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环境资源与能源法评论(第6辑生态环境治理的法治保障)
0.00     定价 ¥ 13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2747910
  • 作      者:
    编者:于文轩|责编:梁剑琴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5
收藏
作者简介
  于文轩,男,满族。法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副院长,中国政法大学生态与资源法治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法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市生态法治研究会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为环境资源法和能源法。
展开
内容介绍
  《环境资源与能源法评论》旨在呈现国内外环境资源法和能源法领域的前沿学术成果,推动这些领域的学术研究,为国家政策制定、立法、执法和司法实践提供学术支持。《环境资源与能源法评论》第6辑由中国政法大学生态与资源法治研究中心主办,以“生态环境治理的法治保障”为主题,收录了16篇论文,分为“高端论坛”、“环境法治”和“能源治理”三个部分,呈现近期在这些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篇 高端论坛
  以企业为被告气候变化诉讼的域外发展与中国实践
  王灿发 邵莎莎
  一 引言
  气候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已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以国际气候谈判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全球气候治理,逐渐发展出以《巴黎协定》为代表的新气候治理体系。但是,《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巴黎协定》缺乏强有力的执行和问责机制导致气候政策执行不力,以国家为主体的气候治理面临参与、执行、资金等多重集体行动困境。在这一背景下,气候变化诉讼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正式程序之外影响气候政策的重要途径,能有效地激励政府和企业追求更具雄心的气候减缓与适应目标。
  根据萨宾气候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8月18日,全球共有2761起气候诉讼案件被提起。在现有的诉讼案例中,国家和政府机关常常作为被告出现,直接将企业的气候变化责任作为诉讼对象的案件较少。据统计,2023年提起的诉讼中,针对企业的案件大约占总案件的25%。不论针对政府还是针对企业,气候诉讼背后的根本动机都在于法院能够通过法律手段,在政府和公司未能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情况下,承担起追责的角色。当政治和行政力量未能有效应对气候危机时,法院的介人可以让气候义务得到履行。
  近年来,气候变化诉讼的被告范围从政府延伸到企业,特别是对高碳排放企业的诉讼有所增加。鉴于气候变化诉讼在全球的广泛影响,研究企业气候诉讼中程序规则和实体规则对我国以企业为被告的气候应诉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有关气候诉讼的研究大多是整体性研究,较少区分以政府为被告和以企业为被告的诉讼,实际上,二者存在很大差异。目前我国尚不存在以政府为被告提起气候变化公益诉讼的法律基础,以企业为被告的气候变化诉讼应当是未来我国气候变化诉讼特别是气候变化公益诉讼发展的主要方向。另外,我国的社会组织提起了涉碳排放配额清缴、碳数据造假的公益诉讼案件,这部分案例的提起目的在于影响企业碳排放行为并争取损害赔偿。然而,这部分新近案例的发展并未引起广泛重视。本文在梳理全球以企业为被告的气候变化诉讼的基础上,明晰企业气候责任的追责路径与法律基础,并呈现我国有关企业气候诉讼的最新进展,探索我国企业气候变化诉讼的发展路径。
  二 对企业进行气候问责的社会和法律基础探讨
  近年来,因气候变化而追究企业责任的案件迅速增加。截至2024年8月,在美国之外的其他司法管辖区,针对政府的气候诉讼案例共有678件,其中,公司有205件,涉及28个司法管辖区。审理机构主要包括国内法院、国家非司法机构、准司法机构等。从诉讼主体来看,原告主要包括地方政府、非政府组织、监管机构、总检察长、股东、员工、消费者。
  ……
展开
目录
第一篇 高端论坛
王灿发 邵莎莎 以企业为被告气候变化诉讼的域外发展与中国实践 3

第二篇 环境法治
王楠 李冰强 论生态环境修复责任适用中的行政主导 31
荆珍 张鑫 我国林业生态环境治理的困境及完善 60
宋晓倩 产权改革视域下的水环境权益价值实现路径研究 73
冯瀚元 风险视角下生态法的三重思辨 94
张叶东 “双碳”目标下中国生态环境立法的范式转换 113
黄露莹 论生态文明时代法律生态化——基于生态环境法典编纂的视角 139
王雪 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机制的完善 168
宁天琦 生态文明理念下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进路 195
刘晨璐 论我国湿地生态保护补偿制度的完善 221
卿悦 论交叉执行在生态环境损害诉讼中的适用 249
宗婷 遗传资源知识产权保护中生态利益的定位与识别 273

第三篇 能源治理
莫昊丹 碳交易制度调整对象的重构及其规范进路 309
吴瑶 我国新能源产业政策法治化的路径分析 333
王若谷 郭鑫祥 论可再生能源消纳措施的完善——以《可再生能源法》修订为背景 352
欧家新 “认购碳汇”司法适用的理念更新与规则完善 377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