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毛泽东传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56110391
  • 作      者:
    (美)瑞贝尔·卡尔著
  • 出 版 社 :
    湖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毛泽东如何走上革命道路?如何发现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并探索和成功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如何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的性胜利?他在新中国成立后头三十年社会主义建设中带领全党伞困人民取得了哪些成就?他因何偏离了实事求是这一党的基本思想路线,终导致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及由此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毛泽东传》将站在21世纪新的时代起点上,在对历史的回溯与对未来的展望中,以国际化视野阐述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国家建设,以及世界民族解放事业与社会主义运动所做的重大贡献,深刻揭示“毛泽东和毛泽东主义”构成了“中国乃至全球社会主义历史的核心,也是上个世纪社会改革以及现代化历史的核心”的崇高历史地位。
展开
精彩书摘
  《毛泽东传》:
  自由贸易,鸦片,茶叶和白银毛泽东出生时,中国正处于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统治之下。17世纪,满族人从他们的大本营满洲(今中国东北地区)出发,横扫整个中国,打败了汉人建立的王朝——明朝,建立了清朝。19世纪初,一度十分强大的清朝开始走向长期的衰弱和腐朽。而这一切都是因为遭遇了以英国为首的外国列强的反复侵略,意图迫使清朝政府接受其一再反对的自由贸易协定。
  中国的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所遭遇的破坏,始于19世纪中叶的一场战争,它就是著名的鸦片战争。起初,这些冲突主要发生在中、英两国之间。早在18世纪,中、英两国之间的商业贸易就已经非常兴盛和繁荣。到了19世纪初,英国对中国茶叶的需求量逐年增加,与此同时,中国从英国人那里却找不到自己需求的任何大宗商品,显然,两国之间的贸易无法在一种平衡或互为抵消的状态下维持。加上当时正值南美洲人民反殖民热情高涨,旨在推翻西班牙殖民统治的独立战争爆发,使得南美洲大量的银矿关闭,继而引发了具有全球范围影响的白银危机。在这种情况下,英国人迫切需要找到为其国内日渐风靡的饮茶习惯埋单的替代品。他们的目光最终锁定在鸦片上。因为鸦片不仅极易种植,而且吸食后极易上瘾。他们在与中国毗邻的英属印度殖民地开始广泛种植这种毒品,然后由英国商人将其大量销往中国,以换回因茶叶贸易所导致的英中贸易逆差而流入中国的白银。鸦片犹如火势一般,迅速在中国境内蔓延,在社会上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性影响。有鉴于此,道光皇帝颁布禁令,强行禁止两国问的鸦片贸易往来。英国人认为自己的鸦片贸易特权受到了限制,于是维多利亚女王十分震怒,声称要对中国发动战争,以维护大英帝国实行自由贸易的权利。
  面对强大的英国海军的来袭,清朝军队几乎毫无招架之力,他们在沿海设置的要塞在英国军队的炮火下被严重摧毁。而在这之前,清朝军队还从未与装备现代军械武装的英国军队遭遇过,随之而来的失败自然可以想见,并且这种失败在此后仍然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1842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这份条约完全依照英国的利益和立场拟定。
  其中“治外法权”是清朝政府当时被迫作出的一项关键性的让步。根据这项法令条款,凡是在中国领土上居留、通商的英国公民,他们在中国境内的所有活动都不受中国法律的约束,而只需遵守英国本土的法律。另外,中、英两国之间的贸易实行开放,清政府不再对此进行和既往所实施的政策一样的限制或干扰。
  同时,广州、福州、宁波、厦门等中国沿海港121城市被辟为通商口岸,向外国人开放。香港也被迫割让给英国,成为英国人在中国沿海居留、活动的据点。在随后的数十年里,伴随着英国殖民势力在印度和东南亚地区的加强,鸦片种植量急剧增加,输入中国的鸦片也随之成倍增长。
  在《南京条约》中,片面最惠国待遇的条款是其中最具破坏性的一项法律条文。按照这一条款的规定,清政府给予其他国家的任何商业或其他方面的权利,英国根据“均沾”原则也同时可以获得。两年后,法国和美国又威逼清政府签订了一些新的不平等条约,紧接着,葡萄牙、意大利、俄国以及其他一些欧洲国家,也采取类似的手段与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这些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人所谓的“百年之辱”的开始,直到1949年毛泽东及其所领导的中国共产党通过努力建立了强大的主权国家,这一近百年的耻辱才被彻底清洗。
  ……
展开
目录
中文版序
英文版原序
第一章 少年毛泽东时期的中国
第二章 从自由主义者到共产主义者(1912—1921年)
第三章 从城市走向农村(1921—1927年)
第四章 建立革命根据地,从井冈山到陕北(1927—1935年)
第五章 延安,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1935—1949年)
第六章 新中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1949—1956年)
第七章 “大跃进”和国民经济恢复(1957—1965年)
第八章 “文化大革命”,政治挂帅(1966—1969年)
第九章 “文化大革命”,结局和毛泽东去世(1969—1976年)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