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作家笔下的潮州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7195061
  • 作      者:
    作家笔下的海峡二十七城丛书编委会编
  • 出 版 社 :
    海峡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作家笔下的海峡二十七城丛书》抓住海峡两岸27城市历史文化的精彩片段进行遴选还原,用历史的眼光加以辩证审视,用现代的情感进行勾画叩问,用精彩的文字和富有表现力的图片予以生动展示,使时代的主题得到了很好的诠释和表现。<br>    丛书设置了“探寻历史遗存”、“拜访古代先贤”、“感悟绿色山水”、“品味地方风情”等章节,分别从物质文化遗产、历史著名人物、自然山水景观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层面,进行选文组合,将当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民俗风情、城市面貌生动展示出来,让读者不仅感受到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信俗等两岸共同文化之根的深远影响,而且也感受了海峡城市群多姿的历史风貌和独特的现实魅力。
展开
内容介绍
  潮州位于广东东部,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素有“岭海名邦”之称。自古至今,长期的对外交往和中西文化的融合,使潮州孕育出了其风格独特的“潮文化”。潮州的方言、潮州的音乐、潮州的民俗、潮州菜、潮剧、潮州功夫茶等无不表现其蕴涵着的浓厚的中国古代文化遗风……<br>  《作家笔下的潮州》以散文的手法探寻历史,注入现代人的情感,赋予较强的文学性和可读性;书中辅以大量精美的图片,图文并茂,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既可作为散文佳作来品,也可作为乡土历史教材来读,还可成为外地读者了解一个城市的旅行读本。
展开
精彩书摘
    仰望古城墙<br>    许崇乐<br>    是乍起的秋风撩拨着我怀古的幽思,还是潮州市区环城东路建筑物全面拆卸的消息触发了我的兴致,使我想看一看古城墙的容颜?这,可说不清楚。但我还是迎着深秋的风,踏着落日的剪影,来到了环城东路。一步步地走去,一次次地仰望。可惜,刚刚拆卸了的高低不同的建筑物,仍阻挡住我的视线。那灰黑色的、赤褐色的古城墙,只是一小片、一小角、一点点地显露出来。远远望去,这些古城墙像是一个个饱经风霜的老人、一套套古旧残破的衣衫、一双双目光灰暗的眼睛。我的心忍不住紧缩起来。我体验到一种被遗忘的忧伤。<br>    是的,是曾经被遗忘了。这长达2.3千米的古城墙,这现存的潮州古城最长的城墙,这标志着潮州古城正式形成的建筑物,这目睹潮州近千年历史变化的见证者,好长的时间被遗忘了。<br>    我不知道,公元1054年,太守郑伸动员民力全面维修内外城的时候,那个场面是否壮观;我也不知道,公元1370年,潮州指挥俞良辅组织民工把城墙向外移出的时候,能工巧匠是否众多。我只知道,建造城墙和维护城墙,除了军事上、水利上的目的和用途之外,还显示出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近千年来,潮州古城东面这条城墙宛如一道屏障,抵御了外敌和洪水的侵袭;宛如一面巨镜,映照出时代的变迁;宛如一位神色凝重的巨人,默默地注视着人间万象。<br>    但如今已是公元2000年了。城堤达标整治工程已经动工。这位被密密匝匝的建筑物遮盖了很长时间的巨人,终于苏醒过来了。<br>    它睁开眼睛,看到被拆卸了的建筑物,看到了老朋友湘子桥,看到了旧相识笔架山,看到了秋天黄昏中轻快跳荡的韩江水,心底里该是一番什么样的滋味?<br>    我仰视着它,怀着对往昔潮州辉煌历史的敬重注视着它,却难以描述出它此刻心中的激动和欢乐。<br>    是的,当曾经被遗忘了的人,终于被人们所认识、所敬重的时候,总会感到异常的激动和欢乐。