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纯粹·我在南非二十年
0.00     定价 ¥ 5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59876768
  • 作      者:
    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纯粹Pura出品
  • 出 版 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1-01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是了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南非历史的重要文献!甘地在南非的反殖民歧视运动本身就是南非当时社会政治运动的一部分,并且本书记载了甘地作为一个在南非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印度侨民,参与的当时南非发生的许多重要历史事件,反映了南非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南非土著人的生活状况及其与殖民者的复杂关系。


编辑推荐

甘地是印度近代最重要的思想家、政治领袖之一,也是中国民众最熟知、最敬佩的印度人物。本书对于了解甘地思想、印度社会运动、侨民史和南非史,都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同时,本书既可以作为通俗读物(如伟人传记),也可以作为历史文献(南非史、殖民史、侨民史),还可作为专业领域的作品(如当代印度研究等)。


展开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人、印度国民大会党领袖,20世纪全球范围内具有影响力的思想家。1893年,甘地领导南非印度人争取权利,逐渐形成非暴力不合作理论。1915年,甘地成为国大党的实际领袖,使“非暴力不合作”成为国大党的指导思想,领导印度人民取得民族解放运动的胜利。


译者简介

黄迎虹,印度金德尔全球大学(O.P. Jindal Global University)法学院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兼职教授、海南师范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研究员,中山大学历史学博士后。主要研究领域为圣雄甘地、中印经济社会发展比较、中印关系等。曾出版《感化型政治:以圣雄甘地绝食的理论与实践为例》。


展开
内容介绍

《我在南非二十年》是由甘地亲撰或口述(甘地撰写30章,后面20章由甘地口述,助理记录而成)的一部自传体历史题材作品,主要讲述甘地在南非的21年间如何为争取印度侨民的正当权益与南非殖民者进行斗争的过程,详细描述了甘地从一名律师转型为一个渐露锋芒的政治家的过程。在此期间甘地逐步探索并发展出具有个人特色的政治斗争手段和基本社会思想。从这个意义上说,甘地在南非的政治运动可视为后来轰轰烈烈、影响全球的印度独立运动的预演。


展开
精彩书评

如果人类要进步,甘地是不能忽视的。他的生活、思想和行动都受到人类朝着和平与和谐世界发展愿景的启发。

                                                                      ——马丁·路德·金

 

圣雄甘地来到印度,站在贫困的数百万印度人的门口,穿着他们自己的衣服,用他们自己的语言对他们说话……还有谁能如此毫无保留地接受广大印度人民作为自己的骨肉……

                                                                             ——泰戈尔

 

他是对的,他知道他是对的,我们都知道他是对的。杀他的人知道他是对的。无论暴力行为持续多久,都只能证明甘地是对的。“坚持到底。”他说,“但不要使用暴力。”

                                 ——赛珍珠

 

要问我对甘地的印象?那您得问问人们对喜马拉雅山有什么印象?——萧伯纳


展开
精彩书摘

第十二章 “坚持真”的到来

会议于1906年9月11日如期举行。来自德兰士瓦各个地区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但是,必须承认,即便作为起草人,我当时也没有意识到会议决议的伟大意义,我也不知道事情会朝哪个方向发展。这个老旧的帝国剧院里里外外人头攒动,人们都希望大会能采取强有力的对策。会议由德兰士瓦的英帝国印度人协会主席阿卜杜尔·甘尼(Abdul Gani)先生主持。他是最早迁居德兰士瓦的印度人之一,也是著名的玛曼德·卡萨姆·坎茹丁(Mamad Kasam Kamrudin)公司在约翰内斯堡的合伙人和经营者。会议通过最重要的决议是著名的“第四条决议”——即印度人庄严宣布,即便遭受各种惩罚,也绝不服从这部即将通过的丑恶条例。

