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性别的历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29091439
  • 作      者:
    (英)马特·里德利著
  • 出 版 社 :
    重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罗讷—普朗克最佳科学图书奖作家协会非小说类图书奖的双项提名,《纽约时报》评之为杰出读物
  ☆告诉你关于性别的一切科学原理和趣闻轶事
  ☆探讨两性如何利用性别优势和规避性别困扰
  ☆揭示性别研究、性别心理和人性演化的根本规律
展开
作者简介
  马特·里德利(Matt Ridley),英国牛津大学动物学博士,目前是纽约冷泉港实验室的客座教授,英格兰纽卡斯尔市国际生命研究中心的主席。先后担任过科学类杂志和著名的《经济学家》杂志的编辑,写作功力深厚,思维严密,文笔风趣。曾以本书获得罗讷—普朗克最佳科学图书奖及作家协会非小说类图书奖的双项提名。另著有《天性与教养:先天基因与后天环境的交互作用》,《基因组:人种自传23章》,《美德的起源:人性与合作的进化》等广受好评的图书。

  刘茉,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基础部专职英语教师,曾参与翻译《寻找多重宇宙》,《儿童心理学》,《从阿基米德到霍金:科学定律背后的伟大心智》等图书。

  褚一明,自由译者。
展开
内容介绍
  为什么富有的男人要娶美丽的女人?
  居支配地位的女人就会生儿子吗?
  性别带来怎样的进化优势和困扰?
  一本书破解所有你不知道的性别的秘密!
  《性别的历史》是一部结合生物进化、文化研究和心理学方法来探讨人类情感与两性关系的通俗作品。作者以经典文学作品《爱丽丝漫游仙境》中的“红色皇后”现象作为比喻,层层说理又援引各学科成果和社会现象,揭示了隐藏的心理规律和人性演化规律,并探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读来饶有趣味。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二章
  未知的谜团
  一代又一代,传承的血脉从未改变,
  父辈的特点继承在子女的身上;
  纵然岁月流逝,但品性依然恒久不变,
  一样的习俗,一样的思想。
  直到蓓蕾衰败,
  直到昆虫、鱼群都消失殆尽,
  怀孕的母体,需求日益增长,
  烦扰中又憧憬着能够创造更温柔的性。
  ——伊拉斯谟?达尔文《自然的殿堂》
  火星人佐古驾驶着太空飞船,小心地驶入一个新的轨道,准备从火星背面的洞口进入,从地球上是看不到这个洞口的。她虽然已经在火星和地球之间往返多次,但没有一次像今天这样迫不及待,她期待着一次舒服的氩离子泡泡浴和一杯醇美的氯气酒。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地球旅行,比以往滞留的时间都要长。她非常惦念久违的同事、孩子还有丈夫。她偷偷地抿嘴一笑,笑自己在地球上待得太久,已经会像地球人一样思考。说到丈夫,对所有的火星人都是个新闻,在火星上没有“性”这个东西。对于自己背包里的那份报告,佐古就像发现新大陆一样自豪,她给报告取名为《地球上的生命:解开繁衍之谜》。她十分肯定这份报告是她升职的砝码,不管头儿萨格怎么评价,这绝对是史无前例的贡献。
  一个星期以后,萨格打开了地球研究小组的门,叫她的秘书让佐古来找她。不久,佐古进来了,坐在了指定的座位上。萨格故意没有看佐古,清了清喉咙,轻声说:
  “佐古,地球研究小组已经仔细地研究了你的报告,我想我可以说我们全体都很欣赏报告的全面性。毋庸置疑,你对地球繁衍的调查十分详尽,并且,在座的除了吉格女士之外,我们都认为,在你的报告中,你为自己的假设提供了非常全面的证据。我现在对地球人用这种奇怪的装置——‘性’——来繁衍的事实不表示怀疑。报告中提到,人类很多独特的方面,比如爱情的独占性、对于美丽的认知、男性的好斗,甚至他们所谓的智慧,都是由‘性’这个东西导致的,对此很多组委会成员表示不满。这已经成了组委会茶余饭后的趣谈。但是——”萨格突然把声音提高了八度并且抬起头说道,“我们认为报告最大的问题在于,你完全忽略了最值得研究并且最有意思的部分,那就是最原始也是最简单的问题——”萨格转为嘲讽的口吻,“为什么?”
