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长三角新一轮改革发展的战略思考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8078468
  • 作      者:
    俞立中, 郁鸿胜主编
  • 出 版 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作者简介
    俞立中,1949年生,英国利物浦大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现任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闺家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地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离等教育学会理事,上海市地理学会理事长。上海市青少年科普促进会理事长,上海市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灾害防御协会常务理事。是我国环境磁学研究的开拓者。先后获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和二等奖,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主持国家、省部、国际合作项目25项。
展开
内容介绍
    区域经济发展是我国新一轮经济发展的重点。本书以国务院即将颁布的长三角经济发展战略规划为蓝本,分析了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思路,以及各地区协调发展的方向、方法,具有现实意义。 本书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长三角新一轮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它是总报告的主要内容。二是长三角新一轮体系发展的思路,它是由六个专项分报告形成的主要内容。本书主体框架共分七章,第一章是总体思路,第二章至第七章是专项发展思路。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推进改革开放,加快长三角地区率先发展<br>第一节  长三角地区进一步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br>一、地区优势比较<br>二、重要地位和历史作用<br>三、面临的主要问题<br>第二节  长三角地区新一轮发展的总体思路<br>一、发展目标<br>二、指导原则<br>第三节  长三角地区发展的重点任务<br>一、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br>二、统筹城乡发展<br>三、城市空间布局<br>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br>五、重大基础设施一体化<br>六、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br>七、推进社会和谐<br>八、加快完善市场开放体系<br>第二章  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br>第一节  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历史与现状<br>一、产业结构的演变<br>二、制造业结构的演变<br>三、产业结构的基本特征<br>第二节  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趋同化认识<br>一、产业趋同化现状<br>二、长三角产业趋同化成因<br>三、产业趋同化的新认识<br>第三节  长三角地区产业发展方向<br>一、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迫切性<br>二、重点产业发展方向<br>三、主要城市产业发展方向<br>四、区域规划产业带发展方向<br>第四节  长三角制造业的分类调整和提升<br>一、竞争提升消费品工业<br>二、创新培育高新技术产业<br>三、进口替代装备制造业<br>四、控制规模原材料工业<br>第五节  长三角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br>一、现代服务业发展新阶段<br>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总体目标<br>三、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战略思路<br>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要措施<br>第三章  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br>第一节  长三角地区城乡统筹发展的意义<br>一、城乡统筹发展的理论内涵<br>二、率先城乡统筹发展的意义<br>第二节  长三角地区城乡二元结构的阶段性特征<br>一、城乡二元结构历史演变<br>二、城乡二元结构的基本特征<br>第三节  长三角地区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模式与经验<br>一、上海浦东发展模式<br>二、工业化地区昆山模式<br>三、生态区域湖州模式<br>四、发达专业市场义乌模式<br>第四节  长三角地区城乡统筹的主要问题<br>一、统筹公共财政资源瓶颈<br>二、统筹劳动就业瓶颈<br>三、统筹社会保障瓶颈<br>四、统筹居民资产流动性瓶颈<br>五、统筹城乡规划瓶颈<br>第五节  长三角地区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br>一、建立统筹公共财政体系<br>二、构建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br>三、推进城乡统一的基本社会保障制度<br>四、实施农民住宅和承包地使用权转让的新政策<br>五、提高新农村建设的规划水平<br>第六节  长三角地区城市群空间布局<br>一、城镇空间格局的基本现状<br>二、城市群城镇格局的基本特征和主要问题<br>三、城市群城镇体系发展思路<br>四、城市群空间布局基本设想<br>五、城市群城镇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br>第四章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完善创新体系建设<br>第一节  长三角地区自主创新的背景与意义<br>一、创新体系建设的背景<br>二、创新体系建设的意义<br>三、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特点<br>四、自主创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br>第二节  长三角地区创新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br>一、总体思路<br>二、战略目标<br>三、重点部署<br>第三节  长三角地区自主创新的关键领域与布局<br>一、原始创新能力的关键领域<br>二、集成创新的关键领域<br>三、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关键领域<br>四、创新基地总体布局<br>第四节  长三角地区创新体系的环境建设<br>一、建设创新共享平台<br>二、丰富创新体系内涵<br>三、完善科技创新体制<br>四、培养科技人才队伍<br>第五节  长三角地区创新体系建设的制度保障<br>一、增加科技投入<br>二、实施优惠的财税政策<br>三、鼓励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br>四、推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br>五、实施促进创新创业的金融政策<br>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br>第五章  加快重大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形成城市群同城效应<br>第一节  长三角地区基础设施一体化的意义<br>一、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br>二、形成城市群同城效应<br>三、增强区域对外辐射能力<br>第二节  长三角地区基础设施一体化存在的主要问题<br>一、基础条件<br>二、存在的问题<br>第三节  长三角地区基础设施一体化的战略目标<br>一、指导思想<br>二、发展原则<br>三、战略目标<br>第四节  长三角地区综合运输大通道的总体构想<br>一、沪宁通道和沪杭通道<br>二、杭甬通道<br>三、沿长江通道<br>四、沿海通道<br>五、宁湖杭通道<br>第五节  长三角地区综合枢纽建设的总体构想<br>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br>二、港口枢纽和配套港口群建设<br>三、航空枢纽与配套机场群建设<br>第六节  长三角地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总体构想<br>一、陆路交通网建设<br>二、港口水运和铁路集疏运系统建设<br>三、综合运输枢纽建设<br>第七节  长三角地区推进能源基础设施一体化的总体构想<br>一、能源结构优化配置<br>二、石油、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br>三、大型储煤基地建设<br>四、电力基础设施建设与布局<br>第八节  长三角地区信息基础设施一体化总体构想<br>一、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br>二、信息互联网系统建设<br>三、重点工程和信息港建设<br>第六章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完善节能减排制度建设<br>第一节  长三角地区资源和生态环境建设的背景与意义<br>一、发挥长三角地区的全国示范作用<br>二、促进长三角地区的可持续发展<br>三、推动长三角区域性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br>第二节  长三角地区资源及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br>一、能源资源压力不断加大<br>二、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br>第三节  发展的总体思路<br>一、指导思想<br>二、建设目标<br>三、基本原则<br>四、实现途径<br>第四节  重点领域及主要任务<br>一、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br>二、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br>三、强化区域生态环境建设<br>第五节  政策保障和协调机制<br>一、落实控制型政策措施<br>二、制定引导型政策措施<br>三、推进协调型政策措施<br>四、完善区域性合作管理机制<br>第七章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创新长三角地区制度合作机制<br>第一节  全面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br>一、经济区域化的战略空间<br>二、统筹兼顾推进区域协调发展<br>三、推进长三角地区一体化<br>第二节  完善区域综合治理结构<br>一、重塑地方政府间的横向关系<br>二、区域综合治理结构新思路<br>第三节  创新区域协调机制总体思路<br>一、区域协调存在的问题<br>二、关于三种改革思路的评判<br>三、区域协调的基本框架<br>第四节  区域协调发展的重点领域<br>一、重点领域<br>二、路径选择<br>主要参考文献<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