我向与会者详细解释这个决议。大家静静聆听。会议采用印地语及古吉拉特语,所以没人不知道会议进程。对于不懂印地语的泰米尔人或泰卢固人(Telugus),讲泰米尔语或泰卢固语的专门发言人会向他们解释所有细节。按照惯例,发言人们[包括哈吉·哈比(Haji Habib)先生]将提议、二读和通过这个决议。哈比先生也是在南非生活时间最长、最有经验的印度人之一。他情绪激动,说我们必须通过这个决议,上苍会见证一切,我们必须毫不动摇,绝不向这个条例屈服半分。他接着向上苍起誓,绝不服从这部条例,并请求在座的参会人员也和自己一样同仇敌忾、身体力行。其他人也陆续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讲支持决议。当哈吉·哈比先生宣布要以上苍的名义起誓时,我深感惊奇,犹如雷击。唯此一刻,我才深切感到自己对社区所负的重任。在此之前,社区也通过或修正了许多类似的决议。其中许多决议由于种种缘故,最终形同虚设,没有落实。歪曲决议、议而不行的情况,在世界各地的公共活动中并不鲜见。但没人会以上苍的名义通过决议。抽象地说,通过一个决议与向上苍起誓的行为,本质上差别不大。智者三思而后行,一旦下定决心,就绝不动摇。对他而言,决心犹如有上苍为证般神圣。但世人没有看到,在普通情况下做出的决定与以上苍的名义起誓是大相径庭的。一个暗自下定决心的人绝不会因为违反它而感到羞耻,但一个向公众起誓的人这样做,则使自己蒙羞,并且被视为罪人。这种在想象中的巨大差别深植我们的心灵深处,以至于当人们向法官宣誓后,如果被发现所言有差,就会被视作触犯法律,招致惩处。

这些想法充盈了我的脑海。我有丰富的起誓经验,并从中获益颇丰。我当即附和哈吉·哈比先生的建议。我在瞬间衡量利弊,满腔的热情使我不再疑惑。虽然最初参会时,我并没有鼓励大家宣誓的想法,但我还是热烈拥护哈比先生的建议。与此同时,我认为必须向所有参会人员说明和解释宣誓的寓意。如果现在大家已做好了宣誓准备,我们就该鼓励这样做;要不然,我就理解成大家还未决意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于是,我请求主席允许我向大家解释哈吉·哈比先生建议的意义,并很快获得同意。我站起来发言。现在我能记得的就只有以下内容:

“我希望大家明白,今天通过的决议,绝非寻常,因此通过的方式也应完全不同。这是个生死攸关的决议,未来我们在南非的状况,完全取决于对它的施行情况。在我看来,我们的朋友哈比先生建议的表决方式神圣而有创意。在参加会议之前,我并无这种想法。这个建议提升了这位先生的威望,也给他带来了重大责任。我向他表示祝贺。我十分赞赏他的做法,如果你们也这样做,你们也能与他一起分担这个神圣责任。你们必须明白这个所谓的‘责任’,作为提议人和社区的服务者,我有义务向你们解释这个责任的含义。

“我们都相信同一个上苍,只不过在印度教和伊斯兰教里,我们对他的称呼不同而已。当我们向上苍发誓,或者请上苍为见证发誓时,这是不容亵渎的。如果我们这样起誓,结果又违背誓言,那么我们就在上苍和人的面前犯罪了。我个人以为,经过深思熟虑后起誓又随即抛之脑后的人,是不成熟的。正如大家所知,以水银灌冲铜币,如被发觉,不仅会使铜币一钱不值,而且作弊者也将遭到处罚;同样地,如果一个人轻率发誓而又随意违背,也会使自己如稻草人般不可靠,并且自食其果。这位先生建议我们宣布的乃是一个庄严神圣的誓言。在座没有幼童,没人有权要求宽恕。你们都是眼界开阔、经验丰富的成年人,你们当中许多人担任过代表,承担着大大小小的职责。因此,没人可以说,自己对所发誓言毫无所知,要求别人宽恕(自己的违誓行为)。

