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区域协同立法的理论与实践--以广佛轨道交通协同立法实践为主要样本/大湾区法治与地方立法研究丛书
0.00     定价 ¥ 52.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306078698
  • 作      者:
    作者:朱最新//刘高林//邹建伟|责编:王旭红
  • 出 版 社 :
    中山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8-01
收藏
作者简介
朱近期新,男,江西安福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地方立法研究基地主任、教授。研究领域为行政法、区域法治、地方立法。广东省首届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家(2012),广东省立法工作骨干人才(2021)。兼任中国立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地方立法学研究会会长、广东省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专家、广东省人民政府立法咨询专家等社会职务。先后出版著作、教材4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等纵横向课题90余项,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著作)等各种奖励10余项。刘高林,男,湖北襄阳人,法学博士,佛山市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中国法学会立法学研究会理事,长期关注地方法治特别是地方立法的理论与实践,在《当代法学》《武汉大学学报》《江苏行政学院学报》《岭南学刊》《法治社会》《中国人大年鉴》《人民之声》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参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等课题多项,获2014—2020年广东省法学会优选个人、广东省立法工作专业人才等多项奖励。邹建伟,男,江西吉安人,广东省技术经济研究发展中心助理研究员、广东省地方立法学研究会理事,长期专注从事地方立法、科技政策法规研究,主笔参与《广东铁路安全管理条例》《广东省促进革命老区发展条例》《广东省自主创新条例》《广东科技奖励办法》等10余项地方立法项目,主持或者主要完成省、市级科技项目10余项,在《中国高校科技》《科技管理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5篇,同时参与多项广东重大科技政策研究工作,成果多次被政府部门等采纳应用。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是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粤港澳大湾区法律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JZD019)的阶段性成果。本书首先明确,“区域协同立法”属于地方立法,是非隶属的地方立法机关之间的协同立法活动,并探讨了区域协同立法的功能、原则、法律基础、范围等基础理论;接着采用实证研究、理论分析等方法对区域协同的工作机制(包括组织机制、程序机制、保障机制)进行分析;随后,以广佛交通协同立法实践为例,说明这种协同立法的必要性(广佛同城化、交通一体化推动了广佛协同立法)、可行性(广佛协同有历史渊源和相应制度安排)和实现措施;最后,从广佛城市交通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应急管理、行政执法、法律责任设置等方面介绍了广佛区域协同立法的最终成果。本书所附6个立法文本(佛山、广州的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的草案、草案修改稿、征求意见稿等不同版本),反映了区域协同立法的具体发展过程。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区域协同立法的基本理论
一、区域协同立法的概念
(一)区域协同立法是一种地方立法
(二)区域协同立法是非隶属的地方立法机关之间进行的协同立法活动
二、区域协同立法是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区域行政协议难以满足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的规则需求
(二)区域协同立法能够满足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的个性化规则需求
三、区域协同立法的功能
(一)提供区域规则、衔接规则
(二)协调区域利益
(三)促进区域法治
四、区域协同立法的基本原则
(一)遵循区域协调发展规律原则
(二)地方立法机关多元平等协商原则
(三)辅助性原则
五、区域协同立法的法律基础
(一)区域协同立法的宪法基础
(二)区域协同立法的组织法基础
(三)区域协同立法的立法法依据
(四)区域协同立法的单行法依据
六、区域协同立法的范围
(一)区域协同立法的对象范围
(二)区域协同立法的权限范围
第二章 区域协同立法的工作机制
一、区域协同立法的组织机制
(一)区域协同立法组织机制的层级
(二)地方立法机关协同立法的职能配置与运行机制
(三)法制工作机构协同立法的职能配置与运行机制
二、区域协同立法的程序机制
(一)征求意见模式及其程序规范
(二)示范协调模式及其程序规范
(三)共同协商模式及其程序规范
三、区域协同立法的配套保障机制
(一)建立交叉备案与动态清理机制
(二)健全社会参与和信息公开共享机制
(三)构建区域协同立法指导机制
(四)优化区域协同立法交流学习与智力支持机制
(五)完善区域协同立法后评估和立法考评机制
第三章 广佛城市轨道交通协同立法的实践历程
一、广佛同城化发展呼唤区域协同立法
(一)自古同根、文化同源、经济相融推动广佛同城化
(二)广佛同城化促进了广佛轨道交通一体化
(三)广佛轨道交通一体化迫切需要协同立法
二、广佛协同实践为轨道交通协同立法夯实基础
(一)广佛协同的发展历程
(二)广佛协同的主要制度
三、协作联动推进轨道交通立法有序协同
(一)以人民为中心,找准协同立法切入口
(二)构建区域协同立法的长效机制
(三)以第三方为基础,实现起草中的多元协同
(四)有的放矢,推动审议过程中的协同
(五)及时修改广州条例,进一步推动广佛轨道交通立法协同
第四章 广佛城市轨道交通协同立法的实践成果
一、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协同
(一)跨区域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中规划建设立法协同的必要性
(二)跨区域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中规划建设协同的现状
(三)广佛城市轨道交通协同立法中规划建设协同的制度建构
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协同
(一)跨区域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协同的必要性
(二)跨区域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协同的现状
(三)广佛城市轨道交通协同立法中运营管理协同的制度建构
三、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协同
(一)跨区域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中应急管理协同的必要性
(二)跨区域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中应急管理协同的现状
(三)广佛城市轨道交通协同立法中应急管理协同的制度建构
四、城市轨道交通行政执法协同
(一)跨区域城市轨道交通行政执法协同的必要性
(二)跨区域城市轨道交通行政执法协同的现状
(三)广佛城市轨道交通协同立法中行政执法协同的制度建构
五、城市轨道交通法律责任设置协同
(一)跨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中法律责任设置协同的必要性
(二)广佛城市轨道交通协同立法中法律责任协同的制度建构
附录一 佛山市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
附录二 佛山市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
附录三 佛山市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草案)
附录四 佛山市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草案修改稿)
附录五 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
附录六 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