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传家:父子宰相教子书 曾国藩推崇的“私房教子书” “桐城张氏”兴盛数百年的教养秘密与成功法则
0.00     定价 ¥ 49.8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2538228
  • 作      者:
    张英,张廷玉
  • 译      者:
    毕磊
  • 出 版 社 :
    九州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6-01
收藏
编辑推荐

★ 揭秘清代名门望族“桐城张氏”兴盛数百年的教养秘密与成功法则。

 

翻开本书,你将收获: 

✅ 1套历经七代人验证的精英教育体系:从读书方法到交友准则,9大维度构建完整成长框架

✅ 30+可落地的实操指南:如"三遍读书法""写作四要诀"“陆氏理财法”等,尽显父子宰相智慧

✅ 上百条穿越时空的教子金句:帮你轻松掌握"诗书传家"的核心要义

✅ "六代翰林"的传承密码:打通人生底层逻辑,构建可持续的家族竞争力

✅ 平衡现代教育的修复方案:纠正"唯分数论""过度社交"等误区,回归教育的本质

✅ 传统东方美学的生活实践:书法、品茗、赏画等雅趣培养法,提升孩子的生命质感

 

★ 9大核心主题,从读书修身到处世养心,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全方位支持。

(1)读书:最公平的进阶之路

“读书者不贱。”

(无论出身如何,读书能提升社会地位,避免卑贱。)

 

(2)择友:决定人生上限

“人生以择友为第一事,保家莫如择友。”

(交友不可不慎:不善者足以毁家,良友则能助人成就更好的自己。)

 

(3)理财:从贫困到富足的底层逻辑

“居家简要可久之道,则有陆梭山“量入为出”之法在……”

(持家理财的普世智慧,避免因挥霍或意外返贫。)

 

(4)修身:阶层跃迁的软实力

“天下有学问、有识见、有福泽之人,未有不静者。”

(沉稳的心性是跨越阶层的关键,浮躁者难成大器。)

 

(5)治家:打破“富不过三代”的魔咒

“所恃以长子孙者,毕竟是‘耕’‘读’两字。”

(贵族会没落,寒门可崛起,唯有耕读传家能保家族长盛。)

 

…………

父子宰相传承百年的家教精髓告诉我们——

最好的成长,不在学区房与补习班,而在日日浸润的家风里;

真正的成功,是让孩子在文化传承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命节奏。

 

 

★桐城六尺巷,百年家风长。六尺巷的故事就来自他家。

 

张氏家族以“敬慎谦和,读书做人”的家风著称,这种家风代代相传,影响深远。桐城张氏家族的“六尺巷”故事,更是以其谦和礼让的美德,成为千古佳话。在2025年的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也特意提到——“六尺巷礼让家风代代相传”。



★直指当代家庭教育盲区,为父母提供300年名门望族的教育智慧。

 

维度父子宰相智慧现代教育盲区矫正建议读书读书以立品、明理、养心(读书者不贱)以分数论价值,将读书工具化(刷题者不痴)追求精神滋养与人格培养交友重品德、志趣(择交者不败)重资源、人脉(多认识有用的人)教孩子识别值得深交的朋友理财留德胜于留财(家风是无价之宝)拼命囤积房产(忽视精神培养)注重无形财富消费节俭有度(不奢不吝)攀比跟风(别人有我也要有)培养理性消费观

 

 

★底本权威,精选精编,结构清晰,版式精美,原文+注释+翻译+简评+插图的形式,更符合当下读者的阅读与审美需求。

 

本书以康熙年间《笃素堂文集》刻本为底本,以四库全书所收《文端集》版本和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初编》版本校补,重新点校,修正了过往版本中的疏漏。

本书在编纂过程中,从三本经典原著中精心筛选出与现代教育理念契合的内容,并邀请专业作者为其撰写通俗易懂的白话译文与言简意赅的现代评析,剖析传统家训背后的深层哲理,助力父母轻松领悟其中要义。

 

 



展开
作者简介

著者:[清] 张英、张廷玉

 

张英、张廷玉为父子,安徽桐城人,二人均为清代名臣、文坛大家。父子“先后相继入南书房,自康熙至乾隆,经数十年之久”。桐城张氏家族“三世得谥”“四世讲官”“五朝金榜题名”“六代翰林”“七世为官”,逐渐成为声名显赫的世家大族,时人评价“世系蝉联,门阀之清华,殆可空前绝后”。桐城张氏之所以如此兴盛,离不开良好的家风家训的传承和熏陶。研读他们的家训,对当代父母治家、教子、做人都有重要的借鉴作用。他们创立的"桐城张氏家学",被史学家称为"中国士大夫家教的完美标本"。

 

译注:毕磊

 

文史工作者,自由撰稿人,长期从事文字写作,在历史研究和文化典籍整理方面有若干成果,曾出版《曾国藩给孩子的117封信》《在不安的人生里优雅前行》等作品。


展开
内容介绍

清代鸿儒曾国藩推崇的“私房教子书”,要求曾氏后辈人手一册。

——安徽桐城张氏家族——

百年书香门第,江淮簪缨世家

父子双宰相,一门六翰林

中华家训文化的活化石

 

