.19 “奇特的影子”
9.20 颜色的意外变化
9.21 书有多高
9.22 时钟的大小
9.23 光渗现象
9.24 最黑的字母
9.25 活动像片
9.26 别种错觉
9.27 近视眼如何看东西
第10章 声音和听觉
10.1 寻找回声?
10.2 声音测量尺
10.3 声音的镜子
10.4 剧院大厅里的声音
10.5 海底的回声
10.6 昆虫的嗡嗡声
10.7 听觉幻象
10.8 蟋蟀在哪里
10.9 声音怪事
10.10 “腹语”奇闻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