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国际原子能机构与核能利用的国际法律控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2035350
  • 作      者:
    高宁著
  • 出 版 社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高宁,女,1979年6月生,辽宁沈阳人。2008年6月毕业于武汉大学法学院国际法专业,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为辽宁大学法学院国际法教研室教师。在《国际问题研究》、《太平洋学报》、《河北法学》、《社会科学辑刊》、《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另参编了《中国能源安全问题研究——法律与政策分析》、《国际和谐社会与国际法的发展》、《中国国际战略思想新论》等著作。曾荣获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一等奖,并主持辽宁省教育厅项目“国际原子能机构与世界核秩序的建立”、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项目“国际原子能机构与核能利用的国际法律控制”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国际原子能机构与核能利用的国际法律控制》以国际原子能机构(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以下简称IAEA)为主线,从国际组织法的角度,对IAEA的产生与发展、组织结构及其在国际组织体系中的定位进行分析。通过对IAEA核保障制度、核安全制度、核保安制度三大核心制度的考察,阐述IAEA在核能和平利用中的实然作用。以朝鲜核问题、伊朗核问题等典型案例,剖析IAEA#I|关法律制度的作用与不足。从国际法与国际关系相结合的角度,对IAEA的局限性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对IAEA的应然角色予以展望。进而,从定义、渊源、基本原则、主体及调整对象等方面,考察了国际核能法的相关问题,阐明了IAEA在构建国际核能法中的作用。通过对中国参与IAEA活动的回顾,论述中国应该怎样由加入、了解IAEA到利用IAEA,来更好地解决中国面临的法律与现实问题。
展开
精彩书摘
    (四)《国际原子能机构规约》的解释
    条约是缔约国之间达成的正式国际协议,原则上应由缔约国自己来解释。但是,有时缔约国在条约解释上会出现重大分歧,互不相让,很难达成一致意见,这就必须辅以其它机关的解释。国际组织作为缔约国合议成立的专门机构,较适宜于解释建立该组织的约章;并由作为最高权力机关的大会行使解释权。除此之外,仲裁法院和国际法院作为国际组织充当了专门解释机关。据1899年第一次海牙会议制定的《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公约》(Convention for the Pacif.ic Settlement of International Dispute)第16条的规定:“凡属法律性质的问题,特别是有关解释或适用国际公约的问题,各缔约国承认仲裁是解决通过外交途径所未能解决的纠纷的最有效也是最公正的方法。”根据该公约设立的常设仲裁法院(Permanent Court 0f Arbitra.tion),是一个促使国际争端诉诸仲裁的机构,在一战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后因为国际法院(Intemational Court of Justice)的出现,业务一度有所分散,近年来,又重新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并于1994年被接纳为联合国大会观察员。此外,国际法院在条约的解释中也担任了极为重要的角色。按照《国际法院规约》,当事国得随时声明关于条约解释的争端,对于接受同样义务的任何其他国家,承认法院的管辖为当然而具有强制性。因此,法院根据规定所作出的对于条约的解释当然也是有权解释。[1]《国际原子能机构规约》对于该协议的解释方法做了明确说明。与规约的解释或实施有关的任何问题或争端,未能以谈判方式解决,有关各方又未商定其他解决方法的,则应按照国际法院的规约,提交国际法院。
    ……
展开
目录
总序
引言
第一章  国际原子能机构概况
第一节  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建立
一、建立“国际权力机构”的初期尝试
二、“原子能用于和平”计划
第二节  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法律框架
一、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基本文件——《国际原子能机构规约》
