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道角逐:世界经典战争骗局》:
英国在许多年内虽然已经成功地截获和破译了德国的军事、外交和商业电报,但是,希特勒是深知严守秘密的重要性的,1934年,德国政府开始更换密码系统。
英国情报局长期以来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调查,以确定这一新系统的性质。有一天,孟席斯似乎获得了英国情报局寻找的情报。
当英国情报局驻柏林情报员获悉德国陆军正在试验一种叫作“哑谜”的密码机时,寻找就开始了。他把这一情报报告给英国情报局局长休·辛克莱海军上将。辛克莱当即交给孟席斯这项任务,要他弄清楚这个机器是怎么回事。
孟席斯的部下发现,“哑谜”是一名叫胡戈·科赫的荷兰人发明并取得了专利权。科赫开设一家公司制造和销售他的发明。可是,他未能制造出一部机器,于是不得不把专利权转让给一个住在柏林的德国工程师和发明家奥特·施比乌斯。施比乌斯果然按照科赫的方案造出了一部机器,他仿效爱德华。埃尔加爵士的《谜语的变化》一书的说明,把这部机器叫作哑谜。施比乌斯的模型是简单的旋转密码机,在1923年国际邮政协会大会上首次公开展出。1924年,德国邮局用“哑谜”密码同国会互致贺词。这部机器在美国的《无线电新闻》上宣传过,也在维也纳犯罪学研究所科学部主任西格弗里德’特克尔博士写的一《诡道角逐:世界经典战争骗局》中提到过。据一本流传的英文小册子说,这部机器原来是为着保护商业秘密,而不是为了保护战争机密。但是,施比乌斯的事业并没有发达起来,他把“哑谜”专利权卖给了另一家公司。当时,希特勒已经当政,德国部队的重新武装和改组正在进行。
他的将军们走遍实验室和工厂车间搜索能够保守机密的新型密码机。对“哑谜”进行估价是埃里希·菲尔基贝尔上校的责任。菲尔基贝上校后来当上了德国军队和德国最高统帅部的通信兵首脑。重要的是,菲尔基贝尔后来也变成了“黑色乐队”最活跃的阴谋策划者之一。
菲尔基贝尔对这部机器进行试验时,“哑谜”从商业领域里消失了。试验表明,它价格低廉、坚实耐用,便于携带、操作和保养,并且能生产大量随时变换的密码,即使遇到最先进的译码绝技也很难将之破译,而且就算敌人获得了这部密码机,如果不知道它的编码程序,也只等于废铁一堆。从各方面来看,“哑谜”是符合德国军队的需要的。
“哑谜”密码机的使用方法简单地说是这样的:密码员在一部近似于打字机或电传机的键盘上打下电文,但字母不是印在纸上。每按一下键,机器上的一个小箱内就产生光线,照明一个字母。第二名密码员如法抄下同样的字母,机器内装有一系列的磁鼓或滚轮,字母即固定在上面。电磁鼓按预定程序转动,并可通过插头变换磁鼓与照明装置之间的接线,磁鼓的转动将变得更加复杂。当密码员按预定程序打下字母“A”时,箱内照明的字母或许是“P”,下一次再打“A”时,出现的可能是“W”等。第一名密码员打完电文后,第二名密码员如实地记录下最初的电文,只是字母不同。电文加密完毕,用无线电报发出,收报的一方按上述程序,以相反的方式将电文复原。秘密的关键在于磁鼓与插头的调整。
由于旋转电磁鼓能使不同的接触点投入工作,下一字母置换也不同。如把转子位置转换,或安装不同型号的轮子,或改变电器部件的连接,就会形成新的组合。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