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克木】
2 读《吊比干文》
5 读《声无哀乐论》
8 历史的断层
11 “只千古而无对”
14 “不绝如缕”矣!“不以为然”乎?
17 读《清鉴》
20 文才史学的偏锋中锋
23 武人的文才史学
26 谈《西伯戡黎》
28 诗境
30 齐鲁之别与传统思想
32 兵马俑作战
35 “古文新选”随想
38 教育寻踪
42 文化百川汇大都
45 尊古卮言
47 焦尾琴
50 什么是“弧三角”
53 呼唤《水经注》
【季羡林】
58 要尊重敦煌卷子,但且莫迷信
60 为考证辩诬
63 再谈考证
65 文学批评无用论
67 关于中国弥勒信仰的几点感想
69 读日本弘法大师《文镜秘府论》有感
71 从中国文化特点谈王国维之死
74 漫谈古书今译
76 历史研究断想
79 中国古史应当重写
81 漫谈文学作品的阶级性、时代性和民族性
83 中国的历史会越来越长
【任继愈】
88 文化发展的势差规律
92 女皇的苦闷
95 中国古代宰相的职能
100 中国古代的宦官与君主专制
103 前车之鉴与前鉴之蔽
106 曹参、班超离任时对继任者的嘱托
108 “伪书”并不全伪
110 文化遗产的寿命
115 从程门立雪看儒教
118 朱熹的宗教感情
121 哲学的永恒主题——究天人之际
125 从孔门说诗看孔子教学
128 从“书同文”到“语同音”
131 《老子》难读
135 新“战国”新“七雄”
139 中国农民的革命性与局限性
143 历史长河中的“乱世”
【张岱年】
148 六经注我、我注六经
151 “百家争鸣”与“定于一尊”
154 “愚民”和“明民”
156 说“杨墨”
158 读经与读子
161 评“内圣外王”
164 漫谈正名
167 谈士节
169 评“三不足”
172 饮食之道
174 辨程门立雪
176 庄惠濠梁之辩
178 疑古与信古
180 学派的消长
182 “以理杀人”与“以理抗势”
184 儒道之间
186 说“时”
188 从《孟》《庄》看学派论争
190 思想史上的曲折
192 天爵与良贵
195 王阳明的拔本塞源论
197 孟庄韩对比
199 中国文化的要义不是三纲六纪
201 同归殊途与同途殊归
【金开诚】
204 试论“淡化”
207 漫谈词语错用
211 含蓄与朦胧
215 臆谈鲧禹治水的堵与导
219 重读荀子《劝学》有感
222 技·道·功
225 漫话清高
229 诗与文化随想
232 漫话高雅与通俗
236 试析古代士人的“怀才不遇”
240 天时·地利·人和
244 文学创作与心理平衡
248 识人与用人
【钟敬文】
254 诗歌的功用
259 屈原与民俗文化
263 略谈文风
265 谈学风
268 文史断想
271 文史断想(续篇)
【唐? 弢】
276 大家严肃一点如何
279 我来讲个故事
【林 辰】
284 关于《何典》作者的一点资料
【黎 澍】
290 《游仙窟》的归来与传布
294 彻底之底
297 禁止史籍外流
【郑昌淦】
300 江山论
304 说儒
310 甲午百年祭
317 孟子与功利主义
【周有光】
324 古书今译
327 从科技术语想到佛学术语
331 读孟一疑
333 华夏文化的历史发展
335 双语言时代
345 华夏文化的光环和阴影
350 话说天国
358 文化的创新规律
364 文化的衰减规律
369 文化的流动规律
374 九十而学儒
【袁行霈】
382 唐朝诗坛上的一段嘉话
384 学问的气象
386 雅俗之间
388 读《人物志》琐记
390 广师说
392 学术的风气与学者的风范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