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全面依法治国视域下商事仲裁机构法人论
0.00     定价 ¥ 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48761020
  • 作      者:
    作者:刘君之|责编:浦石
  • 出 版 社 :
    中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4-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通过对我国203个仲裁机构的独立性进行测度发现,我国仲裁机构独立性总体不足,分析如何建设我国仲裁机构的法人规范的体系,明确仲裁机构不能变更法人性质和法人分立,允许其进行法人合井,可自行解散、破产与合并实现终止,仲裁机构的终止需要政府部门或法院介入。明确仲裁机构权利和权力的获得,明确法人财产的独立性和公益性,法人产权的积极外在性和不可转化性。在法人责任方面,仲裁机构法人应承担民事与刑事责任,且承担有限民事责任。在法人组织机能方面,仲裁机构应具有完整地反映法人意志的组织机能,具有独立的组织形式,法人组织机构内部相互作用并明确分工。应进一步完善仲裁机构法人内部治理结构。完善仲裁机构的决策及执行职能,加强仲裁机构权力制约,加大对仲裁委员会工作效率的监督,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加强以专家治理为主体的内控机制建设,理顺仲裁委员会、仲裁庭、仲裁员等内部关系。推进仲裁机构法人制度的完善及衔接的途径为:通过立法加强仲裁机构法人制度完善,通过《仲裁法》明确仲裁机构法人地位,并理顺《仲裁法》与部委、地方政府法规政策间的关系。推进全国人大执法对仲裁机构法人制度检查,对仲裁机构落实仲裁法要求的独立性情况、对仲裁机构的办案程序和自身建设、对仲裁机构与政府及组成部门的关系开展检查。构建独立的外部治理体系,强化仲裁机构行业自律,推动仲裁制度全面深化改革。
展开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之处
1.4.1 探索仲裁机构的法人定位
1.4.2 构建仲裁机构法人制度的理论系统体系
1.4.3 力争为我国仲裁法的修订提供参考
第2章 仲裁机构法人地位的逻辑起点
2.1 仲裁与法人的本质
2.1.1 契约型、自治性和公益性是仲裁的法本质
2.1.2 团体性和独立人格性是法人的法本质
2.2 仲裁机构法人制度的基础与价值
2.2.1 仲裁机构法人制度的基础
2.2.2 仲裁机构法人制度的价值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我国仲裁机构法人地位的现实困境及原因分析
3.1 我国仲裁机构独立性测度及分析
3.1.1 定量实证研究的意义
3.1.2 我国仲裁机构独立性较差
3.1.3 仲裁机构独立性指数与仲裁机构性质的关联程度较高
3.2 我国仲裁机构法人地位的现实困境
3.2.1 仲裁机构性质模糊
3.2.2 仲裁机构缺少独立性
3.2.3 仲裁机构法人治理错位
3.3 仲裁机构法人地位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3.1 市场经济转型导致行政权力介入过多
3.3.2 对仲裁机构的社会认知不足
3.3.3 仲裁机构设立和运行主体不规范
3.3.4 仲裁机构的运行和监督制约不完善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仲裁机构法人地位的法制史与比较法考察
4.1 仲裁机构法人的法制史考察
4.1.1 国际仲裁机构法人的法制史
4.1.2 国内仲裁机构法人的法制史
4.2 仲裁机构法人地位的比较法考察
4.2.1 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仲裁机构的法人地位
4.2.2 英美法系国家和地区仲裁机构的法人地位
4.2.3 比较法考察的启示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仲裁机构法人类型的应然选择
5.1 仲裁机构成为法人的必然性
5.1.1 仲裁机构是民事主体
5.1.2 仲裁机构意思自治与公信力要求其具有独立人格
5.1.3 仲裁机构具有独立民事能力要求其为法人
5.1.4 仲裁机构独立承担责任要求其为法人
5.2 我国仲裁机构法人类型的应然选择
5.2.1 仲裁机构不应定性为事业单位法人
5.2.2 仲裁机构不应定性为机关法人
5.2.3 仲裁机构不应定性为社会团体法人
5.2.4 仲裁机构不应定性为民间组织
5.2.5 仲裁机构不应定性为特别法人
5.2.6 仲裁机构应定性为非营利法人
5.3 我国仲裁机构法人类型的厘正
5.3.1 仲裁机构提供社会公益性法律服务
5.3.2 仲裁机构符合《民法典》的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机构法人分类
5.3.3 公益性社会服务机构法人定位有助于明确其独立性和社会功能
5.4 我国仲裁机构法人性质再议
5.4.1 法人设立行为角度:我国仲裁机构依靠公权力而建立
5.4.2 法人主要任务角度:仲裁机构提供公益性服务
5.4.3 法人的身份角度:仲裁裁决具有公法特有的强制力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我国仲裁机构法人规范体系的构建
6.1 仲裁机构法人的设立、变更和终止
6.1.1 法人设立需满足设立条件和资格条件
6.1.2 不能变更、分立法人,但可合并法人
6.1.3 法人可终止
6.2 仲裁机构法人能力、财产及责任
6.2.1 基于自治与合意的法人权利
6.2.2 拥有法人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6.2.3 基于独立性和公益性的法人财产
6.2.4 独立承担法人责任
6.3 仲裁机构法人组织机构和章程
6.3.1 拥有能够反映法人意志和独立的法人组织机能
6.3.2 拥有完整的法人机关
6.3.3 拥有明确的法人章程
6.4 仲裁机构法人内部治理结构
6.4.1 完善仲裁机构的决策及执行职能
6.4.2 加强仲裁机构权力制约
6.4.3 推动仲裁委员会、仲裁庭、仲裁员等内部关系的理顺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仲裁机构法人制度的完善及衔接路径
7.1 加强仲裁机构法人制度的立法与衔接
7.1.1 通过《仲裁法》明确仲裁机构法人地位
7.1.2 理顺《仲裁法》与部委、地方政府法规政策间的关系
7.2 推进全国人大执法对仲裁机构法人制度检查
7.2.1 对仲裁机构落实仲裁法要求的独立性情况开展检查
7.2.2 对仲裁机构的办案程序和自身建设开展检查
7.2.3 对仲裁机构与政府及组成部门的关系开展检查
7.3 地方实践中完善仲裁机构法人制度及衔接的路径
7.3.1 构建独立的外部治理体系
7.3.2 强化仲裁机构行业自律
7.3.3 推动仲裁制度全面深化改革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