  佐古结巴地回应:“您刚才说的‘为什么’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地球上有‘性’这个东西?为什么他们不像我们一样克隆复制?为什么需要两个人才能生出一个宝宝?为什么要有男人?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噢,”佐古立刻回答说,“我也在试图解决这个问题,却无从下手。我问了一些常年研究这个项目的人类,他们也毫无头绪。他们的回答见仁见智、五花八门。有人说“性”是历史的一种偶然现象,也有人说它是为了抵抗某种疾病产生的,还有人说那是因为它可以帮助适应环境和提高进化速度,另外一些人则说这是基因复制的一种方式,总的来说,他们也说不清楚。”
  “他们不知道?”萨格脱口而出,“不知道?他们整个存在过程中最奇特最核心的部分,关于地球生命最值得思考的科学问题,他们居然不知道?我的神啊!”
  “性”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也许这个问题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乏味。然而经过推敲之后却会发现其中的意义。为什么生育需要两个人,不是三个也不是一个?这个问题难道没有原因吗?
  大约20年前,为数不多的几位很有影响的生物学家改变了他们对于“性”的认识。从认为它是符合逻辑的、合乎情理并且不可避免的生育方式,转变为一个“不知道为什么它会存在”的结论。这种几乎是发生在一夜之间的转变使“性”变得似乎可有可无。从此,性存在的目的成为一个开放性的话题,成为进化中的王者问题。
  隐隐约约中,一个精彩的答案在一片混沌中孕育而生。为了能够理解这个答案,你必须把自己放到一个镜子世界中,抛弃一切已知的假设。在这个环境中,“性”不是为了繁衍,性别不是雌和雄,求偶与说服无关,时尚不代表美丽,爱不是一种情感。抛开这些陈词滥调,剩下的就是纯粹的讽刺、愤世嫉俗和深奥的本质。
  1858年,达尔文和阿尔弗雷德?拉塞尔?华莱士(Alfred Russel Wallace)提出了第一个相对合理的进化原理。当时,被称作“进步”的典型的维多利亚时代的乐观主义,主导着社会思潮。不出所料,达尔文和华莱士很快被奉为“进步之父”。进化理论风靡一时,原因在于公众对于进化过程的误解,人们认为它代表了从变形虫到人类的进步,是自我完善的阶梯。
  第二个千禧年即将结束时,人们的心态有了很大的改变。我们以为进步会击破人口超标、温室效应和资源枯竭的障碍,但无论我们跑得多快,似乎都没能超越问题。工业革命是不是使人类平均健康水平、富裕程度乃至智商标准都提高了呢?德国人会回答“是”,孟加拉国人就会回答“否”。以不可思议的方式(哲学家则会认为不出意料),进化科学开始迎合这种心态,开始嘲笑进步这一观念,进化不是帮助人类上升的梯子,反而更像一台跑步机。
  怀孕的处女
  对于人类来说,“性”是产生新生命的唯一途径,这就是“性”的目的。直到19世纪后期,人们才发现这个说法存在问题。似乎还有很多更好的繁殖方式,比如微生物分裂的方法、柳树插条的方法、蒲公英结籽进行自体繁殖。处女蚜虫产下的小蚜虫,肚子里已经孕育着幼虫了。魏斯曼在1889年就清晰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他写道:“两性结合(性)的重要意义并不是繁殖,因为繁殖可以通过许多其他的方式来实现,比如,有机体分裂,出芽生殖以及单细胞细菌生殖。”
