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职业很难被淘汰?
超人保护地球该不该收费?
钱为什么可以“飞”起来?
人为什么要替驴子干活?
经济学家的老婆有多厉害?
本书以短小精悍、发生在身边的经济学小故事对经济学的相关概念、现象进行讲解,并辅以贴近生活、包罗万象的原创插画。全书围绕价格机制、成本分析、消费行为、市场现象、权利与制度、激励作用、博弈论思维、信息传递、工资差异、货币历史、金融体系、经济危机、增长理论等主题展开,将复杂的经济学理论融入通俗易懂的日常案例之中,帮助读者轻松领略经济学的智慧,为个人日常工作和学习提供更理性、简约的思维方法和更高效的决策思路。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各种困惑,置身事内,很难解惑。
本书以短小精悍、发生在身边的经济学小故事对经济学的相关概念、现象进行讲解,并辅以贴近生活、包罗万象的原创插画。全书围绕价格机制、成本分析、消费行为、市场现象、权利与制度、激励作用、博弈论思维、信息传递、工资差异、货币历史、金融体系、经济危机、增长理论等主题展开,将复杂的经济学理论融入通俗易懂的日常案例之中,帮助读者轻松领略经济学的智慧,为个人日常工作和学习提供更理性、简约的思维方法和更高效的决策思路。
经济学的魔力
1992 年,与老布什竞选美国总统时,比尔·克林顿提出一句非常著名的竞选口号:“笨蛋,问题在于经济。”这句竞选口号对于克林顿最后成功当选总统功不可没。克林顿说的没错,问题在于经济。纵观重大历史事件,说到底都离不开经济问题。翻开近现代史,从英国向中国倾销鸦片、列强用枪炮打开中国国门,到两次世界大战、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和瓦解、美元霸权的形成,再到美苏争霸和冷战的格局,以及当前的俄乌冲突、巴以冲突、红海航道危机等,其背后都和经济密切相关。
今天我们看到的纷繁复杂的国际问题和事件,从美国的“脱钩断链”,到全球气候问题、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再到欧盟的成立和欧元的流通、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建立、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这些同样都是经济合作和竞争的具体表现。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经济学一直存在于中国社会发展之中。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经济学家。齐桓公想征服鲁国,便向管仲问计。管仲认为用不着发兵,他自有办法。
鲁国的丝绸(鲁缟)很有名。管仲的方法就是:让齐桓公下令,无论齐国的官员还是贵族,都必须穿鲁缟,并且齐桓公要身体力行。
此令一出,鲁国的丝绸卖到脱销,鲁缟供不应求且价格飞涨。鲁国人自然不会放过这赚钱的大好机会,家家户户生产丝绸,甚至放弃了农业生产。不久,管仲看见时机成熟,再次让齐桓公下令,禁止齐国的百姓购买鲁国的丝绸。
这样一来,鲁国的商人们都傻了眼,一边是大量积压的丝绸无法售出,一边是粮食短缺。他们不得不高价购入齐国的粮食,这样一来一回,鲁国的经济很快就崩溃了。最终,鲁国支撑不下去了,只好向齐国臣服。
管仲用经济手段打败了鲁国。
此外,还有一个故事。公元前 246 年,韩桓王想出了一条妙计。他以著名的水利工程人员郑国为间谍,派其入秦,游说秦国在泾水和洛水间,开凿一条大型灌溉水渠。韩国表面上帮助秦国发展农业,但真实目的是要消耗秦国国力,这条计策也称“疲秦计”。
秦王嬴政本来就想发展水利,很快就采纳了这一诱人的建议,并立即征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任命郑国主持兴建这一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韩国“疲秦”的阴谋败露,秦王大怒,要杀郑国。郑国说:“始臣为间,然渠成亦秦之利也。”
