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看出,爸爸在教养孔铭时,所持的态度是比较民主、开放的。爸爸安慰妈妈,并鼓励妈妈多给孔铭一些空间,相信孔铭的能力,让孔铭拥有“不能说的秘密”。最终,孔铭顺利地解决了苦恼已久的问题,并主动与父母分享。
在教养孩子时,父母要注意留给孩子一些自我成长和发展的空白时间,让孩子有时间和精力自己思考一些事情,或开展某些行为活动。
要是父母步步紧逼,对孩子的成长空间丝毫不肯放松,那么反而可能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不仅可能使孩子无法充分发展思维和能力,而且还可能使孩子变得叛逆,更加不愿意与父母分享自己的经历。
一、从尊重孩子的隐私做起
进入青春期,孩子的独立意识迅猛发展,孩子的心理瞬息万变,孩子的思想时常激烈斗争……孩子可能产生前所未有的孤独感、焦虑感,甚至进入阶段性抑郁。这个时候,孩子需要父母的关心和帮助,孩子更需要学会自我调节。
孩子的自我调节,往往是秘密进行的:放学后的狂奔、睡前写日记、向亲密好友倾诉、给自己写信……通过这些方式,孩子往往能够完成自我调节,并以积极的心态重新投入生活和学习。
当然,向父母倾诉,从父母处得到安慰和指导,也是孩子进行自我调节的方法之一。但这并不意味着父母可以以“指导”的名义,任意窥探甚至侵犯孩子的隐私。父母尊重孩子的隐私,孩子才愿意在心理上亲近父母。
自进入初中以来,荣宇养成了每天写日记的好习惯。睡觉前,荣宇总是要反思自己一天的行为,记录自己一天的心情。小小的笔记本,成了荣宇的知心朋友,记录着荣宇成长,记载着荣宇的烦恼与快乐,写满了荣宇的心事。
有一次,荣宇出门后忘记将日记本放回抽屉,恰巧妈妈进房收拾,看到了荣宇的日记本……从此,妈妈总是在荣宇上学时,便偷偷地查看荣宇的日记本。
这天,荣宇回到房间,发现自己的日记本被摊开放在了床上……原来,妈妈正查看日记时,到客厅接了一个电话之后,便把日记本的事忘得一干二净了。荣宇大发脾气,知道妈妈保证再也不偷看日记时,荣宇才逐渐平静。
但是没过多久,稍加留心的荣宇发现,妈妈竟然不守承诺,再次动了自己的日记本……荣宇对妈妈彻底失望了,当晚就把日记本锁在柜子里。此后,荣宇不仅在日记上对妈妈防范得紧密,就连日常发生的事情,也不愿意和妈妈多谈了。
妈妈在偶然发现了荣宇写日记的习惯后,便频繁地未经许可偷看孩子的日记。事发后,妈妈虽然做出不再偷看日记的承诺,但是很快却又自食其言。
当荣宇知道妈妈未经同意就翻看自己的日记,当荣宇发现妈妈不守承诺,荣宇从愤怒转为失望,并从此拒绝与妈妈交谈自己的日常情况。
父母认为自己能够主导孩子心理,其实,父母为孩子所做的一切指导,也不过是孩子自我调节方式中的普通一种而已。虽然很多时候更能发挥效用,但其本质与“向好友倾诉”、“睡前日记”并无二致。
因此,一些父母为了指导孩子而侵犯孩子的隐私,做出偷看孩子日记等行为,这是不可取的。父母的这种不尊重孩子的行为,会对孩子造成伤害。尤其是当父母对此毫不在乎,甚至明确表示“小孩子没有隐私”时,孩子会感觉自己受到了极大的侮辱。
当孩子感受到父母已经与自己自我调节的方式产生冲突时,尤其是父母侵犯了自己时,孩子便不得不选择放弃通过父母进行自我调节的方式:孩子不再向父母倾诉,并想方设法使父母与自己保持距离。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