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比较的视野通过对中国十余省(市、自治区)的面上调查和不同区域大中小城市的点上调查,就基层治理现代化中的特殊主体“社区矫正对象”的社会支持现状评量、因素检验、政策倡导等展开了系统研究。在深度梳理社区矫正对象社会支持的相关政策和中外理论基础上,从“接受者—提供者”视角和“大社会工作”视域建构了中国特色的社区矫正对象社会支持评量指标体系,类型化了主客体维度的工具性支持、情感性支持、信息性支持和反馈性支持四大支持框架。围绕现状因素对策的问题意识,从多个面向比较呈现了社区矫正对象社会支持的一般公众态度和基础、社区矫正对象社会支持的工作队伍禀赋和支撑、社区矫正对象社会支持的获得和供需等,进而从以上三个方面分析了社区矫正对象社会支持的影响因素和归因差异,最后提出了社区矫正对象社会支持的优化路径与对策建议。本书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区矫正法治化道路,丰富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社区矫治理论与实践,为中外社区矫正与地方治理比较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