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辨伪学史(精)
0.00     定价 ¥ 9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59880062
  • 作      者:
    作者:杨绪敏|责编:刘玲
  • 出 版 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4
收藏
编辑推荐

  辨伪求真是史学研究的首要任务。本书总结了中国悠长历史中学者对浩瀚经典的辨伪成果,将中国辨伪学分为先秦汉魏南北朝的萌芽、唐宋的系统发展、元明清近代的成熟、现当代的继承再发展四个时期,对中国历史上的辨伪思潮作全景式概观、对重要疑古学者进行深入解读,全面系统地叙述了从先秦到现当代在古籍辨伪、史实考辨、学说辩证上的成就,总结了历代辨伪学家的辨伪思想和辨伪方法,并作了客观、公允的评价。本书贯通古今,资料丰富,论证充分,颇有新见,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辨伪学通史著作

展开
作者简介

  杨绪敏,江苏师范大学历史学教授。曾师从著名历史文献学家张舜徽先生,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中国史学史等的教学和研究,先后主持《中国史学史》《中国历史文献学》《中国古代史》等精品课程的建设,主编和参编过《中国历史要籍研究资料辑要》《中国历史文选》《中国历史文献学》等教材。

展开
内容介绍

  书稿将中国辨伪学分为四个时期:(一)疑古思想的萌芽及辨伪学初起时期(先秦汉魏南北朝);(二)辨伪学的发展时期(唐宋);(三)辨伪学的成熟时期(明清至于近代);(四)辨伪学的再发展时期(现当代)。该书稿全面系统地叙述了从战国到现当代在考辨伪书、伪史、伪说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深入细致地分析总结了历代辨伪学家的辨伪思想和辨伪方法,并作了客观、公允的评价。全书资料丰富,论证充分,颇有新见,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辨伪学专著,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秦始皇焚书,是中国学术史上一个重大事件。这个事件对中国辨伪学发展的进程曾产生过不可

低估的影响。今文经、古文经之争,缘起于秦之焚书,后世大量伪书的出现,也多与焚书有关。因

此弄清这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很有必要。

焚书事件缘起于公元前213年的一场关于实行郡县制还是分封制的争论。李斯借此机会提出建议,表述了以下几条意见:①秦统一天下后,为了禁止儒生的“以古非今”(具体说,

就是心非、巷议、夸主、造谤),巩固中央集权统治,建议焚禁古书,绝其依据;②各国史书除

《秦纪》外全部烧掉;③博士官所执掌的《诗》《书》、诸子书不在烧毁之列;④实行严厉制裁的措

施以保证焚禁古书政策的落实。

关于这次焚书,还见于《史记》其他篇目的记载。如《六国年表序》载:“秦既得意,烧天下

《诗》《书》,诸侯史记尤甚,为其有所讥刺也。《诗》《书》所以复见者,多藏人家;而史记独藏周

室,以故灭。惜哉!惜哉!独有《秦纪》,又不载日月,其文略不具。”《史记·太史公自序》云:

“周道废,秦拨去古文,焚灭《诗》《书》,故明堂石室金匮玉版图籍散乱。”《史记·儒林列传》也

云:“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疑古思想的萌芽及辨伪学初起时期——先秦汉魏南北朝

第一节 古史传说与先秦典籍整理、研究之概况 003

第二节 疑古思想的萌芽及对伪说伪书产生原因的初探 010

第三节 秦始皇焚书及其影响 013

第四节 司马迁作《史记》对先秦史料的考辨及处理 016

第五节 两汉的造伪及辨伪 020

第六节 王充的“疾妄求实”思想及对伪说、伪书之考辨 027

第七节 魏晋南北朝的造伪与辨伪 035

第二章? 辨伪学的发展时期——唐宋

第一节 唐宋辨伪之概观 045

第二节 刘知幾疑古惑经思想及对伪史、伪说、伪书的考辨 056

第三节 啖助、赵匡对“春秋三传”的怀疑及考辨 065

第四节 柳宗元与诸子及其他典籍的考辨 071

第五节 欧阳修对儒家经传的考辨 078

第六节 郑樵与《诗辨妄》 085

第七节 洪迈对伪说、伪书的怀疑及考辨 092

第八节 《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与书籍真伪的考辨 100

第九节 朱熹考辨古书的成就、方法及影响 106

第十节 叶适与《习学记言》 116

第三章? 辨伪学的成熟时期——元明清及近代

第一节 元明清近代辨伪之概观 125

第二节 宋濂与《诸子辨》 136

第三节 梅 与《尚书考异》 142

第四节 胡应麟对伪书的考辨及对辨伪学理论的总结 150

第五节 明末清初学者对《致身录》《从亡随笔》的考辨 163

第六节 姚际恒考辨古书的成就及影响 174

第七节 阎若璩、惠栋与伪《古文尚书》的定案 182

第八节 崔述与《考信录》 193

第九节 刘逢禄与《左氏春秋考证》 210

第十节 龚自珍、魏源的辨伪思想和成就 215

第十一节 廖平与《古学考》 228

第十二节 康有为与《新学伪经考》 234

第十三节 梁启超对古书的考辨及对辨伪理论的总结 242

第四章? 辨伪学的再发展时期——现当代

第一节 现当代辨伪之概观 263

第二节 胡适对中国古代哲学史料的清理及对古史辨派的影响 271

第三节 钱玄同对古书的考辨及对古史辨派的影响 277

第四节 顾颉刚与古史辨运动 284

第五节 罗根泽与诸子的考辨 302

第六节 郭沫若与古史的考辨 311

第七节 集伪书考辨之大成——张心澂的《伪书通考》 319

第八节 竹简帛书的出土对古书辨伪的作用及影响 325

结语 332

附录(一):引用参考文献目录 333

附录(二):文献工作者必读之书——读杨绪敏先生《中国辨伪学史》 336

增订版后记 341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