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第一章 导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新定位
一、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难题及破解
(一)劳动案件高发性与坚持共建共享
(二)违法拖欠触底性与坚持以人为本
(三)争议行为群体性与坚持依法构建
(四)“共建共享、以人为本、依法构建”与“坚持改革创新”
二、西方集体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三个阶段
(一)古典自由主义视角下的集体劳动争议
(二)国家福利主义视角下的集体劳动争议
(三)劳资合作主义视角下的集体劳动争议
三、我国集体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四种样态
(一)20世纪80年代自发性罢工的禁止
(二)20世纪90年代集体劳动争议的规范
(三)21世纪00年代群体劳动争议的膨胀
(四)21世纪10年代群体劳动争议的管控
四、中西方历史演变带来的启示
(一)否定与容忍
(二)放任与管制
(三)斗争与合作
(四)堵截与疏导
五、小结
第二章 概论:集体劳动争议与群体劳动争议的概述
一、劳动争议行为
(一)劳动争议行为的概念
(二)劳动争议行为的类型
(三)劳动争议行为的界定
二、我国集体劳动争议的概念与概况
(一)集体劳动争议的概念
(二)劳动仲裁与劳动监察的概念
(三)劳动仲裁与劳动监察的概况
三、我国群体劳动争议的概念与概况
(一)群体劳动争议的概念
(二)群体劳动争议的概况
(三)群体劳动争议的评价
四、我国两类劳动争议的比较及启示
(一)两类劳动争议在时间上的相互联系
(二)两类劳动争议在空间上的相互区别
(三)两类劳动争议联系与区别带来的启示
五、小结
第三章 要论:非政府组织运作背后的两种逻辑
一、我国劳动争议法律援助机构——以华东政法大学劳动法律服务中心为例
(一)劳动争议吸收群体争议的构想
(二)劳动争议的法律咨询与代理
(三)劳动法律为中心的运作方式
二、我国群体劳动争议维权机构——以广东珠三角地区为例
(一)群体争议改造劳动争议的构想
(二)群体劳动争议中的团结与代表
(三)群体劳动争议中的谈判与行动
三、我国劳动争议群体化的路径
四、我国群体劳动争议整治中的重点措施
(一)劳工非政府组织的重点整治
(二)劳工非政府组织发展带来的警示
(三)劳工非政府组织发展带来的启示
五、我国群体劳动争议治理中的一般逻辑
(一)群体劳动争议治理的法制逻辑
(二)群体劳动争议治理的合理性逻辑
(三)群体劳动争议治理的合法性逻辑
(四)群体劳动争议治理的成效与启示
六、小结
第四章 悖论:群体劳动争议法制化面临的困境
第五章 元论:劳动关系及争议处理中的主体定位
第六章 理论:群体劳动争议治理中的焦点问题
第七章 策论:集体谈判与职工参与的机制分析
第八章 争论:集体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完善
第九章 分论:我国各类群体劳动争议的解析
第十章 尾论:个案背后的多元社会价值
附录
后记
展开