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刑法解释动态观/西南政法大学刑法学术文库
0.00     定价 ¥ 6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9797799
  • 作      者:
    作者:王东海|责编:屈瑶//王雅楠
  • 出 版 社 :
    法律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7-01
收藏
内容介绍
刑法解释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贯穿于刑法理论研究始终和司法实践全过程。 刑法解释动态观既是一种观念立场,也是一种具体方法。解释主体认知、解释对象、解释过程等的动态性特征,决定了刑法解释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将刑法规定运用到具体的案件事实当中,用事实解释法律、用法律解释事实,在规范与事实之间不断寻找最大契合点,对具体案件进行处理的过程。刑法解释动态观可以分为个人场域、司法场域、社会场域三个层次,其实现需要相应的制度保障。刑法解释动态观符合司法规律,能够有效解决实践问题,值得提倡和运用。当然,刑法解释的动态性并不是要否定刑法解释的安定性,而是要遵循刑法谦抑性原则和罪刑法定原则,要受到规范逻辑和情理价值的制约。
展开
目录
导论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二、研究立场与方法
第一章 问题反思:刑法解释动态观之提倡
第一节 刑法解释观念之厘定
一、刑法解释概念梳理
二、现有刑法解释观念争鸣
三、刑法解释观念的动态与静态之分
第二节 刑法解释静态观之反思
一、刑法解释静态观的理论梳理
二、刑法解释静态观的理论问题
三、刑法解释静态观的实践问题
第三节 刑法解释动态观之提倡
一、刑法解释动态观的梳理
二、刑法解释动态观的依据
三、刑法解释动态观的功能作用
第二章 个人场域:刑法解释动态观之主体研判
第一节 起点:大前提与小前提的初步研判过程
一、刑法解释与三段论推理的关联
二、作为小前提之法律事实的构建
三、作为大前提之法律规范的寻找
第二节 过程:以刑法价值目的为导航的逻辑推理过程
一、刑法的价值目的考量
二、价值目的对逻辑推理的指引
三、刑法价值目的对逻辑推理指引的展开
第三节 结论:最大契合度之研判结论
一、规范逻辑角度的契合度研判
二、情理价值角度的契合度研判
三、规范逻辑和情理价值契合度研判的过程
第三章 司法场域:刑法解释动态观之诉讼博弈
第一节 侦查、调查阶段之博弈
一、侦查机关、调查机关的内部博弈
二、侦查机关、调查机关与检察机关之博弈
三、侦查与辩护之博弈
四、检察与辩护之博弈
第二节 审查起诉阶段之博弈
一、侦查、调查与检察之博弈
二、检察与辩护之博弈
第三节 法庭审判阶段之博弈
一、控辩双方的争执与博弈
二、法官裁判的居中兼听与辨析
三、解释结论形成中的利益平衡
第四章 社会场域:刑法解释动态观之官民互动
第一节 民众与侦查的互动
一、辩护律师与侦查的互动
二、案件利益相关人与侦查的互动
三、侦查与媒体和大众的互动
第二节 民众与检察的互动
一、辩护与检察的合作与对抗
二、利益相关人与检察的商谈与对抗
三、媒体大众与检察的相互影响
第三节 民众与审判的互动
一、民众刑法解释观对审判的影响
二、民众与审判的互动
第五章 机制保障:刑法解释动态观之保障制约
第一节 实质的监督制约机制
一、权力主体内部的监督制约
二、权力主体之间的监督制约
第二节 平等的对话博弈机制
一、监察、侦查、检察与审判之间的对话协商
二、司法与被告一方的对话互动
三、司法与被害一方的对话协商
第三节 广泛的公众参与机制
一、充分运用新时代“枫桥经验”
二、进一步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
三、进一步优化人民监督员制度
四、健全完善公开听证制度
第四节 严格的法律文书说理机制
一、扩大说理文书的范围
二、健全文书说理制度
结语 新时代刑法解释的观念革新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