“我知道,如果不是非常场合,我们绝不发誓。那些随意发誓的人,必定会犯错。但是,如果我能想象历史上整个南非印度人社区所能遇到的、严重到非宣誓不可的危机,就非当下莫属了。三思而行是一种智慧。但思虑过多也有不足,我们现在不能再犹豫了。这个政府已经毫无羞耻。如果我们在这场试图毁灭自己的大灾难面前,仍离心离德、袖手旁观,那么我们就是懦弱的、不值得尊重的。所以,现在是发誓的最佳时机。我们每个人都必须仔细考虑清楚,检查自己是否有发誓的决心和能力。(要求发誓的)这种决议不能由多数决原则决定。只有出自内心的行为,才能负起责任。宣誓并非做给外人看的,我们不必考虑本地政府、英帝国或印度政府怎样看待这件事。每个人都要探求本心,只有内心深处确认自己能不屈不挠予以执行,才能发誓。誓言也才能有所成效。

“我再补充几句关于后果的话。最理想的情形是,大多数印度人发誓并且确实做到抗争到底,这部条例也许不能通过;即便被通过了,也会很快被废除,那样的话,我们就不再遭受侮辱。但是,一个宣誓的人,必须一方面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另一方面也必须做好面对最坏结局的准备。因此,我必须告诉你们这场抗争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试想一下,如果在座的3000多人都能起誓并执行到底,另外的10000人却不愿这么做,那么从一开始,我们就闹笑话了。再说,很可能是,虽然我们一再警示,还是有些发过誓的人临阵脱逃。我们可能会坐牢,在狱中受辱。我们可能得挨饿,遭受严寒酷暑的折磨。我们可能会被迫作为苦力进行强制劳作,也可能遭受狱警严厉鞭打。当最后只剩下几个抗争的人时,我们可能会被处以高额罚款,财产被一夺而空、当众拍卖。殷实富足的我们,明天可能一无所有。我们还可能会被遣送回去,或在狱中饥寒交迫和遭遇各种虐待,有些人可能不幸生病甚至死亡。总而言之,我们可能遭遇到自己所能想到的各种苦难。因此,明了这一切可能的后果,然后发誓,这才是明智的。如果有人问我,我们的抗争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结束,我会说,如果整个社区像个男人一样去面对考验,抗争的结束为期不远;而如果有些人在暴风雨中退却下来,抗争的时间将会被延长。但是,我要明确指出的是,哪怕我们中间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将诺言践行到底,到时就只会有一个结局——那就是胜利!

“我想就本人的责任说几句。一方面,我要提醒大家宣誓行动所带来的风险,另一方面,我也建议大家进行宣誓。我充分明白自己在其中的责任。完全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在座的许多人出于一时激愤和荣耀进行宣誓,过后却逐渐消沉下来,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能坚持斗争。即便那时,对我而言,也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宁死也不屈从这部条例。未必会真的发生这种情况,但即使所有人离我而去,只剩下我一人战斗,我也毫不动摇,决不违誓。请别误解,我说这话并非出于虚荣,我只是要提醒大家,尤其是前台的领导人,如果没有足够的意志和能力,不能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矢志不移,大家就不该宣誓,并且应该在这个动议提交审议前,予以明确反对,拒绝参加宣誓。虽然我们以整体的名义宣誓,但任何人都不可以某人或许多人没有践约而为自己开脱。每个人都该清楚明白自己的责任——独立宣誓,并且无论他人如何,自己都要践约到底,至死不渝。”


展开
目录

导 言\001

第一章 地 理\002

第二章 历 史\006

…………

第十五章 伪善政策\107

第十六章 艾哈迈德·穆罕默德·卡查理亚\110

第十七章 不和之兆\117

第十八章 第一个“坚持真”囚犯\120

第十九章 《印度舆论》\123

第二十章 连续被捕\126

第二十一章 第一个协议\134

第二十二章 反对与袭击\137

第二十三章 欧洲人的支援\150

第二十四章 更多内部纠纷\159

…………

第四十二章 会面及以后\258

第四十三章 穿越边境\263

第四十四章 伟大征程\267

第四十五章 全部入狱\272

第四十六章 考 验\279

第四十七章 结局浮现\284

第四十八章 初步协议\290

第四十九章 信件往来\293

第五十章 运动结束\297

结 语\300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