秦王是位很有远见的政治家,认为郑国说得很有道理,便继续修建水渠。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水渠完工。自此,“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疲秦计”壮大了秦国,最终秦吞并了六国。
不懂经济的韩桓王断送在自己的“妙计”之中。
“经济”(economy)这个词语来自希腊语“oikonomos”,它的意思是“管理一个家庭的人”。19 世纪的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认为,经济学是研究人类一般生活事务的学问。简单的日常生活也离不开经济学。经济学大到可以决定一个国家的存亡,小到可以让我们决定下午看电影还是去图书馆学习。
这就是经济学的魔力。
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弗兰克曾说:“每当在社交场合,人们问起我的职业,我回答自己是经济学家时,他们总会有点失望。
我不禁追问为什么。不少人会提起他们多年前上过的经济学概论课,‘全都是那些可怕的图表’。”
事实上,这是对经济学的误解。经济学并不是高深的理论和复杂的方程式,它让我们理解是什么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并通过发现这一点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经济学是一门非常有趣,也很实用的科学。通过阅读本书,你可以在《红楼梦》和《水浒传》中、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中、在漫威和 DC 公司的电影中、在简·奥斯汀和狄更斯的小说中、在《哈利·波特》和《绿野仙踪》的魔幻故事中,尽情领略经济学的趣味。
经济学正在经历一个探索的黄金时代,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J. 巴罗说:“我认为任何社会行为,包括爱情、犯罪都受经济思维的支配。”哈佛大学原校长劳伦斯·萨默斯更是直截了当地说:“毫不夸张地讲,除了厨房的洗碗池,经济学家已经研究了一切事物。”
一个人家庭、婚姻、事业成功的前提,就是要懂得在这个充满稀缺性的世界里,该如何有效利用资源,做出正确选择。因此,只有通过更多的经济学思考和学习,我们才能看清楚问题的本质,做出更理性的判断和决策。通过更多的思考和学习,我们也可以像经济学家一样看问题。
第一章 经济学的十大原理
原理一:为什么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人们会面临权衡与取舍
原理二:教授为什么不去拿免费的冰激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原理三:为什么星巴克超大杯咖啡最实惠——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原理四:成功率百分之百的戒烟公司——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原理五:“獾”是如何让英国人避免饥荒的——贸易能使每个人的状况变得更好
原理六:什么是“看不见的手”——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好方法
原理七:“蒜你狠”“姜你军”为什么会发生——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原理八:千元“梦特娇”大卖是真的吗——一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其生产物品和提供劳务的能力
原理九:歹徒为什么看不上整车的钱——当政府发行过多货币时,物价会上升
原理十:美联储会在什么时候降息——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与取舍
第二章 价 格
价格歧视:商家为什么要发优惠券
价格管制:安特卫普反抗军为什么会投降
有效市场:经济学家是如何发现氢弹秘密的
吉芬商品:什么东西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大
一价定律:“巨无霸指数”是怎么来的
