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教育是*超值的“回报”,再穷不能穷教育
身为知名企业家,任正非除了扎根华为,还尤其专注另一件事——教育。即使在华为*艰难的时期,任正非仍旧极其重视科研以及教育。在任正非的心中,教育是*超值的“回报”,再穷不能穷教育。
而华为就像他的孩子一样,他在对公司的管理中带入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在教育孩子时也带入了公司的管理理念。让我们跟着任正非学教育,赢在长远,赢在未来。
黄金法则一:教育是改变命运的钥匙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教育是改变命运的*佳方式,是打开新世界大门的钥匙。
1944 年 10 月 25 日,在贵州省安顺市的一个贫困小镇上,洪亮的啼哭声响彻房内,刚刚出生的是一个男孩。
他是这个家庭的第一个孩子。父亲给他取名为正非,希望他能明辨是非,一身正气。若干年后,他入伍当兵,一心报效祖国。后来他成立了一个企业,命名为华为,希望中华有为。
任正非的家距离黄果树瀑布不远,景色优美,但着实贫困。父亲出生于浙江省金华市,大名任木生,字摩逊,是当地的一名教师。母亲程远昭是个地道的贵州女孩,善良朴实,温厚勤劳。
当时粮食匮乏,大家都吃不饱饭,而任正非家共有 7个孩子,他们家中吃不饱饭的情况尤甚。为了让孩子们都能吸收足够的营养,任木生与程远昭每顿饭都会将饭食按照人数分好,以保证每个人都能吃得上饭。
尽管家中贫困,但是任木生与程远昭从未放弃孩子们的教育。当时当地的村镇小学的学费是每个孩子每年2~3 元,家中已经穷得揭不开锅,但是为了让孩子们读上书,任木生与程远昭到处去借钱,为他们凑齐学费。
钱不够,那就去借,读书生活用具不够,那就去捡。当任正非考上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时,为了给任正非准备一条好被子,程远昭在任职学校的垃圾堆中找出一条被人丢弃的被子,清洗干净、缝补好后,让任正非带去了学校。这条被子,任正非用了五年。
父母竭尽所能给予任正非受教育的机会,不仅为他打开了接受知识的大门,更帮助他走出了贫困的家乡,到了新的平台,想必这也是他坚信教育是*超值的“投资”的原因之一。
其实,每个家庭的情况都不同,以何种方式培养孩子一直是父母头疼的问题,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就可以。父母的托举让每个孩子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新世界的大门也就悄悄打开了。
黄金法则二:终身学习,终身成长
曾经有人这样评价任正非,说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与万人谈,干一件事”。在父母的教导下,他深知只有通过读书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为此,他一直扎实学习,勤奋读书。而在工作以后,在成长为优秀企业家的路上,任正非仍保持着终身学习、终身成长的学习态度。
学习是改变命运的途径
作为家中长子,任正非的肩膀上有着不小的压力。在他高考前的三个月,为了让他能够吸收更多营养,母亲每天都会额外做一个玉米饼给他。在一个有着九口人、粮食要按照人数分配的贫困之家,省出这些粮食是多么的困难!
为了更好地报答家人,任正非给自己制订了不少的计划。他学习电子计算机、数字技术、自动控制等专业技术,甚至自学了外语,达到了可以通读大学课本的程度。
他在大学中努力刻苦地学习,并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活动,因此认识了其他高校的一些老师,拓展了自己的知识面和人脉资源,总算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后来,任正非应征入伍,他在军队中也有着亮眼的表现。
在父母正确的引导下,任正非考上了大学。而在家庭贫困、资源有限的环境下,任正非没有放弃对知识的追求。他充分利用学校资源,自学英语,为自己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自主学习是人们改变命运的途径之一,这一点毋庸置疑。许多父母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将自己所有的期望都放在孩子的身上,恨不得将自己所有的资源都砸在孩子的身上,什么都手把手地教孩子,却忽略了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才是*好的投资方式之一。
中年离婚,从零创立华为
伟大人物的一生中,总是会有一些跌宕起伏的情节。
1974 年,任正非入伍成为基建工程兵。1983 年,由于国家整建制撤销基建工程兵,任正非以副团级技术干部身份从部队转业,后入职深圳南海石油集团公司的电子分公司担任副总经理,到这时他的生活才稍微安稳。然而,好景不长,任正非被客户欺骗,导致公司损失了200万元, 他因此被公司开除了,还背负了一大笔债务。
