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政治学·人类学的对话与融合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52010046
  • 作      者:
    陶庆主编
  • 出 版 社 :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政治学·人类学的对话与融合》的问世恰逢其时。
  一个学科的命运总是与时代的特点相联系,政治学科学化的历史与现实更迫切地呼唤“田野研究”。
  田野研究方法进入中国政治学研究领域后,大大提升了政治学研究的科学性。政治学要真正成为一门科学,也有待于实证研究的更好运用。就我本人而言,如果要说我是政治学出身的话,更确切地说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出身。当时国内的政治学经典著作就是马列经典,没有像现在那么多的政治学著作可阅读。阅读马列经典著作的学术训练,可以说,奠定了我以后独立思考并从事政治学研究特别是中国政治研究的学术基础。中国的政治学研究不能只是简单借用在西方经验基础上生成的理论来阐释中国政治,而应该从中国政治实践出发,在富有创造性的实践经验中寻找理论的源泉。

展开
作者简介
  陶庆,男,1965年生,博后,上海师范大学发政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政治人类学、公共管理与社会治理、国家与社会关系,中外政治制度。
  主要科研项目:个人独立主持纵向科研项目6项。如,1.2011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良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民间结社治理创新与中国政治发展”(批准号:NCET-11-0621)。2.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政治人类学视野下的政治体制改革研究”(批准号:11JJD810018)。主要科研论著:先后独著发表著述近50篇(部)。如,《福街的现代“商人部落”:走出转型期社会重建的合法化危机》《政治嵌入与政治安排》等。论文类:《从政治安排到、政治嵌入到‘政治妥协’的转型》(《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2期。) 《政治文明中的人民主权与国家主权”》(《人文杂志》,2006年第6 期)。
展开
内容介绍
  《政治人类学论丛》每期主要内容分为三个组成部分,其内容结构如下:
  一是对于目前欧美学术界有关政治人类学学科研究与学术研究等全新成果的译介工作。在此基础上,逐步建设成为“他山之石”专栏。二是收录国内学术界有关政治人类学学科研究与学术研究等专业作品。在此基础上,逐步建设成为“华夏之声”专栏。三是采集本校法政学院有关政治人类学学科研究与学术研究等学术作品。在此基础上,逐步建设成为“天籁之音”专栏。
  本册主要于目前欧美学术界有关政治人类学学科研究与学术研究等全新成果。

展开
精彩书摘
  引子:民主的政治文化与文化人类学
  我在20世纪80年代从研究民间文学、民俗学开始我的学术生涯,后来90年代转向文化人类学的教学与研究,一直都是做草根社会与文化的观察、描述,尤其是追踪民间社会在过去三十多年对日常生活传统的复兴与合法化努力。这样跟着时代走,很自然地跟着民间组织走,就走到了公民社会;跟着民间文化走,就走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公民社会意味着平民百姓的自愿结论能够被承认,非物质文化遗产意味着他们自己的传统文化能够被承认。这可是中国近代以来的国家建设在我自己看来,如果不事先说这个人是我的话,我就不知道这个老师是做什么的:他一会儿人类学,一会儿公民社会,一会儿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会儿民俗学。这个“他”就是我自己本人,也是我从文化人类学的“政治学”关怀来定位自己的研究主线,这就是关于民主的实现方式的政治文化。
  其实,我直到博士念完都是在中文系,中文系是一个想得很空灵、说得很逍遥的专业。然后,到北大社会学博士后流动站,又开始作一些很实际的调查,和普通老百姓打交道,关注他们的日常生活。因为念中文系的,接受的都是精英意识:念庄子、唐诗宋词,总的来说比较超脱,比较精英主义。民俗学的训练也有,但都是书本阅读,都是从书本上去看老百姓的生活的表现形式。等到自己真正走到社会中去看,受到的冲击还是挺大的。中国要有那种现代民主的话,我感觉是一个很难的事。因为精英跟老百姓平等,就是说你的价值观我是承认的,换过来我的价值观你是尊重的,这样的关系不具备,社会就不可能有大家心悦诚服的、一人一票的民主。
  那你说大家怎么可能在各方面(像投票,公职的选任),在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均值与平权呢?这总是被认为不现实的。各种各样的这些现象,归根结底是在文化上让大家有一个优劣(先进与落后的关系)观念。“社会”本来所指涉的就是有差中国人类学的“政治学”关怀别的领域,正是因为如此,共同体要在文化上建立一个大家可以相互尊敬,让人感觉大家都是一样的人的共识:大家的权利、义务是平等的,大家都是有道德、可以被信任、值得尊敬的同类。一个现代社会在基本价值上要有一个平台,我们相互之间都承认的平台,但我们中国不具有这样的文化状态。这也就是说,中国很多不尊重人,尤其是不尊重普通人的现象是很常见的,比如,总是有人说中国老百姓很愚昧。说他愚昧,一个原因是他的宗教信仰或日常生活中的仪式表现是精英看不起的。说他落后,他被定位在历史的过去,就是说他的思想是过去的,在价值和文化上,他与拥有先进文化的人不生活在同一个时代。这些在文化上不尊重人的问题在现有的框架里是解决不了的,在今天的中国,你要为中国的迷信和民间信仰辩护,说这个东西是对的,这个东西是合理的、是好的,没有一个人会接受这种辩护,当然也就没有一个人能站出来这样说话。近代以来,政治精英和思想精英做的最基本的工作就是把一些东西归类在迷信的范畴里面,让老百姓在思想上不得超度、不得超生。所以在中国要真正解决这些问题,你必须换一种语言说话。那么换一种语言的话,这个语言从哪里来?如何建立起来?这样就回到根子上。这个话语的建立,就是文化人类学所倡导的从民间的草根的田野的路径来建立知识生产体系的这样一个格局,反映在学科方面,它就是一个人类学学科对于政治学学科的文化关怀。这是一个可能的路子,但仍然不是一个容易的路子,这需要很多的时间,需要大家做很多事情。这些年来,我在合法律性与合法性、国家意识与公民情怀、国家治理与民间自治、文化的国家道统与草根地气等几个方面做了一些这样的尝试,其目的就在于从文化人类学的本位出发,来探讨中国民主的实现方式的可能性与可行性。
  ……
展开
目录
中国政治学离不开“田野研究”(代序)/ 徐 勇1
前言1
1 中国人类学的“政治学”关怀/ 高丙中1
2 我给政治人类学画像/ 何国强44
3 政治人类学今昔/ 范 可82
4 政治人类学浅论/ 和少英107
5 西方政治人类学学科发展史回顾/ 董建辉118
6 当代中国政治人类学的学科历程/ 暨爱民 彭永庆153
7 学科史视野中的政治人类学研究:现状与展望/ 汤夺先 李 静176
8 重返与重塑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陶 庆209
9 民族政治学:全球化时代的民族与国家/ 周 平234
摘要(英文) 259
后记299
征稿与撰稿体例301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