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的改革与演进以社会经济发展为中心,而会计准则的功能也要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而提升,其理论变迁印证了会计准则的宏观价值。近二十年来,会计准则在宏观资源配置、金融监管协调等方面的价值尤为突出。回首我国经济建设走过的道路,无论是计划经济体制改革、资本市场的建立,还是公司治理改革的尝试都无不有意无意地围绕着资源配置的主题展开。基于制度经济学,会计准则是生成会计信息、降低交易费用的制度设计,因而,会计准则一直与经济资源的配置效率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在金融领域,次贷危机过后的宏观审慎监管奠定了世界金融发展的基调,会计准则的核算理念、政治程序也随之发生改变。新会计准则的发布与实施不仅协调了金融监管规则,而且关注经济顺周期效应,这些变化在很大程度上优化了金融生态环境。
过去,会计在经济和社会秩序中取得了无可争议的重要地位,未来, 它将继续承担日益重要的使命。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环境生态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大智移云物等技术的涌现,会计准则对其他学科的制约与渗透逐步加深,会计准则的拓展相比于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令人瞩目。当前,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难以完全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许多企业愈发注重研发创新、智能制造、环境友好发展等问题,而会计准则在数据资产、自然资源等方面的反映、监督价值亟需进一步拓展。有鉴于此,我们以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初衷,分析会计准则的形成与理论演变,在推进会计理论发展与会计准则建设的同时激发会计准则在国家战略发展中的重要动能。
本书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首先,通过回顾会计准则的形成与演变分析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联动机制 (第一章),构建会计准则的理论架构 (第二章),在此基础上,分别论述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理论变迁 (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其次,会计环境与会计准则是动态均衡的,会计准则在社会经济环境变化与会计理论发展中展现出了丰富的内在价值,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我们基于资源配置与金融稳定两个视角对会计准则的宏观价值予以剖析 (第六章和第七章); 最后,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会计准则势必要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和全面深化改革领域进一步拓深,扩展其已有价值 (第八章和第九章)。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