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合同上隐瞒型欺诈构成要件认定研究
0.00     定价 ¥ 76.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1626339
  • 作      者:
    张锰霖
  • 出 版 社 :
    中国法制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5-01
收藏
编辑推荐

以《民法典》合同编为基础,深度剖析合同上隐瞒型欺诈的构成要件认定及诉讼证明问题

展开
作者简介

张锰霖,1991年8月生,四川眉山人,四川大学法学院民商法学博士研究生,曾任《民商法争鸣》副主编,研究方向为债法总论。作为主要参加人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农村房地产权城乡间流转与遗产继承研究”(批准号:13AJY013),并已结项。出版合作专著《证明方法论》。

展开
精彩书摘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对象

本书主要解决的是隐瞒型欺诈的构成要件及其诉讼证明问题。为了体系的完整性,本书还会对欺诈的法律效果规定提出一些调整性的建议。在研究隐瞒型欺诈的构成要件中,除解决告知型欺诈所要面对的共性要件问题外,还要特别解决作为隐瞒型欺诈行为的判断标准之信息告知义务的来源问题。在此过程中,需要明确诚实信用原则与其衍生出的告知义务之间存在的价值关联,以及诚信原则同其他体现合同法价值基础的原则之间存在的关系。同时,也要从价值自洽的角度,进行符合逻辑的意思表示错误制度之体系化梳理。在实体法上对上述问题作出回答后,借鉴“市场欺诈理论”,体系化阐述证明责任的分类与分配以及证明法则(推定、司法认知、表见证明)在隐瞒型欺诈中的运用。

目前,我国立法界及学术界对欺诈的概念及内涵已基本达成共识。2022年3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总则编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1条再一次明确将欺诈作出了分类界定。这其实是将已失效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原《民通意见》)第68条之规定内容加以继承和发展。虽然该条文目前已失效,但最高人民法院在该司法解释中所作出的分类界定影响了我国学术界和司法实践长达30余年,已经形成了统一而深入的理解。现在为了解决因旧法失效而致欺诈分类界定缺失的问题,再次以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的形式确认该分类界定方式。从该规定可知,欺诈可分为两类:告知型欺诈(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隐瞒型欺诈(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从更宏观的意义上讲,欺诈在民事及刑事领域有所不同。即使同样在民事领域,合同及侵权两大领域对欺诈也作了区分。因此,不能认为欺诈的内涵和外延是适用所有法的领域的。所以,本书将重点研究对象限定在合同上的隐瞒型欺诈(作为合同可撤销的理由)。现行缔约过失责任规则将缔约阶段的纯粹经济损失的赔偿问题统一放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合同编后,不直接适用《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的规定。因此,在缔约阶段发生的欺诈进而产生的赔偿问题,在形式上不再被归为侵权编的内容。因此,本书也会对作为缔约过失损害赔偿的隐瞒型欺诈构成要件作简要论述。《民法典》第148条就相关当事人受欺诈后所享有的法律上之撤销权抑或相关行为人为欺诈后产生的相关行为被撤销的法律后果作出了具体规定。另外,《民法典》第500条所规定的几种情况,明确了欺诈所引起的一方当事人之相关损害赔偿问题应归入缔约过失责任范畴,为受欺诈方请求相关损害赔偿提供了请求权基础。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第1165条规定了过错责任原则,并且该原则也调整当事人未履行相关说明义务所导致的损害后果,但其适用是有前提的:该情况未被《民法典》合同编相关条文规定为缔约过失责任。如果《民法典》合同编有相关规定,则优先适用《民法典》合同编的规定。综上所述,可以根据受欺诈方救济方式上的差别,将欺诈区分为两种:合同上的欺诈、侵权上的欺诈。但由于缔约过失已经将合同订立过程中的纯粹经济损失类型化,并专门地规定在《民法典》合同编当中;因此,本书将研究对象明确为“合同上”隐瞒型欺诈构成要件认定研究。

展开
目录

001     绪 论

029     第一章 规制隐瞒型欺诈的价值考量

073     第二章 隐瞒型欺诈构成要件认定的现状分析

097     第三章 隐瞒型欺诈构成要件认定比较研究

111     第四章 隐瞒型欺诈构成要件认定

189     第五章 隐瞒型欺诈的法律效果

221     第六章 隐瞒型欺诈中的诉讼证明问题研究

287     结 论

297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