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
保护母亲河 守护三江源
生命起源于水,文明诞生于江河。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这里是万山之宗、三江之源、中华水塔,唐古拉山脉和昆仑山脉在这里冰雪相拥,长江、黄河、澜沧江源远流长;
这里有唐蕃古道、康藏通衢,是多个民族世居的家园,汉藏文化在这里交流交融,三江万里浪,华夏百族兴,巍巍雪山是国家之栋梁,三江澈水是民族之摇篮,沃野千里是生命之乐土;
这里还是歌舞之乡、灵秀之地,高原*特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让这里的人们传承着与自然、与各类生命打交道的智慧,他们朴素的生态、生产和生活方式,深深影响着大江大河的命运,也深深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
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到青海考察调研,为青海发展擘画蓝图、指引方向。青海牢记总书记嘱托,把生态保护放在突出位置,完善流域生态一体保护政策,加快国家公园建设,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模式,从根本上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勇于争当国家公园建设“优等生”。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基本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人靠自然界生活,人类在同自然的互动中生产、生活、发展。生态文明源于对发展的反思,也是对发展的提升、对工业文明的超越。正是从文明进步的新高度重新审视中国的发展,我们党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生态文明目标,以鲜明的形象、丰富的内涵,诉说着14亿中国人的向往,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青海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三次亲临青海考察、两次参加全国人大青海代表团审议[1],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高度,对青海工作发表重要讲话,并多次作出指示批示,深刻阐明事关青海长远发展的一系列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重大问题,为青海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擘画了宏伟蓝图、提供了根本遵循。深刻阐明了青海“三个*大”省情定位和在全国大局中“三个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强调青海*大的价值在生态、*大的责任在生态、*大的潜力也在生态,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强调青海自古以来就是国家安全的战略要地,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青海的生态安全地位、国土安全地位、资源能源安全地位显得更加重要,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强调青海对国家生态安全、民族永续发展负有重大责任,三江源保护是青海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必须始终承担好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使命,对国家、对民族、对子孙后代负责。
青海是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其中尤以玉树为重,更以三江源为大。从“黄河源头**哨”到“万里长江**湾”,从“中国鹤”的隆宝典范到昂赛“雪豹和她的朋友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