二、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宗旨
三、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成员国
四、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组织结构
五、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表决程序
六、国际原子能机构的预算制度
第三节  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法律性质
一、国际原子能机构是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二、国际原子能机构是与联合国建立特定联系的机构
三、国际原子能机构是对核能利用进行国际法律控制的机构
小结
第二章  国际原子能机构核保障制度——限制核能军用
第一节  国际原子能机构核保障制度的法律框架
一、国际原子能机构核保障制度的法律基础
二、国际原子能机构核保障制度的范本模式
第二节  国际原子能机构核保障制度实施的方法与程序
一、国际原子能机构核保障制度实施的方法
二、国际原子能机构核保障制度实施的程序
第三节  国际原子能机构核保障制度的缺陷与完善
一、国际原子能机构核保障制度的缺陷
二、国际原子能机构核保障制度的完善
小结
第三章  国际原子能机构核安全制度——促进核能民用
第一节  国际原子能机构核安全制度的概述
一、国际原子能机构核安全制度的建立
二、国际原子能机构核安全制度的内涵
第二节  国际原子能机构核安全制度的法律框架
一、国际原子能机构核安全制度的条约基础
二、国际原子能机构核安全制度的安全标准
第三节  国际原子能机构核安全制度的缺陷与完善
一、国际原子能机构核安全制度的缺陷
二、国际原子能机构核安全制度的完善
小结
第四章  国际原子能机构核保安制度——应对核能利用领域的新挑战
第一节  核恐怖主义——核能利用领域的新挑战
一、核恐怖主义的涵义
二、核恐怖主义的现实可能性
第二节  防范核恐怖主义的国际法律控制
一、防范核恐怖主义的国际法律依据
二、国际原子能机构核保安制度
三、防范核恐怖主义的国际行动
第三节  防范核恐怖主义的国际法律制度的缺陷及完善
一、防范核恐怖主义的国际法律制度的缺陷
二、防范核恐怖主义的国际法律制度的完善
小结
第五章  国际原子能机构与朝核问题、伊朗核问题的解决
第一节  国际原子能机构在解决朝核问题、伊朗核问题中的作用
一、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核查制度为解决核问题提供证据与预警
二、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报告制度对解决核问题进程有重要影响
三、国际原子能机构为核问题提供一种和平解决争端的方式
第二节  国际原子能机构在解决朝核问题、伊朗核问题中暴露的不足及其制度完善
一、国际原子能机构在解决朝核问题、伊朗核问题中暴露的不足
二、国际原子能机构在解决朝核问题、伊朗核问题中的制度完善
第三节  朝核问题、伊朗核问题的前景展望
一、采取伊拉克模式解决朝核问题、伊朗核问题的可能性分析
二、采取利比亚模式解决朝核问题、伊朗核问题的可能性分析
三、通过多边谈判解决朝核问题、伊朗核问题的可能性分析
第四节  朝核问题、伊朗核问题的国际法启示与教训
一、朝核问题、伊朗核问题暴露了国际法的立法漏洞与现实困境
二、朝核问题、伊朗核问题给国际法带来的启示
小结
第六章  国际原子能机构与国际核能法
第一节  国际核能法——核能利用的国际法律部门
一、国际核能法的概念
二、国际核能法的渊源
三、国际核能法的基本原则
四、国际核能法的主体与调整对象
五、国际核能法与邻近法律部门的关系
第二节  国际原子能机构在建构国际核能法中的作用
一、国际原子能机构与国际核能法的制定
二、国际原子能机构与国际核能法的执行
小结
第七章  中国与国际原子能机构
第一节  中国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关系的现状
一、两者在核能军用控制领域的合作
二、两者在核能民用控制领域的合作
三、两者在组织自身发展领域的合作
第二节  中国在国际原子能机构中的作用
一、中国对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积极作用
二、中国在国际原子能机构中作用的局限性
第三节  国际原子能机构对中国核控制法律体系的影响
一、国际原子能机构对中国军用核控制法律体系的影响
二、国际原子能机构对中国民用核控制法律体系的影响
第四节  中国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关系的前景
一、两者的关系会更加密切
二、两者的合作会更加广泛
三、中国的定位:“维护者”与“改革者”结合
小结
结语
一、国际原子能机构在核能利用国际法律控制中的作用
二、国际原子能机构在核能利用国际法律控制中的前景展望
国际原子能机构年大事记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