本书是一部凝聚着中国传统家庭教育智慧的教子书,选编自清代著名父子宰相张英与张廷玉的传世家训《聪训斋语》《澄怀园语》《恒产琐言》。在编纂过程中,本书精心筛选出与现代教育理念契合的内容,并邀请专业作者为其撰写通俗易懂的白话译文与言简意赅的现代评析,内容涵盖读书、交友、修身、治家、理财、养生、怡情等诸多重要主题。张英、张廷玉的家书影响深远,清代名臣曾国藩曾多次推崇此书,称其“句句皆吾肺腑所欲言”。

 

好的家风,是一个家族长盛不衰的秘诀。本书即为我们揭示了桐城张氏家族兴盛数百年背后的秘密所在,对我们今天的家庭教育依然有着深刻的启发。比如:人为什么要好好读书?什么是真正的快乐和幸福?什么样的朋友才值得结交?如何正确地看待贫和富?……这些文化传承,在今天的家庭教育中,依然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展开
精彩书评

u 张文端公所著《聪训斋语》,皆教子之言……吾教尔兄弟,不在多书,但以圣祖之《庭训格言》、张公之《聪训斋语》二种为教,句句皆吾肺腑所欲言。    

——曾国藩评《聪训斋语》

 

u 近世张敦复之《恒产琐言》,张杨园之《农书》,用意至为深远。国藩窃以为稼穑之泽,视诗书、礼让之泽尤为可大、可久。

——曾国藩评《恒产琐言》

 

u 其言如布帛菽粟,朴实切要,于持家涉世之道,修己接物之方,尤为周详恳挚。

  ——张师亮评《澄怀园语》


展开
精彩书摘
读书篇

P07

读书是最好的养心之道(节选)

 

历来遇到不如意的事,不读书的人见了,都会认为那是他独有的遭遇,非常难以忍受。他们不知道,古人遇到的不如意的事情,要比他的遭遇还要严重百倍,只是他没有细心体察而已。

 

就好比苏东坡先生,过世后才受到宋高宗、宋孝宗的推崇,文字才被世人认知,名震千古。而他在世之时,却常常担忧谗言中伤、畏惧流言诽谤,生活困顿,在潮州、惠州等边远地区辗转流离。儿子苏过光着脚过河,居住在牛圈附近,这是多么困苦的境地啊?

 

又比如白居易,晚年遭遇丧子之痛,陆游缺衣少食,生活困顿,这些情况书上都有记载。他们谁不是名垂青史的人物,然而人生遭遇都是如此。如果真能平心静气去想,那人世间不如意的事情,都可以全部消解了。

 

如果人不读书,就只会认为自己的遭遇最苦,怨天尤人、愤世嫉俗的心情就会无穷无尽,内心就会焦灼不宁,为什么要这样自寻烦恼呢?况且,人世间的富贵荣华,古人也都曾经拥有,即使一时炙手可热,最终也不过是过眼烟云。

 

所以读书可以修心悟道,是颐养心灵的第一要事。

 

简评

人人都说读书好,可是读书究竟好在哪儿?诚然,“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可是,引导孩子读书,不单是为了一个物质殷实的未来,也是为了一个积极向上的灵魂。从书里,我们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从书里,我们可以养性情、知廉耻、辨是非。所以,书有用,却未必只为衣食之需;书要读,却万万不可只读教科书。

 

P22

如何让孩子爱读书、读好书、善用书?

 

人在二十岁之前所读的书,和二十岁以后所读的书大不相同。少年时,人还缺乏辨识事物的能力,心智天真纯朴,所读的书即使很久不温习,偶尔提起也能大段背诵。壮年以后所读的书,过上个把月就会忘记,一定不能持久。从八岁到二十岁,中间没有多久,怎么能虚度光阴或者去读那些不是当务之急的书呢?

 

我希望你们把平时已经读过的书当作珍宝,每隔个把月就拿出来温习一遍……不要贪多,也不要贪图博览群书的虚名。只要读过一篇,就要求自己背诵下来。然后学懂弄通其中蕴含的深意,并运用到自己写作的过程中。如此,笔下文章自然就能显露你的文才。

 

如果读过一本书,却完全不能说出其中的只言片语,这叫“画饼充饥”;如果能说出只言片语却不能为我所用,这叫“食物不化”。这两种情况和胸无点墨没有什么区别。对于这一点,你们一定要深刻警醒。

 

简评

标榜好读书的人很多,但是真正会读书和善用书的人却不多。读书读书,并非是书就读。要有所取舍,集中精力读好书。可以从经典作品入手,反复研读,最好熟读成诵。也要有所思考,一定要在熟悉内容的基础上,参悟其中的道理,久而久之,把书中精髓内化于心。先贤读书,十分注重为我所用,写文章时借鉴经典作品的体例、行文,甚至直接引经据典,为自己的文章增光添彩。进而特别讲究知行合一,汲取书籍的滋养,用以修养身心、提升学力,“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如此这般,才是掌握了读书的真谛。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