  魏斯曼开启了一项重大传统。从那时迄今,每隔一段时间,进化论者就会公然宣称“性”是个“问题”,它犹如“装饰”,是本来不该存在的奢侈品。有一个故事如此流传:伦敦英国皇家学会召开了一个早期会议,国王也参与其中,大家认真地讨论为什么一碗水中放不放金鱼,它的重量都是相同的。会上提出的解释都被驳斥了,讨论变得异常激烈。突然国王说:“我怀疑你们的说法。”于是他派人拿来了一碗水、一条鱼和一个天平,开始实验。首先把那碗水置于天平之上,然后放入鱼,这时碗的重量增加了,增加的恰好是鱼的重量。当然,事实就应该是这样的。
  这个故事无疑是虚构的,用它来暗示本书中提到的那些科学家都是白痴,偏要假设一个根本不存在的问题,似乎也有失公平。但其中也确实存在微小的相似之处。当一些科学家突然发现他们不能解释性存在的原因,而对目前的解释又不满意时,其他一部分科学家会认为这种看似聪明的敏感有些荒唐。他们指出,性的确存在,那么它一定具有某种优势。若生物学家说动植物采用无性生殖的方法更好,那就相当于工程师说大黄蜂不会飞一样荒谬。布朗大学的丽莎?布鲁克斯(Lisa Brooks)写道:“这一争端的问题所在是许多有性的有机体好像并不知道这个结论。”一些批评家指出,现有的理论的确存在一些漏洞,但是不要指望修补漏洞就可以得诺贝尔奖。此外,为什么性一定要带有目的性?也许它只不过是繁殖过程中一次进化的意外事件而已。
  然而,许多生物根本没有“性”,或者只在几个世代区分性别,而过了几代性别就消失了。处女蚜虫的玄孙女,到了夏末会变成有性生物。她会和雄性蚜虫交配,产下拥有双亲基因的后代。她为什么要费这个劲呢?对“意外事件”这个解释而言,性好像也太顽强了。这种争论从未平息过,每年都会有一些新的论文、实验和模拟测试相继问世。如果现在我们对参与其中的生物学家做问卷调查,几乎所有人都认同该问题已经解决,但是关于解决方法的答案却很难达成一致。第一个生物学家支持A假说,第二个生物学家支持B假说,第三个生物学家支持C假说,而第四个生物学家则支持以上三种假说。是不是有一个完全不同的解释呢?我去请教约翰?梅纳德?史密斯(John Maynard Smith),他是最早提出“为什么会有性”这一问题的学者之一。我询问他该问题是否需要一些新的解释。他回答道:“不需要,我们已经有答案了,只是目前我们还很难就其达成一致而已。”
  性和自由贸易
  在我们继续讨论之前,有必要介绍一个遗传学的术语。基因(gene)是由四个字母组成的,我们称之为DNA,也是制造和运作人体的方法。一个正常的人体内,每个细胞都含有两组各30000个基因,60000个基因的整合叫做“基因组”。基因位于23对带状的“染色体”上。男人使女人受孕时,精子的23个染色体的30000个基因,与卵子的23个染色体的30000个基因结合,形成了含有30000对基因和23对染色体的完整人类胚胎。
  我们再熟悉一些必要的专业术语,然后就可以把厚重的基因字典丢在一边。第一个词是“减数分裂”,也就是男性的基因进入精子或者女性的基因进入卵子的过程,男性可以选择30000个来自父亲的基因,或者75000个来自母亲的基因,或更有可能的是二者的混合。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每个染色体都与对应的染色体并排,每组染色体会有部分发生交换,这个过程叫“基因重组”。父辈的基因传给后代,后代又与继承了其他父辈基因的个体结合,这个过程叫作“异型杂交”。
  性就是基因重组加异型杂交,基因混合的过程是性的核心特点。结果婴儿是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基因(因为重组)和父母基因(因为异型杂交)的混合结晶。其中,重组和异型杂交是性的主要程序。其他相关的一切——性别、择偶、乱伦回避、多配偶、爱情、嫉妒,都是为了基因重组和异型杂交更有效或更谨慎地进行下去。
  这么看,性马上和繁衍划清了界限。在生命中的任何一个阶段,生物都可以借用其他生物体的基因,细菌正是如此。正如给轰炸机加油一样,它们可以彼此钩住,利用管道输送交换几个基因,之后分道扬镳。随后,它们通过自行分裂进行繁殖。
