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政治传播简明原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5709333
  • 作      者:
    荆学民著
  • 出 版 社 :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荆学民,男,1959年生,毕业于南开大学哲学系。哲学博士。中国传媒大学政治传播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优秀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政治传播理论与策略体系研究》首席专家。 近年来先后主持并完成多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社科研究专项、北京市社科研究规划项目、中广协社科研究项目。先后在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等出版学术著作多部;2008年转型致力于政治传播的研究,主编“中国政治传播研究丛书”、《当代中国政治传播研究巡检》,出版专著《政治传播活动论》。 在《中国社会科学》、《求是》、《哲学研究》、《光明日报》、《文艺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现代传播》、《江海学刊》、《天津社会科学》等权威刊物共发表学术论文140多篇。
展开
内容介绍
  《政治传播简明原理》主要从政治传播活动的基本结构、政治传播主体、政治传播内容、政治传播中介、政治传播客体、政治传播效应、政治传播形态几方面来研究探讨人类信仰的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和规律。对人类社会各种信仰领域和信仰现象以及人们对信仰的认识、思考、总结、概括进行科学的抽象、一般性的研究。本成果是国内学术界对于信仰理论研究的重大突破,既有重大的“学科”建设拓新拓展意义,又有理论观点的学术创新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一、传播所生成之社会以政治为轴心
  以上我们浓墨梳理近乎于政治学常识的关于政治的认识,旨在说明,从历史的“历时态”看政治的生成过程,可以归纳为政治的国家化、经济化、社会化过程。这种过程既是一种时间意义上的历时展开过程,又是空间意义上的横向扩展过程。这种过程正是政治从无到有、从己到人、从私到公、从内到外、从一到多的通过“传播”这一根基性路径的生成过程。在这个意义上,传播在被理解为“人类社会的特质”的基础上,与政治的本质取得同一性。可以通俗地表述为:没有不通过传播而形成的政治,正像不存在没有被统治者的统治者一样,即所谓的“政治即传播”。
  这种看法的视角与深度,可能不同于现在人们对政治传播的理解与解释,尤其是传播学学者对于政治传播本质的看法。我们没有具体展示所谓政治传播的历史形成过程,比如,在中国历史上,尧、舜、禹及上古时期《尚书》、《左传》等所记载的“口传”政治,先秦诸子百家的“说服”政治,秦汉时期的“书刊”政治,唐宋时期的“进奏”政治,元明清时期的“特务”政治;在西方历史上,古希腊罗马乃至中世纪的辩论修辞政治,近代资本主义时期英法德的报业新闻政治,美国的宣导性政治,以及传播学创建后在传播技术与新媒体引擎下的说服政治、修辞政治、沟通政治等。
  在我们看来,展示这样具体的对政治的传播过程,在理论上并不能揭示传播的政治本质和属性,而只能展示政治是怎样运用传播来实现自己的。毫无疑问,展示政治是如何运用传播手段,还是在政治范畴中讨论政治,无法说明我们上述的政治在“国家化、经济化、社会化”的过程中逐步生成自己的规定性这一理论见解。所以,这种理路,看来看去,还是一种传播学,而不是政治传播理论。
  二、社会中政治始终统摄着传播
  传播是一种交流,交流是一种过程,是一种信息流动的过程。在这里,实际上“信息”是传播的核心,比“流动的过程”更为重要。至少说二者同等重要。但传播学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预设了这种信息,即把这种信息当作一种既定的东西,认为传播的变化就是传播过程的发展,认为传播学就是研究这种过程之规律的学问。
  毫无疑问,传播的“过程”本身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确实越来越复杂,但是,传播学的研究者们把这种过程“研究”得更加复杂。打开现在任何一本传播学,浓墨描写的是过程,诸如线性的、非线性的、单向的、双向的、立体的、直接的、反馈的、系统的;还有所谓拉斯韦尔模式、神农一韦弗数学模式、奥斯古德模式、韦斯特利一麦克莱思模式、德弗勒反馈模式、赖利夫妇模式、马莱茨克模式、鲍尔一罗克希依赖模式等等,纷繁复杂,眼花缭乱!说实在的,不仅仅是非传播学研究者们很难理解和消化,即使是有些研究传播的学者自己也未必能完全理解和消化。
  为了使问题回归简单朴素,我们也就不古今中外地往前追索了,就让我们回到“传播学之父”施拉姆当年对传播的认识和研究上来。如前所述,施拉姆确认传播的“人类社会特质”的基本思想后,认为传播是一种信息流动的过程,他虽然之后对“传播关系”、“传播行为”、“传播契约”、“传播过程”等展开不断深入的研究,但是,这种研究,与他对“信息”的认知是同一的。就是说,传播过程的展开与被传播之“信息”的生成扩展相互依托,是同一个过程。这一点,被后来的传播学研究者忽略了,注意力都放在了对传播过程的研究上。这就是我们现在看传播学,只看到传播形式而看不到传播内容的原因。
  事实上,施拉姆当年创建“传播学”时,首先研究了传播的内容——“信息”。在他的《传播学概论》里,专门有一节谈“信息的性质”。他指出“信息是传播的材料”,那么,“信息究竟指什么呢”?他借用香农和韦纳的思想,认为“凡是在一种情况下能减少不确定性的任何事物都叫做信息”。问题的重要性在于,施拉姆接着所讲的大量的通过信息流动“减少不确定性”而形成“确定性”的过程,正是信息的“社会性内涵”的生成与展示过程。换句话说,我们是要通过人的社会性本质的生成与展示过程,才能知悉“传播”究竟在传什么!这也是“传播”必须由哲学、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等诸多学科来说明的原因。
  ……
展开
目录
《政治传播简明原理》
第一章  政治传播活动的基本结构
第一节  从三个维度认识政治
第二节  从社会的深度理解传播
第三节  从政治与传播视界融合理解政治传播
第四节  区别几种涉及政治传播的学科
第五节  把政治传播作为一种活动来研究

第二章  政治传播主体
第一节  人是政治传播活动中的主体
第二节  政治传播主体形态
第三节  政治传播活动中的主体意识
第四节  国家与政府作为政治传播主体
第五节  政党作为政治传播主体
第六节  社会共同体作为政治传播主体
第七节  个人作为政治传播主体

第三章  政治传播内容
第一节  解读政治信息
第二节  作为一种政治信息的意识形态
第三节  作为政治信息的政治价值
第四节  作为政治信息的政治文明

第四章  政治传播中介
第一节  中介、媒介、媒体
第二节  作为基础性中介的政治组织
第三节  作为核心性中介的大众媒介l
第四节  作为外表性中介的政治话语

第五章  政治传播客体
第一节  客体、对象、受众
第二节  政治传播客体的内与外
第三节  作为客体的精英与群氓
第四节  作为客体的臣民、市民与公民

第六章  政治传播效应
第一节  对传播学效果论研究的检讨
第二节  政治传播效应(一):推进政治民主
第三节  政治传播效应(二):形成公共舆论
第四节  政治传播效应(三):构建政治合法性

第七章  政治传播形态
第一节  政治宣传
第二节  政治沟通
第三节  政治营销
第四节  三大形态的逻辑关系和理论比较
第五节  三大形态的实践过程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