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与限定
二、研究现状综述与评价
三、关键词解释
第一章 司法与意识形态关系的分析模式
第一节 域外分析模式
一、域外分析模式的主要形态
二、域外分析模式的演变趋势与根源
第二节 国内分析模式
一、国内分析模式的潜在类型
二、国内分析模式的演变动态及根源
第三节 面向当代中国司法政治研究的分析模式选择
第二章 司法主体的意识形态之维
第一节 法院地位的意识形态配置
一、英美国家独立司法的意识形态叙事
二、欧洲国家法院地位配置与意识形态
三、人民法院创立变革中的意识形态
第二节 法院建筑的意识形态象征
一、作为意识形态符号的法院建筑
二、传统法院建筑的符号象征
三、现代法院建筑的符号象征
第三节 法官选任的意识形态衡量
一、职业标准为主、意识形态标准为辅的选任
二、职业标准与意识形态标准平分秋色的选任
三、职业标准与意识形态标准变动竞争的选任
第四节 法官角色的意识形态期待
一、角色、法官角色与意识形态期待
二、法官角色的理想类型与意识形态
三、法官角色的现实塑造与意识形态
四、法官角色期待的符号表征与意识形态
第三章 司法程序的意识形态之维
第一节 司法程序演化的意识形态表征
一、从传统到现代:司法程序变迁的意识形态动力
二、从弱程序到强程序:中国故事的意识形态解释
第二节 现代司法的程序意识形态
一、作为理念的正当程序及其内部构造
二、程序意识形态的两种风格及其发展
三、程序意识形态的两个对手及其分野
第三节 司法程序认同的意识形态基础
一、程序认同的主观程序正义理论视角
二、程序认同的规范主义标准与意识形态
第四章 司法裁判的意识形态之维
第一节 裁判方法论的意识形态风格
一、形式主义裁判观:分离意识形态
二、现实主义裁判观:引入意识形态
三、行为主义裁判观:注重意识形态
四、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学的裁判观:嵌入意识形态(一)
五、批判法学的裁判观:嵌入意识形态(二)
第二节 裁判过程的意识形态重构
一、意识形态介入裁判的可能与限度
二、事实认定与意识形态
三、法律发现与意识形态
四、裁判论证与意识形态
第三节 裁判可接受性的意识形态修辞
一、裁判可接受性的意识形态视角
二、意识形态修辞与裁判可接受性
结语
一、基本结论
二、未竟问题
三、面向中国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