  所以“性”就等于混合基因。为什么混合基因是繁殖的好方式,大家很难达成共识。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大家普遍认为混合基因对进化有益,因为它有助于创造多样化的生物体,为自然选择提供了前提条件。混合基因的过程并不会改变基因,但可以把基因重新组合。这一点连根本不了解基因的魏斯曼都知道。在基因组合过程中,性是一种自由贸易,它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优秀基因在物种中传播的机会,而物种也由此得以进化发展。“个体差异为自然选择提供了素材”,魏斯曼称之为性,它会加速进化的进程。
  英国生物学家,格雷厄姆?贝尔(Graham Bell)给这个传统的理论起了个有趣的名字——“善变的牧师”。这个名字来源于小说中16世纪的一个牧师,他能够迅速适应主流宗教之风,随着执政君主的改变而游走于新教和天主教之间。就好像这个牧师一样,有性的动物据说也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和灵敏的应变能力。这个善变的牧师理论盛行了一个世纪之久,至今仍会出现在生物教科书中。它最初遭到质疑的时间已经很难确定。早在20世纪20年代质疑之声已经存在。渐渐地,现代生物学家开始认识到魏斯曼理论的确颇有瑕疵,他视进化为一种命令,好像进化是物种的职责所在,是强加于生存之上的目标。
  当然,这种说法简直荒谬至极。进化是偶然发生在生物体上的,它是一个没有明确方向的过程,有时后代因它而复杂,有时却因它而简单,或者没有明显变化。但我们陶醉于自我进化和完善的想法里无法自拔,因此我们无法接受这个观点。生活在马达加斯加岛一带的腔棘鱼外观与三亿年前的祖先非常相似,几乎没有“进化”,但并没有人因此而指责它破坏了某种定律。有人认为腔棘鱼的进化速度不够快,进而推论它们没有进化为人类,是进化的失败者。这个观点很容易就被驳斥了。就像达尔文观察到的,人类已经搅乱并加快了进化的脚步,从吉娃娃犬到圣伯纳犬,在进化历程中,人类以很短的时间人工繁殖出数百个品种的狗。那只不过证明了进化并没有达到它速度的极限。其实,腔棘鱼的进化非但不是一种失败,更像是一种成功。它就像大众甲壳虫汽车一样,保持着原有的风貌。可见,进化不是目的,而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手段。
  魏斯曼的跟随者,尤其是罗纳德?费舍尔爵士(Sir Ronald Fisher)和赫尔曼?马勒(Hermann Muller)争辩道,进化虽然不是预先设定的,但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因此他们避开了目的论的陷阱。在物种的竞争中,无性生殖的物种处于劣势,难以和有性物种抗衡。为了将基因这一要素融入魏斯曼的理论中,费歇尔和马勒分别在1930年和1932年出版专著,在书中貌似无懈可击地阐释了“性”的优势,马勒甚至说新的基因科学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有性物种可以在个体中分享新发明的基因,而对于无性物种来说这却是件困难的事情。有性物种就像一组资源共享的发明家。如果有人发明蒸汽机,有人发明铁路,那么两种发明就可以结合在一起。与此不同的是,无性物种就好像一群互相嫉妒的发明家,不愿意分享自己的发明成果,于是,火车在马路上跑,马车却在铁轨上拉货。
