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窝瓜,长豆角
一大早,趁着凉快,东邻女人来到房前菜园里忙活起来。几天不侍弄,园子里就杂草丛生了。
这几天忙着侄女的婚事,西邻女人的菜园也荒了,趁着凉快,拔草、浇园,好个忙活。
东邻女人发现,西墙角的几个大窝瓜,又长出一圈儿,没心没肺的样子,就知道愣长!那窝瓜秧,是从西邻家爬过来的,干脆摘下来吃掉算了,东邻女人想,但她立刻为自己的想法脸红了。干啥啊,哪能这样没出息,人家的瓜。本想送过去,可一想起年初那场矛盾,东邻女人就打消了念头。
西邻女人也去瞅了瞅东墙头挂下来的那一串串豆角,可真喜人啊,长溜溜的,像是结伴嬉闹的苗条少女。可那是人家的,西邻女人想冲东邻女人喊一声,再不吃,可就老了。但她没喊,不管了吧,因为孩子,竟半年不说话,至于吗?女人想,我这是问谁呢?本是很好的邻居,就因为孩子打架,这是何苦呢?
……
信
亲爱的女儿,你的来信爸爸收到了,爸爸在这里一切都好,女儿不要惦记。
亲爱的女儿,你的来信让我心里难过极了。女儿,不是爸爸狠心故意离开你和妈妈。爸爸才三十七岁,爸爸多想再和你们一起好好生活下去啊!可是,这可恶的病魔……女儿,你已经十岁了,你要学会坚强,你要与妈妈一起好好地活下去,那样爸爸才能安心啊。
女儿,人的一生,要经历很多很多事情,所以你必须勇敢地面对,走好自己的人生路。我的这些话,你可能不能完全听懂,但你会慢慢懂的。再见,女儿,爸爸在天堂看着你们呢,你们要好好的。
爸爸:李玉。2010年8月2日
这是一个夏日的午后,山岗上,风很凉爽。一对母女,静静地站在一座墓碑前,默默地依偎在一起。女孩手里,拿着这封信。
……
送
那年秋天,年轻帅气的父亲抱着哇哇大哭的我上了小学。
还是一年秋天,我将上高中,父亲骑自行车把我带到开往县城的汽车站。父亲腰板儿挺得笔直,把个车子蹬得飞快。
又是一年的秋天,父亲把我送到开往省城的火车上去上大学。火车开动了,隔着玻璃,我发现父亲跟着火车跑着,大声叮嘱着什么。父亲的步伐显得有些苍老,一缕白发在风中飘摇。
一年的正月,大学毕业的我要到南方去打拼,弯腰驼背的父亲坚持要送我到汽车站。我从他手中抢过那辆不知带过我多少次的自行车,带上父亲。父亲紧紧搂住我渐渐强壮起来的腰,我的心中涌动起一股热流。
又是一年的正月,大病中的父亲坚持要把我一家三口送到大门口,我的家在遥远的南方。
……
绝不放弃
这几日,中央电视台每天都播放关于“我的父亲母亲——关注阿尔茨海默症患者”专题片。老张每次看都要掉泪,他的老父亲,也患了阿尔茨海默症,通称“老年痴呆症。” 仔细想想,老父亲从八年前就有了症状,常常丢三落四的。起初老张没在意,以为这是老年人常有的毛病。可是,越来越觉得不对了。有一次,老父亲接连穿起裤子来,穿了脱,脱了再穿。后来,老父亲竟不认得自己的儿子了!老张觉得严重了,到医院一查:老年痴呆症!
听从大夫的建议,这几年,老张每天坚持带父亲出去锻炼,像哄孩子一样照顾老父亲饮食起居,不厌其烦地教老父亲认识各种事物,努力使他恢复认知能力。可是收效甚微,反而越来越厉害了。大夫说,这种病不好治。若一味地发展下去,就没有几年活头了。人们都劝老张,八十多岁的老人了,顺其自然罢了。老张说:“不,我不会放弃!有一分希望,我就要尽一千倍的力!
……
忆
终于肃静下来了。
你咋不说话呢?我还想和你说说话啊。
你走了,谁还和我说话?没共同语言了。
记得刚和你相识时,你还是个孩子,可是已经能替你这个大家庭分担付担了。你带着我,走南闯北,没少挣钱呢。那年春天,家里揭不开锅,你还病着,就带我一起出去好几天,回来一进大门你就大喊着:“有米吃啦!有米吃啦!”那嗓门,洪亮清脆得像磁,透着兴奋。
那些年,走南闯北,有了感情,像朋友一样,形影不离。那时候人们穷啊,谁舍得把破了的碗、破了的锅扔掉呢?所以,咱们的生意红火着呢。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