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人的美德与核心价值观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0206288
  • 作      者:
    戴木才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戴木才,男,1965年生,江西吉安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宣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赣鄱英才555工程”高端柔性人才。2014年2月24日,为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讲解“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专题。主要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政治伦理等研究。党的十八大以来,策划和主撰的著作有:《雷锋:我们时代的道德地标》、《兴国之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讲》、《中国人的美德与核心价值观》、《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成功?》。

展开
内容介绍

  一个人的成败,一个家庭的兴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存亡,不与核心价值观息息相关。建立与中华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重大课题。《中国人的美德与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分别对中华传统美德中的相关内容进行了介绍和评析,并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它的继承和创新关系。书稿语言简练,内容充实,体例活泼新颖,是学习中国传统美德、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本很好的读物。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中国人的传统核心价值观
  一个人的成败,一个家庭的兴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存亡,不与核心价值观息息相关。历史一再证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核心价值观,因为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思想上和精神上的一面旗帜,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治国安邦的精神之魂。
  一、什么是中国人的传统核心价值观
  我国传统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旗帜。在我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尤其是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的生存、延续和发展,积淀了深厚的思想文化根基,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核心价值观和优秀道德精神。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华民族的传统核心价值观紧紧地与培育中华儿女的优秀道德精神联系在一起,贯穿个人、家庭、社会、国家等各个方面。
  我国传统核心价值观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重视个人道德品质的锤炼,重视道德规范的践行,重视整体利益价值的追求。它既是中华儿女安身立命、为人处世、事业成就的价值标准和品德基础,又是中华民族进步、社会发展、国家稳定的价值追求和精神支柱。它陶冶出一代代志士仁人,推动中华民族不断走向文明、进步。
  其中,“三纲五常”和名教观念是核心范畴,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核心价值观。
  所谓“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所谓“五常”,即“仁义礼智信”;
  所谓名教观念,即把符合封建地主阶级统治利益的政治观念、价值追求、道德规范等“立为名分,定为名目,号为名节,制为功名”,用它对百姓进行教化,称“以名为教”,其内容主要是“三纲五常”。
  “三纲五常”成为我国古代的核心价值观,经历了一个不断形成、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三纲五常”源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
  “三纲”意为“妻者夫之合,子者父之合,臣者君之合”,但其思想内涵可上溯至先秦时期。孔子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伦理观念。孟子以仁、义、礼、智为母德,提出了“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道德规范,并扩展为“五伦十教”,即“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朋友有信”。
  管仲则提出了所谓“四维七体”的伦理道德规范体系,“四维”指“礼、义、廉、耻”,“七体”为“孝悌慈惠,恭敬忠信,中正比宜,整齐撙诎,纤啬省用,敦懞纯固,和协辑睦”。韩非子提出了“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
  在这些思想的基础上,董仲舒按照他的大道“贵阳而贱阴”的阳尊阴卑理论,对“五伦”观念作了进一步发挥,提出了“三纲”原理和“五常”之道。
  董仲舒认为,在人伦关系中,君臣、父子、夫妻三种关系是最主要的,而这三种关系存在着天定的、永恒不变的主从关系:君为主、臣为从,父为主、子为从,夫为主、妻为从,即所谓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三纲。
  “三纲”皆取于阴阳之道。具体地说,“君、父、夫”体现了天的“阳”面,“臣、子、妻”体现了天的“阴”面;阳永远处于主宰、尊贵的地位,阴永远处于服从、卑贱的地位。董仲舒以此确立了君权、父权、夫权的统治地位,把封建等级制度、政治秩序神圣化为宇宙的根本法则。
  应该说,“三纲”实由“五伦”发展而来,它抓住了“五伦”中最重要的“三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以此作为人伦的根本。“五伦”关系是一种双向的相对关系,而“三纲”关系则是单向的、以人身依附和服从为原则的绝对关系;“五伦”虽然强调宗法等级秩序,但它以君臣、父子等的互惠互动和在上者的率先垂范为前提,而“三纲”则使伦理关系更加简单化、直观化。
  “五常”指“仁义礼智信”。“常”有恒常、永远不变的意味。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中国人的传统核心价值观
一、什么是中国人的传统核心价值观
二、我国传统核心价值观的精髓
三、对待我国传统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态度
第二章我国传统核心价值观的美德基础
一、中华传统道德是我国传统核心价值观的基础
二、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
三、仁义礼智信与其他美德
四、我国古代道德建设的重要特点
第三章“仁义礼智信”的发展轨迹
一、“仁义礼智信”的提出与确立
二、“仁义礼智”四德整体的提出
三、“礼义廉耻”四维德目的提出
四、“仁义礼智圣”五行德目的提出
五、“仁谊礼知信五常之道”的确立
六、“仁义礼智信”整体德目的确定
七、周敦颐的“诚,五常之本”说
八、二程的“五常全体四支”说
九、朱熹的“五常之性”(“五行之理”)说
十、中国传统核心价值观的近代嬗变
第四章赋予“仁义礼智信”新内涵
一、仁:以人为本
二、义:公平正义
三、礼:尚礼守法
四、智:崇智求真
五、信:诚信尽职
第五章中华传统美德中的其他德目
一、忠:尽己致公的责任
二、孝:事亲敬老的爱心
三、廉:正派清白的品质
四、耻:人之为人的底线
五、勇:肩挑大义的气概
第六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一、中华传统美德和传统核心价值观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三、人类文明发展的积极成果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材料
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需要研究的重大问题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