  1965年,詹姆斯?克罗(James Crow)和莫托?吉姆拉(Motto Kimura)把费舍尔—马勒的观点用现代数学模型的方式进一步展示出来,即在有性生殖的物种中基因突变同时发生的机会微乎其微,而无性生殖的物种情况却大不相同。有性生殖物种无须等待同一个体中同时出现两种突变,它可以把不同个体的突变结合在一起。只要有性生殖物种中有1000多个体存在,那么有性生殖物种的优势将远远超过无性生殖物种。现在一切都圆满了。性被解释为进化的助力,现代数学也提供了精确的数据,这场争论应该可以告一段落了。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人性
先天与后天/5
社会中的个体/9
为何如此?/12
矛盾与合作/15
选择/17
第二章 未知的谜团
怀孕的处女/23
性和自由贸易/25
人类最大的敌人是自己/27
对个体的重新探索/30
无知的挑衅/34
超级副本理论/36
相机和齿轮/39
第三章 寄生物的力量
略有不同的艺术/48
纠缠的河岸/50
“红色皇后”/542
智慧的斗争/57
人造病毒/59
拾起DNA之锁/61
性和疫苗的相似之处/64
威廉?哈密顿和寄生物的力量/66
高海拔地区的性/68
无性的蜗牛/70
寻求不稳定性/72
蛭形轮虫之谜/73
第四章 基因变异与性别
人类为什么不是雌雄同体?/79
没有后代的亚伯/83
赞扬单边解除武装/86
精子的安全“性”技巧/89
做决定的时刻/90
纯种火鸡/93
旅鼠的字母角逐游戏/95
是抽奖还是选择/97
嫡长子和灵长目动物学/99
居支配地位的女人就会生儿子吗?/103
出售性别/104
理性的综合结论/108
第五章 孔雀的故事
爱是理性的吗?/116
装饰和考究/117
战胜或追求/1193
专制的时尚/121
耗尽的基因/123
蒙太古和凯普莱特/124
选择廉价吗?/126
装饰的障碍/128
布满虱子的雄性/131
对称的美/133
诚实的原鸡/135
为什么年轻女人都有纤细的腰身?/139
咯咯叫的青蛙/141
莫扎特和黑羽椋鸟之歌/144
有缺陷的广告商/146
有人性的孔雀/148
第六章 一夫多妻制与男性的本质
人类也是一种动物/154
婚姻的意义/155
女人暗送秋波,男人公开追求/157
女性主义和瓣蹼鹬/159
同性恋滥交的意义/160
后宫和财富/162
为什么上演性独占?/165
是猎人还是采集者/167
金钱和性/170
“性”意盎然的帝王/173
暴力的收获/178
一夫一妻制的民主主义者/1814
第七章 一夫一妻制与女性的本质
婚姻强迫症/185
希律王效应/187
私生鸟/191
爱玛?包法利夫人与雌燕/196
通奸妄想症/199
为什么韵律的方式无效/201
麻雀战争/204
绿眼睛的怪兽/207
典雅的爱情/210
达尔文主义史/214
第八章 性心理
平等还是相同?/219
男人和读图能力/221
先天基础上的后天培养/223
荷尔蒙和大脑/226
糖和香料/228
性别主义和基布兹生活/230
女权主义和决定论/232
男同性恋的成因/235
为什么富有的男人要娶美丽的女人?/237
挑剔的男人/242
种族主义和性别主义/244
第九章 美丽的用途
美丽的普遍性/250
弗洛伊德和乱伦禁忌/252
教老鸟用新招/254
极瘦的女人/257
身份意识/259
为什么腰围很重要/261
年轻等于美丽吗?/263
让上千条船启航的美腿/265
性格/266
时尚业/269
荒唐的性完美主义/272
第十章 智慧的棋局
猿类的成功/278
学习的神话/280
教养并不一定违背天性/283
心智程序/287
工具制造者的神话/289
幼猿/292
八卦心得/294
机智和性感/301
为青春而着迷/305
停滞/307
后记 自我驯化的猿类/309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