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辽宁长城沿线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研究
0.00     定价 ¥ 66.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104056355
  • 作      者:
    马雪
  • 出 版 社 :
    中国戏剧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4-01
收藏
作者简介
  马雪,女,1991年生,毕业于东北大学哲学(设计艺术哲学)专业,哲学博士,现为鲁迅美术学院人文学院专业教师,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会员,辽宁省美学学会会员,沈阳市D类人才库人才。曾多次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一般项目及省部级社科基金项目。撰写的论文《国家意志与文化表征:林徽因艺术作品中的美学理念》获2017-2018年度辽宁省美学与文学艺术研究成果二等奖。
展开
内容介绍
  《辽宁长城沿线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研究》一书聚焦于辽宁长城沿线地区的文体旅融合发展,深入探讨了其历史价值、文化内涵以及现实意义。辽宁长城作为中国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象征。全书以辽宁新时代“六地”精神为指引,结合长城沿线丰富的文化遗产与旅游资源,系统分析了当前文体旅融合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构建策略。 
  书中首先详细阐述了辽宁长城的历史地位与文化价值,揭示了其在中华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辽宁长城跨越12个历史时期,见证了多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是中华民族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精神的生动体现。其次,通过对沿线地区文体旅产业的现状梳理,《辽宁长城沿线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研究》揭示了资源整合、产业融合、文化传承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包括战略规划、资源整合、创新发展、基础设施提升等在内的具体建议。 
  此外,《辽宁长城沿线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研究》通过国内外成功案例的对比分析,结合辽宁本地实际情况,验证了构建策略的有效性与可行性。同时,通过实地调研与数据分析,对构建策略进行了实证研究,为辽宁长城沿线文体旅融合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最后,《辽宁长城沿线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研究》总结了辽宁长城沿线文体旅融合发展的经验与教训,展望了未来的发展前景,提出在“六地”精神指引下,辽宁长城沿线文体旅融合发展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辽宁长城沿线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研究》不仅为辽宁长城沿线地区的文化、旅游与体育产业的深度融合提供了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也为全国其他地区文体旅融合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背景介绍
  一、辽宁长城的历史地位与文化价值
  长城,作为中华文化的缩影与象征,其深远的意义远不止于作为一道攻守双方的界限,它更是民族融合与交流的历史起点,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智慧与梦想。鲜为人知的是,地处山海关外的辽宁,竟然是中国境内长城资源的富集之地,有多达12个朝代的长城遗迹如织锦般纵横交错在这片辽阔的大地上,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巨变与民族的坚韧不拔。
  在这片意义非凡的长城遗迹中,有一条位于大连金州地区的长城格外引人注目。与其他横亘千里、雄伟壮观的长城相比,它的长度只有不到15里,但它却是辽代唯一留存至今的长城,因此被誉为中国“最短的长城”。尽管它的长度有限,但它却跨越了漫长的历史岁月,从辽代到明清,近千年的历史变迁都在这道短短的长城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它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巨变,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坚韧与智慧,成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精神的象征。
  辽宁长城在中国历史与文化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价值不仅深刻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勇气,也生动见证了多民族融合与交流。作为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辽宁长城的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那时,燕国已将长城修至辽宁境内(春秋战国时期,辽宁地区属于燕国),为抵御外敌、保护疆土立下了汗马功劳。此后,经过秦、汉、明、清等多个朝代的不断修缮,辽宁长城逐渐形成了今天我们所见的壮丽景观。它蜿蜒曲折,跨越山川,见证了无数历史风云的变幻,成为中华民族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精神的永恒象征。
  辽宁长城不仅仅是一道物理上的防御工事,更是一个包含烽燧、戍堡等设施的完整军事体系,是古代军事战略和工程技术的杰出代表,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除此之外,辽宁长城还是多民族文化融合的见证者。在历史上,长城内外各民族在这里交汇融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多民族文化景观。辽宁境内的长城资源丰富多样,从战国时期的燕长城到明清时期的明长城,不同历史时期的长城遗存都见证了多民族在辽宁地区的融合与发展。这种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不仅丰富了辽宁地区的历史文化内涵,也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形成过程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辽宁长城成为中华民族多元文化融合的重要象征,展现了中华民族兼容并蓄、和谐共生的精神风貌。
  辽宁长城沿线还分布着大量文物遗址遗迹名城名镇名村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这些资源不仅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研究资料,也让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辽宁长城的丰富历史和文化内涵。从古代的城池、关隘到近代的战争遗址,它的每一处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价值。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不仅见证了辽宁长城的辉煌历史,也为我们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物质载体和精神支撑。
  同时,辽宁长城还具有极高的爱国主义教育价值。通过参观长城遗址、了解长城历史,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劳动创造精神和爱国热情。长城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坚韧不拔和自强不息。了解长城的历史和文化可以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激发我们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决心。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该将辽宁长城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推动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为辽宁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对辽宁长城的保护和修缮,让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得以永续传承,其蕴含的民族精神得到发扬光大。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背景介绍 003
第二节 研究意义 016
第三节 研究目的 022

第二章 辽宁新时代“六地”精神解读
第一节 打造国家重大战略支撑地 027
第二节 打造重大技术创新策源地 031
第三节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新高地 035
第四节 打造现代大农业发展先行地 040
第五节 打造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 044
第六节 打造东北亚开放合作枢纽地 047

第三章 辽宁长城沿线文体旅融合发展问题分析
第一节 战略规划与顶层设计问题 055
第二节 资源整合与配置问题 058
第三节 产业融合与创新问题 061
第四节 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问题 063
第五节 文化传承与品牌建设问题 066

第四章 辽宁长城沿线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构建策略
第一节 战略规划与顶层设计 071
第二节 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 077
第三节 产业融合与创新发展 081
第四节 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提升 094
第五节 文化传承与品牌建设 100

第五章 案例分析与实证研究
第一节 成功案例分析 109
第二节 实证研究 119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129
第二节 展望未来 136

结束语 143

参考文献 145

附录 辽宁长城沿线文体旅融合质量提升调查 149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