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母给了我人生底色
我迄今难忘小时候祖母对我的教诲。
还在我懵懵懂懂时,祖母便教导我,抬脚迈门槛时一定要先抬右脚,不能踩踏门槛;穿衣服时,要先穿右袖笼、右裤脚;吃饭时,要用右手拿勺子或筷子,我一生都是按照祖母的教诲来做的。
上小学后,我曾按捺不住藏在心中多年的好奇,问祖母,为什么凡事要以“右”为先?祖母说,在哈萨克民族有这样一种说法,从右始,事事顺,反之,事事都背。当时我似懂非懂。后来参加生产活动后才发现,哈萨克游牧民族生产和生活方式,一切都是以右为先,这是一种生产、生活秩序,也是一种不成文的劳动协作纪律,成为一个民族的文化积淀,代代传承,沿袭至今。
祖母几乎每天还告诉我,要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做人不能失信,不能撒谎,不能偷盗,不能记仇,不能计较,不能背地里议论他人,即便你在说悄悄话,上苍也会闻知。不可以有害人之心,要心胸豁达、勇于承担、善于施舍,等等。祖母的这些教导都浸入了我的骨髓,成为我一生的内在行为准则。
现在国家在重扬家风、重视家庭教育的功用,我也在思考家庭教育对个体的意义。我想,家庭教育应是一切教育的源头,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对孩子的影响是其他教育所不能替代的。比如,如何做人,如何面对社会、面对生命、面对挫折,孩子更需要从家庭教育中获得给养。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很多家庭几乎将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抛之脑后,在浮躁的社会风气之下,很多家长简单地将家庭教育变成了花钱请老师教文化课,生怕孩子输在所谓的起跑线上,他们忘却了作为家长本该给予孩子的教育。
其实,社会空间是广阔的,现实生活中可供选择的空间很大。除了成名成家,这个社会更需要大量的具备某一领域特殊劳动技能的职业劳动者,需要他们以健康的身心,随着社会步伐一同前进,在行进中来体现人生的价值。对于人生价值的理解,我认为首先一个人要能在社会上立足,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再者,要有自省的能力,能够恪守社会道德底线,遵守国家法律,不突破公共底线。在做到这些的同时,争取向社会道德的崇高境界迈进,将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道德化为自己的日常行为。这样的劳动者,是社会最需要的。要培养出这样的劳动者,家庭——教育的源头环节,首先应该把属于自己民族的优秀教育观念继承下来,把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发扬光大。只有家长责任意识到位,正确的理念到位,内心期许的孩子的美好人生才有可能实现。
还你一片蓝天——
写给我孙女玛丽娅的一封信
亲爱的孙女玛丽娅:你好!
马年年初开始的雾霾,在那些时日让你咳嗽、发烧,看着你受煎熬我心里很难过。虽然我们买来空气净化器,屋里的空气相对清洁些,或者说,应当达标,但是,一眼望出去,连对面的楼都灰蒙蒙的看不太清楚,让人伤神。你清澈的视线,被阴暗的雾霾遮蔽着,我只能用我心灵的阳光来为你扫清雾霾。
的确,北京的天空就像今天一样,曾经很蓝很蓝。但是,近年来,北京屡屡遭遇雾霾。这是我们一度只顾经济发展,顾不上江河污染,顾不上大地呻吟,结出的苦果之一。在北京周边,远自内蒙古,近至山西、河北、天津,北自辽宁,南至河南、山东,形成了巨大的污染源。于是,在大气的作用下,145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被雾霾深锁,PM2.5成了时髦词汇,降低它的指数成为全社会上下共同努力的目标。
孩子,其实大自然是连在一起的。生物链、大气环流、雨露滋润、白雪飘飘、风的走向是无国界的。每到冬季,南下的西伯利亚寒流掀起北京上空逆温层锅盖的西北劲风,都是来自遥远的地方。就连西北、华北的大范围降雨的形成也是如此:源自巴尔卡什湖上空形成的气流在5500米高空东移,与从印度洋升起的暖湿气流在祁连山以北相遇时,便会化作甘霖降在辽阔干渴的大地上。所以,保护大自然,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蔚蓝色的地球,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我和我的同代人会努力解决雾霾问题,这是历史交与我们的责任。因为,我们这一代人和我们的前辈没有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对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认识不足,所以备尝苦果。现在,客观规律教育了我们。从上到下形成了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同时提出了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我想,坏事将会转化为好事,在治理雾霾的过程中,人们将会探索更多的好办法,采取更多的好措施,让像今天这样的蓝天变得更多,让你清澈的视线不受阻碍。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