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思维方法研究丛书:底线思维》:
三 底线思维的特征
底线思维的特征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把握:
第一,预见性。底线思维要求综合考虑各种可能的情况,及早做好各种应对的预案,体现了建立在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基础上的思维方法和实践方法。
底线思维是忧患意识的体现及其在行动中的落实。应当看到,居安思危是中华文化的一个基本特征。尤其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饱受内忧外患,忧患意识也更进一步地积淀于民族心理意识中。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进程中,也始终告诫全党同志“常怀忧患之心”。习近平提出底线思维,承继了中国传统文化和革命道德中的忧患意识,正因为如此,底线思维一经提出便引起全党和全社会的共鸣。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底线思维所体现的预见性并不完全等同于忧患意识。忧患意识主要是一种文化心理和执政意识,底线思维则更强调基于此种意识和心理的方法,是实践方法论,是行动哲学。换言之,底线思维要求在思考、决策和落实的过程中,始终掌握科学预见的方法。具体而言,底线思维坚持以辩证法、实践论的系统思维进行科学研判,在把握机遇和有利因素的同时,准确地预见可能出现的挑战和不利因素,未雨绸缪,从而牢牢掌握各项工作的主动权。
底线思维也是风险意识的体现和落实。正如德国著名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Ulrich Beck)所提出的,风险概念表明人们创造了一种文明,以便使自己的决定将会造成的不可预见的后果具备可预见性,从而控制不可控制的事情。在他看来,当代全球化的发展使原来局部的、区域性的风险越来越扩散成为一种全球性的风险与危机,人们对社会风险的认知和预测愈加困难,加之各种风险的累积和叠加,人们对风险的应对和控制难度也不断增加。正是在这一意义上,他认为,随着我们用与技术发展相同的速度创造出无法测算的不确定性,我们进入了全球风险社会。由此,防范、降低和控制风险成为个人、组织、国家以及整个社会存续与发展的重要问题。
与此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在我们的身边,各种风险事件不断出现。2014年12月31日,上海外滩发生严重踩踏事件,造成36人死亡,47人受伤。尽管这类风险事件的原因是复杂的,但是,我们也可以从风险社会理论中获得一些启示。贝克认为,在风险社会中,风险意识首先决定风险的存在。他主张全面提升人类整体的风险意识,并将风险意识转向有效防范风险的技术手段、制度安排及机制实施等方面。应当看到,当前我国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中的风险意识教育非常不足,无论是组织或是个人,都比较缺乏风险感知、防范和处理的能力。底线思维强调面对复杂的局面,认真分析可能存在的风险及其后果和严重程度,确立在风险中应当守住的底线,并通过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将风险可能造成的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
第二,全局性。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具有驾驭全局的战略思维。我们党的三代领导核心都具有这种全局性的战略思维能力。毛泽东同志认为,领导工作的第一要务是把握全局,要从全局出发来看问题和处理问题,一切从全局出发,以全局为重心,以全局为转移。邓小平同志更加明确地指出:“要提倡顾全大局。有些事从局部看可行,从大局看不可行;有些事从局部看不可行,从大局看可行。归根到底要顾全大局。”江泽民同志也提出,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每个担任领导工作的同志都要胸怀全局,深入研究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问题。可以说,习近平底线思维思想的提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的这种全局性思维。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