之后,任正非很是消沉了一段时间,好在父母的鼓励让他重新振作起来。在那段时间里,年迈的父母专门从乡下老家来到城里陪伴任正非,没有辜负父母对他的期望,任正非很快就收拾心情重新开始。之后,在朋友的热心帮助之下,他与几个合伙人一起集资了2万余元,开办了深圳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在面临人生的困境时,任正非没有放弃,依托父母给予他的鼓励与陪伴,他很快就振作起来,从挫折中汲取力量,继续前进。他通过朋友的支持与自身的努力,凭借不断学习与进取的态度,创立了华为,开启了新事业。
父母的支持和理解是孩子在面对困难时的重要支撑,在任正非身陷困境时,他的父母给予了他鼓励和陪伴,帮助他重新振作,成为他走出低谷的重要力量。因此,在教育孩子时,父母要时刻向他们传递“失败并不可怕,挫折是成长的阶梯”的观念,让他们明白家庭永远是他们的避风港湾和力量源泉,是他们的“大后方”,会永远给予他们前行的勇气。
黄金法则三:敢于拼搏,敢于创新
常言道“虎父无犬子”,任正非的父亲任木生从青年时的家道中落到中年时的衣食无忧,从中学老师到政协副主席,他的一生不可谓不波折。但凭借自身毅力与拼搏精神,任木生克服了一切困难,他的经历与个人品质深深地影响了任正非。在任正非创立华为的过程中,*不缺的就是拼搏、创新的精神。
自己做研发
刚开始,华为并非以研发为主,而是专攻代理销售。华为*初是通过代理香港的模拟交换机赚取差价而在市场上站稳脚跟。随着公司口碑的逐渐提升与业绩的增加,华为从只有几个人的小公司逐渐变成了有 50 人、100 人的公司,形势一片大好。
然而好景不长,由于未知的原因,香港的供货商不再给华为供货。破釜沉舟之下,任正非选择组建专门的团队,自己研发程控交换机。这是华为迈出的重要一步,为其后面的壮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差一点公司就被卖掉
华为的发展历程,可谓充满波折。
2003 年,思科正式起诉华为,理由是华为侵犯其知识产权。这一事件引起了巨大的舆论,为了保证自身利益,许多企业选择暂停与华为合作,以观望的态度等待此次事件的发展。任正非与思科的竞争对手 3COM 合作成立公司“华为三康”,而 3COM 的总裁出庭为华为作证,华为并没有侵犯思科的知识产权。
*后,思科与华为达成庭外和解,但这次事件对刚刚进入全球市场的华为的商誉的影响是巨大的。后来,有消息称:美国可能将华为列入制裁的黑名单中。在各种压力之下,任正非的身体出现了很严重的问题,因此签署了卖出华为的协议,希望将华为卖给摩托罗拉。幸而,摩托罗拉的新负责人认为华为的报价过高,直接否决了这个收购项目。
面对困难与挑战,任正非始终保持着敢于突破、敢于创新的态度。他敢于自己独立进行研发,也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科的竞争对手合作,灵活应对所遇困难,寻求合作创新,这才成功逆袭,成就了华为在全球通信行业的领先地位。
故此,在对孩子的培养上,父母不仅需要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也需要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与发散思维。
黄金法则四:科技兴国,立足教育
任正非的父母都是老师,而任正非自身的经历也让他明白,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大,而人才对一个国家的影响又有多重要。
华为一直都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与吸纳,时常有“XXX 毕业生、XXX 博士被华为以百万年薪聘用”的新闻出现在各种媒体上。毋庸置疑,任正非带领华为,真正做到了他一直持有的“科技兴国,立足教育”的观念。
“以宽容的态度对待科研”
任正非一直都知道,科研是一场漫长的旅程。为此,任正非一直保持着在科研上投入大量资金的态度,鼓励研究人员在科研过程中“浪费”。他一直强调,科研并不是必须有成果才是成功的,科研的过程就是培养人才的过程,这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
“让优秀的人培养优秀的人”
在一次采访中,任正非强烈呼吁道,中国需要加强对科技人才的培养,要专注基层教育,让优秀的人培养优秀的人。比起花钱“砸”技术成果,任正非更喜欢花钱“砸”科学家、“砸”技术人才,科技人才的教育培养是国家发展的第一动力。
父母与大学培养了任正非,任正非也知反哺,他通过支持科研及教育培养了更多的人才。其实,家长教育孩子的过程,就像是一朵花通过它的芬芳和美丽,影响另一朵花的绽放;一棵树凭借其根深叶茂的生命力,激励另一棵树茁壮成长,这些花、树交织起来,就会形成绚丽的风景。
无论是让孩子拥有终身学习的意识,还是让孩子拥有终身学习的勇气,或是让孩子拥有创新的思维,家长在培养这些特质的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教育是*超值的“投资回报”方式,再穷不能穷教育。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应当树立起榜样作用,通过自身的言行影响和激励孩子,或是让孩子参加适当的教育课程,从而培养出对他们终身有益的性格或者习惯。
展开
之前的我与很多家长想的一样,认为优秀的人无非有高学历、高收入、好身体、幸福的婚姻。所以我一度认为自己这样的就挺优秀,但时至今日,我倒有了一些不太一样的看法。兼济天下、独善其身、报效国家、承欢膝下,四个词语、四种境遇、四种状态、四种人生,谁又能判定好与坏?成功与否更取决于个人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