价值悖论:钻石的价格为何远远高于水
第三章 成 本
沉没成本:协和飞机为什么会失败
摩擦成本:偷摩托车的小偷儿为何会减少
人力成本:荷兰为什么会普及风车
搜寻成本:为什么公司名称喜欢以“A”开头
交易成本:奥斯汀市是如何回收垃圾的
鲍莫尔成本病:哪些职业很难被淘汰
第四章 消 费
棘轮效应:为什么说“由奢入俭难”
心理账户:来得快的钱为何去得也快
乘数效应:政府为什么要发消费券
炫耀性消费:铂金包为什么能成为“武器”
消费者剩余:买卖双方的终极博弈
消费函数:演艺经济能拉动消费吗
需求弹性:榴梿为什么开始受欢迎了
第五章 市 场
买方市场:《傲慢与偏见》里的“高富帅”为何抢手
禁售令:盖茨比是如何发财的
加拉帕戈斯综合征:日本制造业为何失去市场
阿尔钦 - 艾伦定理:食物离产地越近越好吗
萨伊定律:木乃伊能有什么用
凯恩斯定律:挖一个坑就能让经济复苏吗
垄断:如果厕所被垄断了会怎么样
差异化竞争:“转角书店”靠什么生存
供应链:一艘货轮如何造成全球卫生纸短缺
第六章 权 利
外部性:SUV 给别人带来哪些危害
搭便车:古怪的三面钟楼是怎么来的
产权:为什么说铁丝网改变了美国
公共品:超人保护地球该不该收费
公有地悲剧:西伯利亚鲟鱼去了哪里
科斯定理:广场舞噪声问题有办法解决吗
公平:可口可乐的创新为何失败
成本收益分析:一条命值多少钱
第七章 激 励
外在激励:砸钱能提高孩子的成绩吗
内在激励:孩子做家务该不该给奖金
长期激励:李尔王在哪件事上做错了
逆向激励:印度眼镜蛇为什么会越捕越多
伊斯特林悖论:金钱一定能带来幸福吗
新起点效应:新年计划为何总是落空
第八章 博 弈
零和博弈:武松醉打蒋门神为哪般
囚徒困境:钢铁侠为什么和美国队长打起来
以牙还牙:一颗哑弹是如何“旅行”的
策略行动:广播公司如何帮人减肥
后动优势:跟随者如何成为胜利者
纳什均衡:“石头剪刀布”游戏有什么秘密
猎鹿博弈:看电影引发的小矛盾该怎么处理
懦夫博弈:谁会先按下核按钮
第九章 信 息
柠檬市场:二手车为什么卖不上价钱
反信号传递:薛宝钗为什么喜欢穿着简朴
难以造假原则:黑社会如何识别卧底
发信号:宝玉为什么送给林妹妹旧手帕
品牌效应:人们为什么会选择知名连锁店
不利条件原理:科技大佬为何要从哈佛辍学
第十章 工 资
超级明星经济:克里斯蒂亚诺·罗纳尔多的收入为何是贝利的200多倍
邓洛普问题:同样的工作为何工资不一样
最低工资:经济学家为何掐架
小费:为什么有些地方要给小费
漂亮津贴:为何长得越好收入越高
补偿性工资差别:“蜘蛛人”为何能月薪数万元
其他工资差别:决定收入水平的关键是什么
第十一章 货 币
货币:历史上有哪些奇怪的货币
黄金:哈利·波特从银行拿到了什么
通货紧缩:日本经济为何经历30年通缩
格雷欣法则:劣币为何能够淘汰良币
信用卡:刷卡和付现金是一样的吗
比特币:当年的一块比萨为什么与现在的一架波音飞机等值
金本位制:《绿野仙踪》讲了什么故事
硬通货:方便面为何会在监狱里成为货币
第十二章 金 融
银行:长凳上发生了什么故事
保险:孟买的逃票组织是如何运作的
债券:荷兰债券如何创造信用奇迹
利息:利息和牛犊有什么关系
复利:一个清洁工如何成为百万富翁
高利贷:王熙凤是如何“让钱生钱”的
汇票:钱为什么可以“飞”起来
股票:可以在阿拉斯加种草莓吗
加息:美国硅谷银行为何倒闭
第十三章 危 机
泡沫:牛顿为何在股灾中大亏
次贷危机:房贷如何变成一场全球性灾难
破产:狄更斯在童年遭遇了什么
国家破产:斯里兰卡为何会破产
马尔萨斯陷阱:人为什么要替驴子干活
庞氏骗局:庞兹是如何“空手套白狼”的
贸易战:为什么增加关税让美国穷人更穷
低碳经济:美国为何“二次退群”
第十四章 增 长
帕累托改进:林冲为什么要杀王伦
效用最大化:经济学家如何找到真凶
路径依赖:标准键盘是怎么来的
创造性破坏:砸掉机器我们的生活会更好吗
比较优势:李逵和张顺谁的武功更高
拉弗曲线:经济学家在餐巾上画了什么
生产率悖论:DeepSeek 能迅速提升生产力吗
第十五章 魔 咒
赢家的诅咒:拍卖的时候都发生了什么
《体育画报》魔咒:优秀运动员为何变得糟糕了
专家魔咒:炒股票为何不能听专家的话
资源诅咒:遍地钻石的塞拉利昂为何贫穷
知识的魔咒:别人为何听不懂很简单的话
比利山羊的诅咒:小熊队为何总是输球
理性预期的魔咒:经济学家的老婆有多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