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中的国家与社会:角色、动力与行为》:
四是非营利组织失灵现象需要政府与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非营利失灵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即受资源约束而导致的供给能力不强和打着非营利的旗号而从事营利性活动。相对于西方国家而言,中国的非营利失灵在今天的环境下会表现得更加明显,它决定了西方的多元主义实践在中国并不适用,而必须构建政府与社会之间的伙伴关系,既需要政府给予社会组织大力扶持,又需要政府对它们进行必要的监督和制衡以矫正其不当行为。五是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强大推力。中国社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其经济社会水平有了很大的飞跃,发展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诸多社会问题和矛盾使执政高层意识到了经济社会均衡发展对良治中国的迫切需要。尤其是一些发达地区,出于和谐稳定发展的现实需要,再加上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使它们具有较强的制度创新能力,创造出一些社会治理的新模式。此外,各种各样的社会管理模式创新活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地方政府的创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如“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每两年举办一次)、“中国十大社会管理创新奖”(每年评选一次)、全国文明城市评选(每三年表彰一次)等。
(四)三种治理结构的比较分析
根据前面对三种治理结构的讨论,本书构建了图4—4所示的中国国家治理结构演进路径。1949——1978年是磁斥治理结构时期,国家与社会长期分隔,行政集权垄断着中国经济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全能型政府治理格局被逐渐打破,但国家主导的管控型治理模式仍然占主导地位,社会只不过是国家的一个附属物。进入新世纪,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人们的信息来源更加多元化,权利意识觉醒,参与意识增强,形成了国家管控与民众诉求之间的巨大张力,社会矛盾激化,群体性事件数量上升,政府威信流失,时代呼唤新的政府治理模式。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