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山东抗日根据地创立与发展研究
0.00     定价 ¥ 12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2836775
  • 作      者:
    王士花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1-01
收藏
作者简介

王士花,山东临邑人,1967年生。1994年7月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近代史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同年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至今,现为革命史研究室研究员。1993年4月至1994年3月在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法学部访学;2002年10月至2003年9月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所访问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抗日战争史。

展开
内容介绍

山东抗日根据地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它不仅是华北四大根据地之一,也是连接华北与华中的重要通道和战略枢纽。与华北其他根据地相比,它的开创和发展路径独特。

本书主要利用山东省档案馆、台北国民党党史馆所藏档案,以及日本亚洲历史资料中心数据库资源,已刊中日文相关历史文献、调查资料及山东省各县区资料等,从以往研究较少涉及而又对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创立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问题切入,探讨全面抗战时期中共山东地方党组织深入敌后农村发动群众组建武装,建立并扩展根据地的实际样态。


展开
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中共山东抗日武装的勃兴/15

  一 抗战爆发前后山东自然、社会、政治生态/15

  二 抗战爆发前后的山东中共党组织/20

  三 徂徕山起义/25

  四 八路军山东纵队的成立/48

第二章 八路军一一五师入鲁/61

  一 八路军一一五师主力入鲁决策与萧华等部先期入鲁/61

  二 一一五师主力挺进鲁西、鲁南/66

  三 八路军第一纵队的组建/80

第三章 统一战线的开展/92

  一 对范筑先统战工作之始/92

  二 合作基础的确立/96

  三 合作关系的深入与巩固/100

  四 统战工作的波折/108

  五 合作成功要因/113

第四章 群众运动与减租减息的推行/116

  一 减租减息政策的普遍实施与群众运动的发起/116

  二 群众运动的问题及对减租减息工作的影响/126

  三 群众运动的深入与查减/130

第五章 合理负担与粮食征收/142

  一 抗战初期的募集与摊派/142

  二 合理负担政策的实施/147

  三 抗战形势好转后的征粮状况/157

  四 抗战后期平衡负担的努力/163

第六章 根据地军民的粮食保卫战/172

  一 保卫与反抢粮的军事斗争/172

  二 反抢粮的政治斗争/179

  三 争夺粮食的经济斗争/185

  四 粮食的收藏与保管/191

第七章 北海银行与根据地的货币政策/199

  一 北海银行初创与维护法币政策/199

  二 北海银行总行及分支机构的设立与北海币的分区推行/205

  三 停法拒伪、北海币法定货币地位的确立与统一发行/209

  四 北海币成功发行与币值稳定的主要因素/219

第八章 乡村两面政权/222

  一 中共策略变化与抗战初期两面政权的出现/222

  二 中共战略调整与反攻前夕两面政权的再次出现/226

  三 两面政权的作用/232

  四 两面政权产生的原因与特点/237

第九章 敌后武工队/239

  一 武工队的普遍出现及组织形态/239

  二 武工队的工作对象、斗争目标与战术应用/247

  三 抗战后期武工队活动区域的扩展与队伍建设的加强/257

  四 敌后武工队的特点与贡献/272

第十章 小部队建设/274

  一 根据地困境与小部队的出现/274

  二 小部队的组织形式与建设举措/280

  三 小部队建设的推进与成效/287

  四 根据地危机的消除/294

  五 小部队建设的启示与意义/298

第十一章 国共关系/301

  一 抗战初期中共力避冲突与协同抗战/301

  二 于学忠入鲁/309

  三 摩擦频发冲突升级/311

  四 与东北军统战关系的波折/320

  五 李仙洲入鲁失败与国共力量对比逆转/326

  六 山东国共关系特点及力量消长原因/333

第十二章 交通网络的构建与延展/339

  一 抗战初期的交通网络/339

  二 战时邮局与艰难时期统一交通的努力/347

  三 抗战形势好转后的交通发展/354

  四 交通工作的特点与贡献/358

第十三章 根据地的国民教育/366

  一 根据地教育体系的初步建立/366

  二 根据地教育的艰难推进/374

  三 根据地教育的发展/377

  四 抗战后期的教育改革/385

  五 根据地教育的特点/391

第十四章 根据地的强盛及对战后格局的影响/394

  一 根据地形势的好转/394

  二 根据地的发展与强盛/399

  三 对战后格局的影响/409

结语/415

参考文献/419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