<br>    我登上东门楼旁的城堤,顺着城堤走去。<br>    在沉沉暮霭中,我俯视这忽隐忽现的古城墙,忽然想到朴素和庄重的魅力。古城墙的色彩并不绚丽,造型并不新颖,只有这样的灰黑色、赤褐色,只是这样高高地砌筑起来。但由于有深厚的历史内涵,有独特的无可代替的功能,它却引起我无尽的遐思和自豪的感情。朴素和庄重,是这位穿过历史风云、看过多少兴衰成败的巨人所具有的品性。俯视着它,也就是在阅读一部章节纷繁的历史书籍。<br>    这部历史书籍即将醒目地展示在世人面前。<br>    古城墙——屹立在环城东路上的巨人哟,也将以素朴和庄重,灿然呈现于人间。<br>    我等待着这一天的到来。<br>    难忘潮州石牌坊<br>    丁岗  陈放<br>    潮州牌坊街修复工程,目前已完成沿街建筑的整修设计和22座古牌坊的方案设计;众多海内外乡彦纷纷慷慨捐资助建。余生也晚,曾亲睹之府城牌坊虽只有“岳伯坊”、“省郎坊”、“忠节坊”等数座而已,对牌坊街的胜迹韵事却颇多留意,略有小得。<br>    坊,按《辞海》的解释,既指“市街村里的通称,如街坊,村坊”,又指“店铺”(如茶坊)、“工场”(如槽坊、染坊);牌坊,多用石建,旧时用以表扬忠孝节义或科第寿考等的建筑。牌坊一般以四立柱外加盖顶隔成三门三楼(或四楼)为其建筑形式,正如潮剧《苏六娘》中乳娘的一句台词所说的:“像厝,却没有房问;像墙,却开了那么多个门?”<br>    一提起牌坊,世人即联想起安徽歙县棠樾的牌坊群。该牌坊群坐落于歙县城西6千米处的棠樾村前,由7座巨型石牌坊组成,为建筑学界公认为“中国现存最大的古石牌坊群”。<br>    或许有人要质疑:地处粤东的潮州自古以来是历代州、郡、路、府的所在地,经济繁荣,人文鼎盛,明清两代累建的牌坊,其数量之多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仅城区就有石牌坊104座,位于太平路作南北向的有41座,东西向(在街巷口)的有15座,规模不是远远超过棠樾吗?为何桂冠旁落呢?请注意,“最大的……”前面还有一个限制词——“现存”!潮州太平路的石牌坊群,毕竟被拆卸已经50多年了(起因缘于1950年12月19日,太平路下水门街北侧“百岁乡宾坊”坠石砸死邮电工人而引发拆除全城石牌坊),当然未能得此殊荣,这不能不说是历史留下的一个遗憾。<br>    现今拟修复的潮州牌坊街,位于太平路和东门街,路段总长1948米,修复的明清古牌坊22座(其中太平路20座,东门街2座):修复将以原址、原貌、原工艺为基本原则,尽可能利用古牌坊遗存的构件,力求恢复其真实风貌和艺术特色,并保护太平路和东门街传统商业街的历史风貌。功成之日,潮州牌坊街,将当之无愧地成为“全国最大的石牌坊街”。<br>    从现存图片及资料来看,太平路上古牌坊,都是四柱三门的形式,但是,一座一样,风采各异。坊额题字,或三字,或四字;书法风格,或遒劲,或雄浑;其安置在坊上的部位也不相同。<br>    ……
展开
目录
探寻历史遗存<br>动人春色在潮城<br>潮州民居<br>仰望古城墙<br>难忘潮州石牌坊<br>名城古寨记<br>开元古刹忆春秋<br>祭鳄台怀古<br>从熙公祠<br>葫芦山摩崖石刻<br>韩祠橡木<br>东湖春晓<br>凤城古井<br>拜访古代先贤<br>千古风流潮州城<br>聚焦韩愈<br>立文兴教说赵德<br>陈尧佐心系潮州<br>忧国爱民王大宝<br>王十朋与梅溪石碑<br>潮州名医刘龙图<br>薛侃与宗山书院<br>编著《韩江闻见录》的郑昌时<br>丘逢甲在潮州<br>感悟绿色山水<br>滨江散记<br>家乡的韩江<br>难忘金山红棉树<br>湘子桥上望春潮<br>游石壁山记<br>木棉花开似彩霞<br>徒步凤凰溪<br>茶醉凤凰山<br>潮州的小巷<br>潮州西湖美<br>古镇风情<br>品味地方风情<br>在潮州吃小食<br>私房佳肴潮州菜<br>潮州蜜柑<br>明月水中来<br>岂是风流学晋人<br>美哉!潮州音乐<br>母亲潮剧缘<br>爱莲人家<br>美女潮州<br>潮州的鲤鱼舞<br>潮人的春节<br>潮州人赛龙舟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